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红琊山林场25年生优良母树上的枝条作接穗,以1年生麻栎实生苗作砧木,选择插皮接、切接、腹接、T字形芽接和劈接等5种常规方法,进行麻栎嫁接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麻栎嫁接成活率、苗高及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对麻栎嫁接成活率、苗高及地径均具有显著影响。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其次是劈接法,达到85%;其它3种方法的较低,其中腹接的为70%,插皮接的为65%,T字形芽接的为60%。不同嫁接方法各处理苗木高和地径大小依次为切接劈接=腹接T字形芽接=插皮接。  相似文献   

2.
采用"T"字形芽接、带木质芽接、单芽切接、劈接和切腹接5种嫁接方法试验表明,切腹接嫁接仁用杏成活率可达95%,接口愈合良好,苗木整齐度高达93%,是仁用杏育苗中高效的嫁接方法;在做好绑缚等配套措施下,劈接也是仁用杏高接换优的较好嫁接方法;而"T"字形芽接、带木质芽接和单芽切接由于成活率较低,在仁用杏嫁接上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银桂品种群中选育的紫桂为试验材料,研究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及其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桂秋季嫁接采用枝腹接和全包芽接的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达87.8%~88.30%;不同嫁接方式的紫桂成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粗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9.32%、41.55%、57.97%。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与其他3种嫁接方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全包芽接和劈接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78.40%、335.25%、256.03%,全包芽接的比劈接的高62.46%。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准确利用生长季有限时间大量繁育合格的杏苗,在硬枝劈接、硬枝插皮接、嵌芽接、T芽接四大主要嫁接方法上,进行了生长季不同时期的嫁接探索,每种方法都寻求到了最佳的嫁接时期,嫁接成活率高且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长叶刺槐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叶刺槐是近年选育出的刺槐优良饲料型新品种,采用枝接和芽接2种不同嫁接方法,进行长叶刺槐嫁接试验,硬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9%,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3.2%。当年苗高225 cm,地径2.78 cm。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山西省元宝枫优良乡土树种嫁接繁育的最优方法,该研究以自然分布区所选优良单株的当年生枝为基础,通过枝接、带木质部嵌芽接和"T"字形芽接等3种嫁接方法,在春秋两季进行多组重复嫁接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嫁接时间对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嫁接方法存在明显差别,"T"字形芽接的成活率最高,为70.1%;带木质部嵌芽接成活率47.4%;枝接的成活率仅3.5%。②秋季"T字形"芽接成活率(66.7%)明显高于春季(仅11.4%)。元宝枫秋季"T"字形芽接法繁育苗木成活率最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皇冠梨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丁字形芽接、嵌芽接、单芽切接、劈接和腹接)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芽体发育、出圃等级和嫁接口愈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腹接的嫁接成活率、苗木高度、粗度、整形带内饱满芽数量和出圃时1级苗所占比例均最高,分别为93%、114cm、0.92cm、15.8个和70%。除此之外,嫁接口愈合率也较高,为91%,在生产中可推广这一嫁接技术来提高皇冠梨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长叶刺槐是近年选育出的刺槐优良饲料型新品种,采用枝接和芽接2种不同嫁接方法,进行长叶刺槐嫁接试验,硬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9%,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3.2%.当年苗高225 cm,地径2.78 cm.  相似文献   

9.
李树是广大农村广泛栽培的果树树种,为培育优质嫁接苗,在硬枝劈切、插皮接、嵌芽接、T芽接方法上进行了生长季不同时期的嫁接探索,在嫁接时期、嫁接成活率和苗木高度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核桃楸1 a生接穗为材料,研究不同芽接时间和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嫁接时间对核桃楸接穗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中,6月5日嵌芽接成活率最高,为48.67%,其新梢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为17.02 cm和6.24 mm,显著高于方块芽接和"T"字形芽接;在不同嫁接方法对接穗成活率影响试验中,5、6月份和7、8月份嵌芽接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为26.00%、31.90%,高于方块芽接和"T"字形芽接。嵌芽接值得推广,最适时间在6月初。  相似文献   

11.
阿月浑子嫁接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嫁接时间、方法和嫁接部位对阿月浑子幼苗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均为阿月浑子嫁接的良好时期,2时间段无显著差异;试验的4种嫁接方法中方块型芽接和带木质芽接法嫁接的苗木成活率远高于“T”字型芽接和倒“T”字型芽接,以带木质芽接为对照,两两进行显著性检验,方块型芽接与对照差异不显著,“T”字型芽接和倒“T”字型芽接与对照差异显著;低位嫁接和高位嫁接苗木当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次年保存率差异显著,新梢生长量当年差异显著,次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在嫁接育苗中,所采用的砧木主要是毛樱桃。毛樱桃由于皮比较薄,所以成活率和苹果、梨的相比要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嫁接苗没有成活。为了减少损失和增加当年出苗量,对没有成活的都采取春季补接,这样就可以和上一年嫁接成活的苗木一起上市。所采用的嫁接方法有硬枝劈接、带木质部芽接、嵌芽接,这3种嫁接方法在生长量和成活率上各有特点。为此,我们做了春季补接对比试验。1试验材料砧木为2年生毛樱桃砧木,接穗为绥李三号,采自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2试验方法采用硬枝劈接、嵌芽接、带木质部芽接3种嫁接方法。砧木要求粗细…  相似文献   

13.
香榧大砧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径3~5cm的实生榧树大苗为砧木、"细榧"等品种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部位、嫁接时间、嫁接高度、大砧地径大小对香榧新梢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主枝劈接和主干劈接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100%和87.67%,接穗成活率分别为95.17%和83.33%,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平均抽梢个数无差异,但主干劈接的新梢平均生长量43.18cm、高于主枝劈接的37.22cm;主干劈接时间上,嫁接成活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梢生长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减小;主干劈接的高度对嫁接成活率、平均抽梢次数没有显著差异,平均新梢长度越低、新梢越长;砧木地径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平均抽梢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地径越大、新梢越长。  相似文献   

14.
树木高位嫁接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实践,简要介绍了树木中常用的高位嫁接方法,主要包括枝接中的切接、劈接和插皮接;芽接中的"T"字形芽接和嵌芽接。  相似文献   

15.
对柿树嫁接的方法、穗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形芽接成活率最高为88.6%;劈接法苗未生长量显著高于芽接,最大苗高.根径分别为1.81m、1.89cm;接穗年龄以1年生最佳;芽眼萌发显著快于2年生,3年生穗,同时随穗龄增大成活率、苗木生长量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出繁育水楸(Fraxinus platypoda Oliv)无性系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用白蜡树作砧木,枝接、芽接、皮接的3种嫁接方法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嫁接成活率上,4种嫁接方法成活率差异显著,春季枝接成活率达到94.2%,比芽接、皮接分别高出10.7%、66%、25%。物候期相差不大,生长量存在很大差异,苗高平均变异系数为15.77%;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16.45,枝接的生长量普遍高于芽接和皮接,地径方面四种嫁接方法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胡杨为砧木,采用芽接和枝接方式就嫁接繁殖胡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2年生、地径0.7~1.2cm的胡杨是胡杨嫁接繁殖的优良砧木;而"T"型芽接是最佳的嫁接方式,其平均成活率可达90%以上;5月下旬、6月初为胡杨芽接的适宜时期,适时嫁接成活率高达95%,一般可保证成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本地区核桃品质,实现核桃产业化,在不同时期,用枝接和芽接2种方式,采用劈接、单舌接、双舌接和方块芽接等嫁接法,嫁接核桃苗木,对比嫁接的成活率,以期找到最佳的嫁接方法和最适宜的嫁接时间。结果发现,在适宜的时期,枝接方法中的双舌接和芽接方法中的方块芽接嫁接成活率最高,值得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对金花茶嫁接试验设6个处理,重复4次。分析结果表明:从嫁接成活率看,以芽劈接、芽根接2种方法的平均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苗芽接的平均成活率次之、成活率为80.33%;从抽梢率来看,以苗芽接的嫁接方法平均抽梢率最高、达81.20%;从抽梢长度分析,以苗切接、苗芽接、苗劈接3种嫁接方法的平均抽梢长度较佳,分别为17.87cm、18.54cm、18.27cm,这主要是采用2年生的小苗作砧木,其根系发达,嫁接成活后能迅速生长;从成本、效益、培育苗木数量与质量综合分析,金花茶的嫁接育苗宜采用芽劈接、芽根接2种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蒙古栎的适宜嫁接方法,开展了蒙古栎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嫁接时间嫁接的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季嵌芽接成活率最高,达40. 00%,新梢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为15. 12 cm和12. 33 mm,其最适嫁接时间在5月20日;经嵌芽接技术改进,平均成活率提高到64. 2%,新梢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1. 03 cm和16. 78 mm。蒙古栎嵌芽接技术减小了接穗苗木损伤,提高了繁殖系数,为加快蒙古栎良种化繁育进程探索出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