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播种基质、播种时间、点播方式和种壳处理对擎天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从而分析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做播种基质,擎天树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5%;采用横向点播方式,擎天树种子萌发效果最好,比正向、反向发芽率分别提高75%、15%;随播种时间的延后,种子萌芽率降低,3天内播种发芽率较高;脱壳处理可提高真叶萌发率16.4%,而分胚点播可提高种子成苗率,增加播种出苗量104.0%。  相似文献   

2.
天山云杉是我区天山中西部分布最广的常绿乔木,具有干形端直、树形高大、美观等优点,随着我区城乡绿化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有美化庭院需求,各种规格云杉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山区培育的云杉,人工林中,道路好的地块已被移栽出来,造成人工更新地新一轮生态环境破坏,而山区的云杉苗和平原地区在造林季节相差25天左右,平原地区各绿化单位普遍对直接用山区苗木成活率方面缺乏信任。如果把带土球的云杉大苗运到平原地区定植培育,成活率可以保证,但成本较高,不宜大量种植,笔者十多年在林区一线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池杉裸根苗起苗后,将根部浸水72h,成活率可达83.77%,比对照提高32.01% ̄36.84%。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湿地松裸根苗造林的最佳时期是一月中下旬至二月中下旬;对苗木根系采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柠檬酸、ABT—3号生根粉和黄泥浆处理,对茎叶采用乙酰水杨酸处理,造林成活率比不处理的提高14.0~36.3%。  相似文献   

5.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芬兰裸根苗生产中移植与切根作业的工艺规程;机器结构与参数的选择;机械化作业费用、生产率、人机工程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启 《安徽林业》2001,(1):17-17
为进一步加速低产、残次林改造,巩固绿化成果,改变以往冬、春造林办法,庐江县开展国外松秋季裸根苗造林、补植试验,以进行大胆尝试.其效果与容器苗造林相近,而又比容器苗造林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输方便,尤其是对山高路远、劳力较少、荒山面积大和补植任务重的地地方,更容易发动群众上山造林、补植,实施效果优于容器苗,确保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9.
自1974年以来,我市崂山林场先后4次引种不同种源的火炬松(Pinus taedaL.)造林面积达1200亩,均获成功。为了提高火炬松的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树生长,我们于1988年在崂山林场进行了火炬松容器苗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生境破坏、用于薪材而遭受砍伐以及因园林用途而被盗挖或断枝采果等因素,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野生资源正迅速减少,已接近濒危,因而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以及迁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该项目对野生浙江红山茶大树成功进行裸根移栽,为今后浙江红山茶大树裸根移栽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省原始望天树林遭受不同程度毁坏的状况,以轮耕撂荒后,人为影响少,自然恢复起来的望天树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坡向(阳、阴坡)及时间系列的角度分析了望天树次生林树种种类的更替以及层次结构的变化趋势,以此研究望天树林的演替过程,为保护和恢复望天树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自然生长的大小不一的58株黄连木进行反季节移植,成活率达87.93%.结果表明,黄连木在其生长发育旺盛季节可进行反季节移植;采取保持土球完好、修枝疏叶、避免树皮损伤、减少中途停滞时间、生根粉处理、消毒和精心养护等技术措施,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前期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20年生望天树人工林林木的生长调查及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了其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人工林中望天树林木的前期生长迅速,20年生时林木个体的带皮胸径、树高和带皮材积分别达到19.4 cm,19.8 m和0.298 m3。其相应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97 cm、0.99 m和0.0149 m3;望天树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在6年生前较为缓慢,至14年生左右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的趋势。依此,建立了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1993年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勐腊县补蚌片区建立的5块望天树林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从物种组成、科属区系特征、水平布局和垂直布局方面对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α多样性指数及联合熵H(X,Y)分析了望天树林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采用β多样性指数比较了样地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望天树林物种相当丰富,在5块50 m×50 m的固定样地内计有种子植物68科176属380种。该群落中热带科有57科,占89.1%,热带属有163属,占92.6%,反映出其强烈的热带性质。根据树高的分布情况,将该群落的地上垂直结构分为5层,即计有乔木3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对群落内物种的水平分布格局所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所选择的3个主要树种(望天树、木奶果、假海桐)在5块固定样地内均为典型的集群分布。联合熵分析表明,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为15.800 8~21.005 3。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望天树群落幼树更新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双版纳补蚌区域两个30×30m2望天树样方的调查,其林下幼树的种类和数量都极其丰富,H值分别为3.064和2.233。望天树幼树在各个样方中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各样方中又以1龄幼苗为主,其综合比例高达69.5%,1~4龄幼树占23.2%,5~8龄幼树占6.9%,而9龄以上的幼树仅占0.4%左右。望天树幼树的死亡率非常高,根据其自身的生长特性,仅依靠望天树的自然更新能力很难扩大其种群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才能有效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扩大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擎天树田间播种苗采用双层遮荫网、单层遮荫网和不遮荫(CK)3种遮荫处理试验,探讨不同遮荫度对幼年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幼苗生长与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单层遮荫网处理的幼苗生长最优,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不遮荫处理提高56.16%、73.79%;过度遮荫及完全裸露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移植大苗绿化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主要途径。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绿化大苗的移植方式、移栽树种的选择、移苗时间、移栽技术、栽后管理、影响成活的主要技术环节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总结出比较科学的移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天树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这一树种,在桂西南那坡县对29年生望天树人工林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28.49cm、28.30m和440.5m3/hm2,净经济收入为39.65万元/hm2。林地0~100cm土层密度为0.819 8~1.174 3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57.0%~66.3%,土壤通气度为16.8%~25.0%,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为46.7%~94.2%、34.1%~68.8%和20.8%~42.1%。0~40cm土层pH值为4.64~4.96,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9.58~70.70g/kg,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为1.15~2.71、1.38~1.56和13.27~15.31g/kg,速效N、P和K分别为157.68~327.42、0.32~1.21和9.93~23.12mg/kg。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望天树人工林的生长量较高,林地土壤疏松、土壤通气性能良好、土壤肥力较高。因此,在类似该地区立地环境进行望天树的引种栽培具有较大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