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绿色中国(A版)》2019,(8)
<正>自然保护地是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资源的精华地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成立,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行使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改变了多年来自然保护领域九龙治水多头管理 相似文献
3.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湖南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布的自然保护地分类标准,结合中国和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以3大类别、5大类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标准。通过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布局、管理机制、基础工作、保护与利用、产权权属、法制体系和投入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建省级层面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推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法的立法进程、科学编制湖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强化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力推进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科学规划湖南省国家公园布局的建议,以保护湖南"一湖四水三山"(即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武陵、罗霄、南岭三个山脉)的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系统性为核心,拟建6个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6.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类型构成,国家公园主体地位,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机构牌子、管理体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路径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6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律,首次以保护管理效能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方案,即以管理目标为主线、保护管理效能为导向,可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育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等6类。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能够涵盖最广泛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6)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律,首次以保护管理效能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方案,即以管理目标为主线、保护管理效能为导向,可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育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等6类。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能够涵盖最广泛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绿色科技》2021,(1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虽然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分类分布不科学、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已经越发不能满足人民的优美环境需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塑,提高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回应人民生态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与司法安排、空间分布格局、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耿国彪 《绿色中国(A版)》2021,(3):40-45
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生态修复新格局.在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重要生态区域,以及围... 相似文献
12.
13.
《绿色中国(A版)》2021,(6)
正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生态修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15.
指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到众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自然旅游景区多将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带动周边全域旅游开展、促进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适应新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祖国的“北大门”,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境内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目前,内蒙古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六类自然保护地372处、1593.34万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3.5%。 相似文献
17.
《绿色中国(A版)》2020,(1)
正事件:自然保护地是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资源的精华地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9年1月23日,《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被提上日程。点评:中国自1956年在广东设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 相似文献
18.
19.
《绿色中国(A版)》2019,(12)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