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旭  陈璐  薛建良  张婷婷  张清 《绿色科技》2013,(7):193-194,196
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PM2.5相关工作内容为视角,总结了造成大气灰霾天气的元凶PM2.5的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其污染源分类、城市大气PM2.5分布特征及源解析、国内外控制PM2.5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历程等。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PM2.5污染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实时连续监测了大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组分和气体中相关无机物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结合PM2.5的实时数据以及气象资料对监测到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年12月3日至10日上海市崇明县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老烧烤场的灰霾天气监测过程中,二次污染是灰霾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对2013年白龙岗站点自动监测数据和手工采集的 PM 2.5中水溶性阴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城区灰霾发生频率较高,PM2.5为首要污染物,冬季灰霾天数和PM2.5月均值最高,夏季最低;在典型灰霾日,PM2.5、PM10、SO2和NO2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短暂降雨难以从本质上改变灰霾状态;NO3-和SO2-4是PM2.5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其灰霾日的质量浓度高于非灰霾日,工业区高于商业区;灰霾日NO3-/SO2-4的比值大于非灰霾日,机动车尾气对灰霾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目前对灰霾来源的研究中,对船舶尾气的研究目前正起步。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0525对葛洲坝船闸处的细颗粒物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监测,结合船舶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得出了船舶尾气排放对灰霾形成有较大影响,贡献率约占7%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沈阳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吸入颗粒物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根据沈阳市2013-2014年的PM2.5监测数据,分析沈阳市PM2.5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具有比较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季节特征。同时,探讨了沈阳市PM2.5的现状与来源,提出了符合沈阳市情、切实可行的PM2.5控制措施。建议在现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园林绿化及城市森林植物筛选及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为今后沈阳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依据,并为沈阳市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PM2.5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活,通过分析PM2.5的成因,分析森林在防治PM2.5中的拦截吸附、吸收消除和能源替代等重要作用,建议防治PM2.5要从源头控制,较少PM2.5的排放,要从治理入手,发挥森林的调控作用,从而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开始,持续的灰霾天气让PM2.5成为热点。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植树造林是关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了北京平原地区20万亩造林工程的空间布局。根据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今年将启动北延工程,向北一直延伸到六环路。20万亩造林工程是北京今年治理PM2.5的八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董春艳 《绿色科技》2012,(3):191-192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全国各个监测点进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较强的区域,然后根据全国各地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描绘出各地PM2.5浓度等高线图,发现其扩散的4条特征,再结合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分布,将全国划分为8大联防联控区域,最后提出了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兰州市秋季PM2.5污染特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开展在线PM2.5化学组分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定量评估了不同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兰州市PM2.5的颗粒类型主要由有机碳颗粒、元素碳颗粒、左旋葡聚糖颗粒组成,其中,有机碳颗粒(34.53%)占比最高,随PM2.5浓度上升,元素碳、重金属、混合碳等有不同幅度上升;PM2.5污染主要贡献源为机动车尾气26.31%、燃煤19.05%、生物质燃烧11.32%,特别在PM2.5污染时段,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较大,燃煤源比例上升最为明显,占比从17.0%上升至25.7%,其次为生物质燃烧、二次无机源,分别增加6.7%、2.2%。因此兰州市秋季PM2.5污染治理应以燃煤机和动车尾气管控为主。  相似文献   

12.
对宿迁市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改善能源结构、深度治理工业废气、管控城市扬尘、控制机动车船尾气、制定财税激励政策、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及严明责任追究等防治对策,以期为宿迁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通过激光测量仪进行了室内外测定。结果表明,当垂直距离固定时,随着测量地点水平距离的增加,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越来越小,当水平距离超过3m后,植物墙对PM2.5影响不显著。室内植物墙与非植物墙相比,植物墙可以显著降低PM2.5浓度,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及测量时间的推后,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逐渐降低。室外植物墙对PM2.5影响较小,基本上水平距离在0.5m以内对PM2.5有影响,水平距离超过了1m对PM2.5的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据统计,2004年我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2011年末,北京市连续数目的灰霾天气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PM25成了大街小巷的热点话题,群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PM2.5和PM10颗粒污染物的治理已成为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问题,针对昆明市颗粒污染物的区域、来源及季节分布状况,从绿地总体规划布局、各种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中PM2.5浓度的关系,该研究选取了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保定市竞秀公园和保定市植物园中栽植的具有代表性的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Dustmate手持PM2.5监测仪、叶面积扫描仪等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的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物质量。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PM2.5浓度呈正相关;且在同一大气PM2.5浓度条件下,针叶树对PM2.5滞纳能力普遍比阔叶树强。同一绿化树种滞纳能力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环境下具有规律性变化,整体基本表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竞秀公园>植物园。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太原市PM2.5的化学组成和太原市PM2.5随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两方面阐述了太原市PM2.5的特征,介绍了不同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园林植物对太原市PM2.5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增加绿化面积、适地适树、注重植物配置模式、后期管理等园林植物种植管理建议,以期为控制太原市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