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滇中地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重要的植被类型。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其主要群落类型及破坏后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认为,元江栲林和高山栲林是该区域顶级群落,破坏后产生的次生群落类型主要为云南松林、旱冬瓜林、华山松林。对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完整性、群落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当前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远市原生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远市不同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类型状况的设样调查,得出开远市原生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高度1 500 m以下分布着以毛叶青冈为代表的偏干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海拔高度1 500~2 000 m生长有元江栲、银木荷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而海拔高度2 000 m以上为红花荷、黄丹木姜子群落及光叶石栎群落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海拔高度1 100~1 200 m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铁橡栎、清香木群落不作该地的代表类型。结合垂直分布规律,对除细叶云南松林外的6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分层结构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依据《云南植被》编目系统,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9个植被亚型,16个群系,20个群落,并对各植被类型的保护价值进行了数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保护价值较高的急尖长苞冷杉林、野八角一乳状石栎林、杜鹃矮林、杜鹃灌丛和元江栲林、高山柏灌丛等6个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云南黄家河流域天然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黄家河流域的天然林面积为1 854.93 hm2,占该流域总面积的66.18%。依据2001~2003年10~12月共4次调查所获的样地资料和野外记录,按《云南植被》(1987)的植被分类原则,将黄家河流域的天然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其天然森林具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高度从低到高,形成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石栎林-黄毛青冈林-元江栲林)、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落叶阔叶林(圆叶杨林)(海拔高度为1 570~2 750 m)-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多变石栎林)(海拔高度为2 650~3 320 m)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其中以暖性针叶林的面积最大,占黄家河流域天然林总面积的60.50%,而常绿阔叶林占36.69%,落叶阔叶林占2.81%。并对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鸡足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和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鸡足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林、高山栲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林、亚高山针叶林、白桦林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云南松林和高山栲林种级多样性指数值为2.225~3.512,昆虫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体现出宗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对鸡足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各样地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为不相似水平,体现了昆虫群落较高的异质性.对不同海拔分布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林、亚高山针叶林、白桦林昆虫多样性的调查显示,昆虫多样性总体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体现出旅游发展对保护区多样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作群系级划分,进而从稀有性、特有性、生态重要性、脆弱性、易受干扰性、珍稀物种多度、物种多样性7个方面对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保护价值数量化评价,并对主要群系的保护价值作综合评价,位于保护价值前列的植物群落分别是:元江栲林,木果石栎林,壶斗石栎林,云南铁杉林和杜鹃、乌饭、八角矮林.  相似文献   

7.
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对该区森林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文献,上方山森林植被可以划分成5个植被型亚纲, 6个植被型组(植被型),11个群系,16个群丛。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暖性针叶林和枫香林、栓皮栎林、白栎林3种落叶阔叶林在本区分布最广,也具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由于立地条件和种群竞争的共同作用,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湿地松林群落内阔叶树种组成稳定,个体竞争和缓,湿地松感病较少,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长期存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马尾松林则日渐衰败,建议有选择地逐步清除病木,并采取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促进其朝着稳定的落叶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态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山地学的原理,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天然林生态分区的研究.依据构成区域性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要素--地质、地貌子系统结构,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类型和森林植被类型组合以及森林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组合特点,将云南金沙江流域天然林划分为3个森林生态区和10个森林生态分区以及16个森林小区.并对此3个森林生态区和相应的10个森林生态分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及其生态系统状态进行了论述.其天然林生态分区的提出,将为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天然林保护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对昆明市松花坝水源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及水源涵养量进行了研究,认为:松花坝水源区的植被类型以滇石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栓皮栎、旱冬瓜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云南松和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以及灌木林以及人工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旱冬瓜以及圣诞树林等。松华坝水源区的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显著,通过估算松花坝水源区每年的水源涵养量为37.96×107m^3。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建技术,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水文与水土保持,抗逆生理与个体生理生态,植物营养与专用肥料、森林蔬菜有机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以浙江省较典型的地理、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沿海防护林、千岛湖马尾松林、金衢盆地红土丘陵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植被类型、森林植物区系、生态因素以及森林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浙江省森林植被划分为5个分区:1.浙北杭州湾两岸、太湖平原绿化分区;2.浙西山地丘陵,青冈、苦槠林分区;3.浙东低山丘陵、岛屿,甜槠、术荷林分区;4.渐南中山,槠、栲、樟、楠、常绿阔叶林分区;5.浙东南丘陵、低山,栲、细柄蕈树林分区。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12月对漾濞县老和尚山的次生元江栲林进行调查,以元江栲为中心设置5个样地,面积为100m^2,分析了次生元江栲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次生元江栲林中植物种类为30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11种,草本1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表明原生的元江栲林遭到破坏后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从而强调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10 12月对漾濞县老和尚山中的次生元江栲林进行调查 ,以元江栲为中心设置 5个样地 ,面积为10 0m2 ,分析了次生元江栲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次生元江栲林中植物种类为 30种 ,其中乔木 9种 ,灌木11种 ,草本 10种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表明原生的元江栲林遭到破坏后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 ,从而强调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森林植被分布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提高分类精度,为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为研究区,2015年生长季的Landsat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DEM数据,二类调查数据和外业实测样地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提取林芝地区森林植被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林芝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7.05万hm~2,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冷杉林、云杉林、云南松林等11类,分类总精度为78.2%。其中冷杉林面积占总体面积的44.7%,分类精度为85.4%;云杉面积约占6.3%,分类精度为82.6%;高山松林约占总面积的12.5%,分类精度为88.3%;云南松林占15%,分类精度为85.6%;桦类约占3.4%,分类精度为69.8%;柏木约占总面积的1.9%,精度为73.2%;栎类占4.7%,分类精度为67.2%;墨脱青冈+刺栲约占总面积的0.05%,精度为59.8%;中平树+大果榕占0.4%,分类精度为74.9%;高山松和阔叶混交林约占4.2%,分类精度为78.3%;其他硬阔类占总面积的16%,分类精度为94.6%。  相似文献   

15.
江西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其碳分布格局,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金盆山林区优势树种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为基础,结合主要优势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对金盆山典型常绿阔叶林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的碳储量及碳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以这3种林分的碳密度均值计算整个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总碳储量。【结果】金盆山林区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294.82、307.63、318.97 t/hm^2,林区生态系统总碳密度为307.14 t/hm^2,林区现存碳总量为2.25×10^6 t;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布规律为植被层>土壤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碳密度分布规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主干的碳密度占56.54%;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壤层的加深呈下降趋势,40 cm以下土层间的碳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金盆山林区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间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不显著,生态系统内碳密度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和多种典型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的优质树种资源,并对园区现有白皮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辽东栎林、山桃灌丛等5类主要植被群系和山花景观、白皮松景观、红叶景观等3个主要森林植物景观类型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同时对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提出新的设计营造方案,对森林公园内优质树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球上许多森林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对森林植被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林火发生后,大量过火林的存在对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阐明了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过火林清理的必要性,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黎蒴栲等5种典型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汕头市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乌桕林、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等5种典型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总孔隙度介于34.04%~52.26%,非毛管孔隙度在17.72%~23.40%之间,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比较协调。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各林分类型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为鸭脚木林>台湾相思林>山乌桕林>黎蒴栲林>马尾松林。林地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乌桕林>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9.
正鲁山为鲁中最高山。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淄博南部以鲁山主峰观云峰为中心的碧波之中,总面积4200公顷,是一处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鲁山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养马场,拥有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以松林、刺槐林、栎林、侧柏林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一、按森林植被类型演替的规律,议订水土保持工作的战略目标广东的天然林,由南向北,按地理条件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常绿林等不同的类型,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生境条件要求不同。某一森林植被类型遭受破坏时,生态环境起了变化,又会出现另一种森林植被类型。例如,亚热带的常绿林遭受破坏后,如立地条件较差,容易被强阳性的马尾松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