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不同配方基质对绿巨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林业科技》2013,(4)
选择松树皮、花生壳、污泥和丹麦草炭为原料复配,栽培绿巨人幼苗,分析不同配方基质对绿巨人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皮和丹麦草炭的复配基质更适于栽培绿巨人,花生壳也是绿巨人适宜栽培基质原料之一。试验中绿巨人最佳栽培基质为草炭50%+树皮50%,栽培8个月后与纯丹麦草炭相比,株高增加22.1%,冠幅增加19.6%,平均叶面积增大34.6%,叶片数相当。 相似文献
3.
4.
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中施用不同量的缓效肥对木荷(Schima superba)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泥炭+谷壳=7:3时有利于木荷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且其芽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在此基质配比下,施肥量为A2(1.5 kg缓释肥/m~3)或者是A3(2.0 kg/m~3)时木荷容器苗各个生长指标均较优.考虑生产成本,以基质施肥量配方A2即泥炭+谷壳(7:3)+1.5 kg缓释肥/m~3为较优的基质配比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科技》2016,(3)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相似文献
6.
2016年在福建沙县富口镇苗圃,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培育闽楠经济型大容器苗的轻基质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辅助基质种类对闽楠2年生大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单株生物量积累,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无显著影响;辅助基质比例对闽楠的苗高、地径、苗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有着极显著影响;辅助基质种类与比例间交互作用对闽楠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和品质指数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对苗木的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泥炭土∶珍珠岩=0.7∶0.3或泥炭土∶木屑=0.8∶0.2或泥炭土∶谷壳=0.7∶0.3(均为体积比)的基质比例为经济型优化配方,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基质及播种方式对木荷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6种不同营养基质及2种不同播种方式,开展木荷容器育苗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苗木的高度、地径、根系总量、主根长度、最长须根长度、须根平均长度、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9个生长性状的影响,选出较佳的营养基质配方为腐殖质土20%+厩肥20%+火烧土20%和黄心土40%,另加过磷酸钙3%,播种方式以移芽上袋法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探讨移植、营养袋规格、株行距等对木荷一年生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在苗床中采用袋深10 cm、直径分别为4.5 cm、5.5 cm、6.5 cm的3种规格轻基质营养袋开展移植与不移植试验,在移植试验中设置了9 cm×9 cm、11 cm×11 cm、13 cm×13 cm等3种株行距。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木荷轻基质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成活率、合格苗率、合格苗产量比未移植的有显著提高,高径比显著降低;培养1 a苗龄轻基质容器苗,使用直径5.5 m、深10 cm的营养袋基质,按11 m×11 cm的株行距移植,不但可以提高合格苗产量,而且育苗的投入产出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选用椰糠、泥炭土、黄心土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降香黄檀幼苗栽培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幼苗除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外,胸径、株高、叶绿素、氮素、水分、湿度和电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平的椰槺对株高有极显著性差异,除氮素和水份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水平的泥炭土对湿度、电导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对植株生理指标影响效果亦较好;不同水平的黄心土除对株高、氮素、电导率、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以处理组1(椰糠∶泥炭土∶黄心土=2∶2∶1)为降香黄檀育苗的最佳轻基质配比,各项指标结果显示较均衡。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
为筛选适宜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以腐殖质、羊粪、复合肥、黄心土等为试验材料,设计了8种不同基质配方,研究其对辽东栎容器苗8项生长指标,包括苗高、地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片数量、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辽东栎容器苗生长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发现,当基质的配方为T3,即70%黄心土+20%腐殖质+10%羊粪+1%过磷酸钙时,辽东栎苗木生长效果最好,表现为在8个生长指标中,有6个指标均在所有配方中最高。可见,在实际生产中,在农田土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腐殖质、羊粪等有机肥,有利于辽东栎容器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科技》2017,(4)
2014年4月,对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进行容器育苗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轻基质配比处理,即P1(泥炭:锯木屑:珍珠岩=4:5:1),P2(泥炭﹕锯木屑﹕珍珠岩=5:4:1),P3(泥炭﹕锯木屑﹕珍珠岩=6:3:1),P4(泥炭﹕锯木屑﹕珍珠岩=7:2:1),P5(泥炭﹕锯木屑﹕珍珠岩=8:1:1),以当地土壤作为对照(CK)基质,研究不同轻基质配比对川西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2016月4月对不同处理幼苗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轻基质处理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P3,P4和P5较大;5个处理的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地上部分生物量P3和P4最大,地下部分生物量P4和P5最大;5种轻基质配方培育的幼苗根系生长均显著优于CK,根系表面积P4最大,总根长和根尖数量P4和P5最大,根系活力P3最大,其次是P4和P5;川西云杉幼苗根系生长指标均与地上部分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成本,以P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4.
15.
16.
《浙江林业科技》2017,(6)
经粉碎、发酵腐熟及消毒处理后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废菌糠替代泥炭作为闽楠Phoebe bournei容器苗育苗基质材料,设计4种不同废菌糠添加比例的育苗基质,测定其理化性质及育苗效果。结果表明,4种基质配方容重为0.45~0.62 g·cm~(-3),孔隙比为0.40~0.63,p H值为微酸性或中性,全N在25.76~27.71 g·kg~(-1),全P在4.25~4.83 g·kg~(-1),全K在5.41~6.38 g·kg~(-1),速效K在83.23~92.66 mg·kg~(-1),适合植物生长。2013年5月使用不同配比的基质培育闽楠容器苗,同年11月测定苗高、地径、根系总量、主根长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结果显示均有差异但不显著,表现最好的是F3处理(废菌糠50%+腐殖土37.5%+谷壳10%+控释肥0.5%+有机肥2%)。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同基质处理、不同肥料配方的高山松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在迪庆州小中甸国有林场中心苗圃进行了不同基质和不同肥料配方对高山松苗木高生长影响的育苗试验,结果为:该地区高山松年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基质处理方式和肥料配方对出苗期并无太大影响,温度是决定出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基质的营养成分和物理结构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是决定速生期苗高生长的关键因素;就当地泥炭而言,保持其原始结构对苗木前期生长更为有利;T肥和T K肥配方是最适合高山松生长发育的肥料配方;脱盐处理与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建瓯市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的24块代表性样地材料,对其生长及林分分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5龄闽楠人工纯林北坡、东坡林分树高均值明显高于西坡、南坡,而南坡、东坡林分平均胸径显著较北坡、西坡大,中坡、下坡生长明显优于上坡;45龄不同混交类型闽楠人工林中,与杉木混交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分别与福建柏、毛竹、木荷混交的林分;8 10龄弱光环境下闽楠林分在马尾松冠下和杉萌套种模式时生长较好,其树高、胸径显著大于杉木冠下闽楠林分;相同坡向、坡位、混交林及马尾松冠下闽楠人工林树高、胸径变异较小,而冠幅变异较大。不同微环境和造林模式的闽楠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各坡向、坡位闽楠人工纯林、与毛竹混交的林分及弱光条件下闽楠幼林均为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分别与杉木、福建柏和木荷混交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杉萌套种和杉木冠下林分各级林木所占比例相对分散外,其他调查林分Ⅱ级木、Ⅲ级木占主导地位。因此,营建闽楠人工林应依据不同培育目标进行立地、混交模式及微环境选择,其人工林分宜选偏阳、半阳坡、中下坡,造林时尽可能选庇荫微环境,至中龄期可逐步移除冠层树种;杉木为其较理想伴生树种,与杉木混交林分的生长后期或杉萌套种闽楠林分郁闭期,建议间伐伴生树种;而弱光微环境应首选立地较好的马尾松冠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