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不同植被(刺槐林、荒草和油松)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稳渗率依次为刺槐林地0.9mm/min,荒草坡地为0.7mm/min,油松林地为0.65mm/min。并采用Horton公式、Kostiakv公式和Philip入渗公式对入渗过程进行模拟,Horton模型更适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模拟。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片麻岩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大范围的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了太行山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构成要素的特征,以及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景观生态类型的划分。结果认为:片麻岩山区景观听本底要 山场坡面,根据坡度、部位以及坡向划分为上部缓坡,上部阳(半阳)陡坡、上部阴(半阴)陡坡、中部阳(半阳)缓坡、中部阳(半阳)陡坡、中部阴(半阴)陡坡、下部阳(半阳)缓坡、下部阴(半阴)缓坡9个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了具有相似地貌类型的太行山片麻岩区村级景观特征的差异,探讨了人类活动与景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为将大面积灌草丛、耕地改造成经济林,将退化灌木林地恢复为乔木林的情况下,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提高,景观异质性提高,景观稳定件增强。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片麻岩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保性能指标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8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渗透性及孔隙状况的调查测定和9种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观测,具体反映出各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水土保持性能和涵蓄水分功能。结果表明:松栎乔灌草混杂林、酸枣与荆条灌草丛、中华卷柏和盖度大于70%的密荒草坡,径流系数小,泥沙冲刷少;土壤渗透性以中华卷柏最大为1.99mm/min;孔隙状况以生长多年的油松林和密草坡最好,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2.9%和2.2%;半风化母岩渗速为 0.95mm/min,非毛管孔隙度为1.2%,具有一定渗透性和贮水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8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渗透性及孔隙状况的调查测定和9种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观测.具体反映出各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水土保特性能扣涵蓄水分功能。结果表明:松栎乔灌草混交林、酸枣与荆条灌草丛、中华卷柏和盖度大于70%的密荒草坡.径流系数小,泥沙冲刺步;土壤渗透性以中华卷柏最大为1.99mm/min;孔隙状况以生长多年的油松林和密草坡最好,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2.9%和2.2%;半风化母岩渗速为0.95mm/min,非毛管孔隙度为1.2%.具有一定渗透性和贮水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太行山低山麻岩区山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片麻岩山区景观中的本底要素是山场坡面;次生林是唯一的残余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有农田种植斑块、村庄建筑斑块和道路斑块;引入斑块主要有人工水土保持林、一般经济林和高效经济林。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的走廊是沟谷和河道。通过系统聚类,将该区的景观划分为荒山型景观、疏林型景观、经济林型景观、生态经济林型景观4大类。生态经济林型景观的主要斑块是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0%-85%以上,生态协调功能较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斑块优化建设技术主要有高效益无公害苹果园综合建设技术、板栗集约栽培技术、油松营养袋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林优化结构与利用技术、沟谷河道蓄水防洪体系建设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建成了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的生态林景观、经济林型景观和生态经济林景观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大多为片麻岩区,非常适合板栗的种植。随着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板栗种植面积在该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给当地群众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实惠,但是板栗的嫁接管理直接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现将日常的一些嫁接措施总结如下,以备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行山片麻岩区生态工程综合评价认为,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保水效益,保水率可达60%~93%,以隔坡梯田最高,最大保水量相当于440.4mm的降水;生态工程可防止土壤侵蚀,使土壤侵蚀模数减少到184.2~361.2t/(hm ̄2·a),相当于荒坡的1/16~1/7;生态工程可使洪水历时减少70%,洪峰最大流量减小80%,从而使下部农田免受损失,损失率减少98%以上。山地生态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000元/hm ̄2以上,间接可计算经济效益3775.23元/hm ̄2,合计为7775.23元hm ̄2以上。此外,生态工程促进了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及荒山绿化,在大灾之年成了山区农民的“保命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野外观测试验,对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前土壤含水量越大,产流越早;土层越厚,土壤蓄水量越大;累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时间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W=a+blnt,相关系数均大于0 9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拟合方程为Y=aebx,相关系数均大于0 95;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与30min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对数曲线关系,坡度越大,土壤侵蚀量也越大,拟合方程为Y=a+blnx;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增量随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为坡耕地>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荒坡草地。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片麻岩低山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规律是配置水土保持林的依据,也是进行山区治理和开发的基础。不同性质岩石发育形成的土壤其水土流失特点不同。根据试验观测数据和洪水灾害考察结果,结合历史统计资料,对河北太行山的主要类型岩石———片麻岩低山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面蚀发生范围广,程度重,但强度不大;重力侵蚀的诱因是暴雨,多发生在坡度大于35°的陡坡坡面;水的流失是低山丘陵区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以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天然植被退化形成的荒草坡、基岩裸露的灌草坡及人工爆破整地形成的隔坡梯田台面和覆土梯田坡面4种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生袋、鱼鳞坑、营养钵、撒播等造林技术,在4种立地类型上进行乔灌草人工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灌木层中,荆条是天然退化山地的绝对优势种,多花胡枝子和荆条是人工整地梯田坡面的优势种,其他物种主要有酸枣、臭椿,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草本层主要物种有中华隐子草、狗尾草、早熟禾、碱蓬、地梢瓜等,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灌草坡、荒草坡、梯田坡面,而均匀度指数略有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梯田坡面,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坡、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灌木层,鲜有低矮乔木。不同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简易植生袋坡面恢复技术措施在基岩裸露的陡坡上实施1a后,萌发生长的紫花地丁和二月兰的保存率低,恢复状况差,植生袋破损严重,坡面稳定性差,难以实现恢复效果;灌草坡鱼鳞坑造林技术实施1a后,金叶榆、侧柏、黄栌、榆叶梅和樱花的存活率分别为99%、99%、85%、67%和48%,其中金叶榆、侧柏和黄栌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榆叶梅和樱花;荒草坡面撒播植被恢复技术实施1a后,紫苜蓿存活状况较好,紫花地丁和二月兰存活状况差,二月兰几乎无一存活;梯田坡面营养钵造林技术实施1a后,沙地柏成活率不足5%;梯田台面客土经济林营造技术实施结果表明:山桃、山杏、苹果、核桃都可以在片麻岩梯田台面上较好生长,经过合理的培育管理,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了太行山片麻岩低山丘陵区刺槐、紫穗槐、侧柏、油松苗木的凋萎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正常生长时的含水量分别在4.1%、3.0%以上及2.4~2.7%;始凋分别为2.9%、2.7%及2.0%;永凋分别为2.7%、2.1%、1.6%及1.8%。4个树种的抗旱顺序为侧柏>油松>紫穗槐>刺槐。  相似文献   

13.
<正> 柿树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在邢台县深山区,利用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坡地栽植绵柿,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栽植后3~5a进入初果期,6~8a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河北太行山片麻岩山地开发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土保持原理、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几年来,通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提出了开发片麻岩山地技术,形成了片麻岩开发方法。在片麻岩山地,采用优化技术,通过电算确定最优规划方案,使片麻岩山地开发做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避免了盲目性,可使三大效益同步提高、协调发展。运用"聚集径流"理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技术,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缓解了在旱作条件下,发展林果需水多与土壤干旱的矛盾。通过培肥措施可使新开垦山地土壤在最短时间培肥达到高效利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芳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61-62,F0004
工程造林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方面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的概况,并针对该区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林树种的选择、节水抗旱技术的使用、科学栽植、加强幼林抚育、实行封造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太行山丘陵片麻薄层土爆破修筑沟状梯田埂种瓜的效果,发现对幼树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有显著经济效益,且能调节地表温度,截流降水和防止径流发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刺槐解析木资料,采用多种曲线分别进行回归,建立刺槐生长模型。并根据连年生长置采取有序聚类进行龄组的划分,为刺槐在太行山区抚育管理、采伐更新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片麻岩坡地生态经济林的配置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分的配置形式主义和防护、经济效益发挥的侧重点不同,将生态经济林划分为防护型经济林、经济型防护林和交互式防护经济林等3种模式;然后分别阐述了3种模式生态经济林的含义、适宜条件和配置技术;最后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经济产出调查数据,研究了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典型选样设置的104块标准地资料,并结合路线调查,对太行山油松天然次生林的资源、分布、生长以及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了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划分了油松林的主要立地类型,并建立了主要林分因子的生长预测模型,为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分类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层厚度与坡向对光皮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江西于都种源光皮树1年生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了苗木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厚度、坡向对光皮树树高、地径、生物量影响明显。在土层厚的立地条件下,各项生长因子都要高于土层薄的立地,集中体现在生物量上,土层厚度低于40 cm地段仅为高于80 cm地段的39%;在不同坡向方面,东北向为最适合光皮树苗期生长的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