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种保水剂对油茶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油茶在干旱季节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以湘林1号油茶嫁接苗为研究对象,以t1~t6等6种保水剂配方为试验材料,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这6种保水剂对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不同保水剂处理下油茶幼树的保存率、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6种保水剂对土壤的持水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t6>t1>t4>t2>t5>t3>CK;不同处理后油茶幼树的保存率,处理t1~t6及对照组的分别为100%、80%、60%、90%、80%、90%和60%;不同处理后油茶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处理t1~t6比对照(CK)分别提高了61.9%、42.27%、32.81%、71.78%、50.23%和43.50%。  相似文献   

2.
采用6种LED光源进行培养,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构树组织培养苗鲜质量、干质量和蛋白质、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探究不同LED光质对构树组织培养苗生长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构树组织培养光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荧光灯相比,LED光质处理能显著提高幼苗的干物率(P0.05),蓝光和绿光处理下幼苗干物率最高,荧光灯、紫光、红光处理下幼苗干物率较低,含水量较高;LED光质培养下幼苗的蛋白质、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荧光灯(P0.05),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紫光和绿光处理下幼苗营养物质含量综合排名最高。  相似文献   

3.
《热带林业》2021,49(3)
为了探索LED光质对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白光为对照(CK)、红光(R)、蓝光(B)和4种红蓝组合光(8R2B、7R3B、6R4B、5R5B)共7种光质进行4h光照处理,研究不同LED光质4h光照处理对鳄嘴花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处理对鳄嘴花的生长影响显著,红蓝组合光8R2B处理鳄嘴花茎高、茎粗生长最快,地上、地下干物质的量积累较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大。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组相比,8R2B处理更有利于提高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是促进鳄嘴花生长较为理想的光质。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楠在南京地区的苗期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楠苗期生长呈现指数生长规律,第1a生长较慢,从第2a起呈现加速生长趋势。浙江楠苗期高生长、地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指数函数分别是Y=7 106 2e1 058 4X(R2 =0 960 8),Y=15 841e0 452 1X(R2 =0 998 0),Y=0 254 6e0 600 9X(R2 =0 989 4); (2)浙江楠幼苗主根明显,侧根不发达,表现出深根性树种的早期特性; (3)浙江楠苗期表现出一定的喜光特性, 3年生浙江楠的光饱和点约为1 200μmol·m-2·s-1,光补偿点约为20μmol·m-2·s-1。  相似文献   

5.
周鹏  张敏 《江苏林业科技》2016,(4):44-48,52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比传统光源更为有效的替代光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近年来学者围绕LED光源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证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受到LED光质的调控。该文就LED光质调控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LED光质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组织培养苗增殖、生长发育和生根壮苗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今后LED光质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张氏红山茶扦插苗浇施不同的促根剂溶液,研究其对扦插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速生根"20 ppm和IBA 40 ppm处理对张氏红山茶扦插苗的促根效果明显,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与苗的生长量基本一致,2种处理适宜用于张氏红山茶生产中提高扦插苗的移植成活率和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
不同油茶无性系光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宁红花油茶、高州油茶以及普通油茶赣无-1、赣石84-3、粤韶76-1和岑软3号共6个油茶无性系进行多点连续测定,测定指标有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等。用叶子飘最新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个不同油茶无性系光响应曲线间存在差异。赣石84-3较耐荫蔽。赣无-1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且有较高的最大光合速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具有较大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8.
《福建林业科技》2015,(4):67-71
以贵州赤水的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试验材料,以白光对照,采用红光(R)、蓝光(B)和不同比例的红蓝混光处理(2R1B、1R2B,红光∶蓝光分别为2∶1、1∶2),观测不同光质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红光或蓝光对金钗石斛生长都不利,会引起金钗石斛徒长或矮壮。当红光∶蓝光=1∶2时(1R2B),金钗石斛的生长量最大,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5.8%、38.8%。处理180 d后,1R2B处理的根、茎、叶的多糖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较对照高9.36%、14.51%、31.05%;且整株多糖积累量最多,比对照高68.14%;1R2B处理的生物碱含量及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对照高3.23%、45.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质处理下金钗石斛多糖、生物碱含量与金钗石斛的生长发育相关不显著,但多糖含量、积累量与生物碱含量、积累量存在着协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金钗石斛优质、低碳、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茶林分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阳县油茶现有林分的光合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模式下油茶成年林分的净光合速率呈"双峰";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改造措施下的油茶林分在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限制值等生理指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生理指标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油茶的光合特性;垦复加施肥的改造方式对改善油茶光合性能具有很好的作用;土壤肥力对油茶光合性能影响亦大;红球品种类型的光合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野鸦椿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光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光30%、60%和90%),研究野鸦椿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野鸦椿幼苗的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以遮光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油茶林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油茶林地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定点取样法,测定分析鼠茅草腐解过程中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7—10月鼠茅草间作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达39.62%;鼠茅草间作不仅显著提高了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而且也提高了土壤中的水解性氮、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效磷增幅最显著,在8月下旬为对照组的9倍;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显著,对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鼠茅草间作经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对油茶林地土壤改良和可持续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通油茶无性系抗炭疽病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油茶炭疽病抗性种质材料筛选和优良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病情指数法,调查2014、2016年两年中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的抗病性。[结果]在参试的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中,未发现免疫(I)、高抗(HR)、高感(HS)无性系,抗病无性系10个,中抗无性系30个,中感无性系65个,感病无性系5个,其中9号、21号、27号、40号、45号、66号、150号、164号、177号、219号是10份抗病无性系。[结论]综合两年调查结果筛选出9号等10份抗病无性系,为深入研究普通油茶抗炭疽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了育种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油茶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干旱适应机理。[方法]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重度干旱胁迫)、20%25%(中度干旱胁迫)、25%30%(轻度干旱胁迫)和自然状况(对照),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临时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测定叶片外部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气孔特征、叶肉和叶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茶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饱和质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厚度、叶片大小显著降低;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气孔开度、气孔器大小均显著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显著减小,上角质层厚度、下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叶片主脉厚度与主脉突起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显著增加,木质部厚度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及维管束短径在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干旱处理对韧皮部厚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茶叶片结构的变化均是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油茶植株能够根据水分亏缺程度调整叶片结构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5.
油茶不同品种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6种供试油茶的抗炭疽病等级,分析油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4种酶活性,摸清油茶抗炭疽病与酶活性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活体针刺接种自然发病法评价抗炭疽病等级,采用光度分析法测试了酶活性,采用关联法分析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感病指数最小为博白大果油茶26.9,病斑长度(2.62±0.40)mm,感病指数最大为普通油茶68.8,病斑长度(8.01±2.03)mm。感病指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油茶岑软3号岑软2号陆川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感病后,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POD活性均较其他高感油茶品种明显升高,CAT也明显升高(除岑软2号油茶外),SOD和PPO则表现各异;防御酶活性诱导增长率、酶AUEAPC综合增长率以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增长率高于高感油茶;健康油茶酶活性与病斑大小、感病指数相关性弱或基本不相关,感病后POD、CAT、PPO均与抗性呈正相关,而SOD与抗性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在高度和中度以上。[结论]博白大果油茶为高抗品种,陆川及香花油茶为中抗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普通油茶为高感品种,且感病油茶酶活性与感病指数存在明显相关,试验进一步明确了油茶抗炭疽病及其防御酶在抗性评价中的作用,为早期鉴别油茶抗病性并筛选抗病油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茶无性系新梢生长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新梢生长期对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日变化规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高产品种与中产品种为单峰型,普通品种为双峰型,普通品种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04 - 10.879 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05 - 318 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24 - 53 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气孔导度是影响中产品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净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本体的油茶中文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茶在我国栽培历史久、分布区域广,是经济林研究中的热点,产生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源异构性,要高效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有一定困难,需要使用新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知识图谱是把知识以图的形式进行组织的一种方法,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油茶知识图谱来解决数据多源异构所带来的问题。文中从油茶种苗、培育、加工利用全产业链进行油茶相关知识的收集、分类和加工整理,包括专家、机构、成果、标准、专利、论文、林木良种等不同知识维度、分类体系的数据,建成了包含7个1级概念、15个2级概念以及若干关系的油茶知识本体,构建了油茶知识图谱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利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存储,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油茶知识图谱应用系统,实现了智能搜索、知识关联、可视化展示和知识问答等功能,探索行业知识图谱应用,增强了油茶相关知识的发现、检索和知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油茶嫁接苗根系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growth dynamics of root system and aboveground of the grafted seedlings of different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rs are studied by skeleton method and root scanning. The results of 8-months’ observation on grafted seedlings of 5 C. oleifera cultivar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aerial parts and root of the C. oleifera seedlings were not entirely in sync, during the time of low temperature from November to February, the root system still in sustained growth though the aerial parts of the 5 cultivars grew slowly. Remarkable differences were existed in root length, root surface area, root volume, root biomass and other indicators after 11-months’ growth. The mean value of total length of root-system was up to 243.3 cm and 143.4 cm for the minimum, the mean value of total root surface area was up to 50.2 cm2 and 31.7 cm2 for the minimum, the mean value of root volume of the C. oleifera seedlings was up to 0.843 cm3 and 0.578 cm3 for the minimum which lived 11 months after grafting. All the root length, root surface area, root volume of the 5 cultivars hav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