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出了石嘴山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而生态足迹模型可以量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阐述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基础上,对石嘴山市2011—201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石嘴山市当前生态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呈现出较强的不可持续性;2生态足迹总供需不平衡,总供给(生态承载力)不足;3生态足迹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耕地和牧草地生态足迹严重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要改变目前石嘴山所处于的不可持续的状态,首先对于快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的耗费要加以控制,避免生物生态足迹持续快速的增长;其次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转型升级降低能耗、优化结构,提高生态承载力。最后结合石嘴山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促进石嘴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固原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892 5 hm2,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空间面积为1.259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633 3 hm2。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生态足迹供给,出现生态赤字,则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容量分析——以珠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珠海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研究表明:珠海生态环境处于国内较好水平,全球可持续水平。以深圳和广州为参照点,按负载系数推算出2030年珠海城市工业容量为以GDP的表示,分别为2 780亿元和860亿元;人口容量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最大值为780万人。珠海近年内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容量,城市生态建设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4.
康平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生态过渡带上,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而脆弱。为全面了解康平县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康平县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康平县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康平县人均生态足迹为3.227 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58 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69 3hm2。说明康平县当前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显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和生态形势的严峻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康平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为农产品过度消耗,需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调节能源结构,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实现康平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福州市2002~2008年的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进行计算,并对福州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支撑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对生态足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是通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如果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赤字;相反则出现生态盈余。然后对泰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泰安市2009年的统计年鉴,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年~2012年张家界统计年鉴数据及旅游产业调查数据,对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生态总足迹呈上升趋势,在未考虑贸易因素的可转移的生态足迹前提下,张家界旅游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生态足迹模型,旅游发展原则,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完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2011~2014年宣城市的生态足迹,得出人均生态盈余由2011年的0.48012hm2下降到2014年的0.45516hm2,说明了近年来宣城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根据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内容,规划末期2030年生态足迹为0.45505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19038hm2/人,生态盈余为0.26467hm2/人,评价区域仍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说明规划区通过有序、合理的开发,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宣城市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2年统计数据,文章对法库县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法库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8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2.31hm2,生态盈余为0.47hm2。说明法库县当前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旅游城市三亚为例,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8年三亚市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2013~2016年其间,压力子系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2016~2018年期间压力子系统明显升高。而状态子系统变化表明2013~2014年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在2016年这个拐点后增加较快;响应子系统表明:从2013~2015年表现为上升趋势,2015~2016年略有回落,之后表现为稳步增长。总体上三亚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应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环保与发展并重,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西宁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西宁市近10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1年的0.871 2 hm2·人-1上升至2011年的2.206 1hm2·人-1,增幅达153.2%;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相对稳定的波动状态,2001,2005和2011年分别为0.243 2 hm2·人-1、0.232 0 hm2·人-1和0.305 5 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以年均20.3%的速度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0.628 0 hm2·人-1增长到2011年的1.900 6 hm2·人-1;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赤字是西宁市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西宁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国作为地板生产与出口大国,探讨地板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分析中国地板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2006—2015年的地板产业生态足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板产业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环境影响程度逐年加强,地板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下降。为确保中国地板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森林培育、技术创新和地板消费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质疑入手,提出了用“可持续发展”代替“生态系统健康”的合理性。参照先辈们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进一步简化、完善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借助相对隶属度矩阵和信息熵权法评价了北京城市在某一特定时间内(1999—2004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城市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面对如今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现实状况,协调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事关重要。在美丽中国战略理念的倡导下,创建生态城市,有利于促进自然、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探究了成都市创建生态城市必要性,以推动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生态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韶山市为例,选取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等指标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熵权法和物元分析建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韶山市2011年-2015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韶山市生态安全状况逐年上升,目前稳定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测度指标.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城市生态足迹研究发展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现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少有生态足迹地理空间分布的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丰富的遥感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可能性。在GIS的支持下,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夜光影像与MODIS产品,提出一种在公里格网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方法,并提出"产出型"生态足迹与"消费型"生态足迹两种在公里格网尺度描述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在估算了2010年湖北省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周瑾  彭晓丽 《绿色科技》2022,(24):129-134+139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发展进程的加速,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迅速增长,资源不足造成的天然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使得水体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法,对云南青海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现状条件将青海湖湿地公园总体结构为:“一湖、两廊、七区、十二景”,分为湿地科普区、水田展示区、水上森林区、湿地洲渚区、康体休闲区、水岸风情区、云岛景观区等功能区,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湖泊淤泥清理、农田回填方案设计、建立分级净化系统、生物多样性营造、植物修复等生态修复策略。通过水利、生态修复以及与景观相结合,为今后湖泊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及设计思路。旨在修复青海湖水环境景观,营造一种集生态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需求的湖泊湿地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9.
张思凝 《广东园林》2022,44(4):43-47
城市韧性思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城市韧性模型,需不断从国外韧性城市构建中探寻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巴塞罗那政府官方资料,如机构文件、倡议计划、统计数据等,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总结了巴塞罗那城市韧性发展模型与经验。以全球性的政策纲领与科学的韧性理论指导为根基,政府定制了符合本土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计划方案等,从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服务韧性3个维度,分别制定了34项行动措施,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其韧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区域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环洞庭湖防护林建设区重点县——岳阳县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该县2007年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岳阳县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林业生态承载力在总的生态承载力中比重增加,说明防护林项目对维护岳阳县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