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花芽分化是果树生殖生长最为关键的发育阶段,李光杏雌蕊败育影响果实产量.以敦煌市10 a生李光杏为对象,通过摘叶试验、常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研究花芽形态分化与发育.结果表明,在敦煌市,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6月中旬开始,7月下旬基本结束,8月上旬日仍有少数花芽形态分化;7月上旬开始花器官分化,次序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雄蕊...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砀山酥梨花芽分化及开花物候期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砀山酥梨花芽分化时期,了解其开花过程,试验以砀山酥梨短枝顶芽为试材,采取田间摘叶法,统计花芽的生理分化时期;通过徒手切片、利用OlympusBX51显微镜拍摄记录花芽形态分化不同阶段的纵切面图片。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花芽的生理分化始于6月初,持续到7月中下旬;花芽形态分化始期发生在7月下旬,9月中旬为雄蕊出现期,雌蕊出现期在10月中下旬。次年3月下旬,花芽开始膨大,经历花序伸长、花序分离、白蕾期、大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谢花期,4月中旬,开花物候期结束。试验结果为促进砀山酥梨花芽分化、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于花期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花期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等,完善竹子开花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方法]在开花翠竹林中选取样方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结合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探究翠竹花序生长规律,对花粉进行解剖观察,综合评估翠竹开花不同时期的群体与个体变化。[结果]翠竹属于成片开花类型,开花后部分竹秆死亡,在开花翠竹中,从笋芽到老竹均有可能开花,花芽在10月下旬开始分化,盛花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一天之中上午时间段开花最多,开花顺序为一个小穗内由基向顶依次开花;小花为颖花,雌雄同熟,内、外稃各1,雄蕊3,浆片3,雌蕊1,果实为颖果;翠竹花粉粒外形近球形,外壁纹饰大多为细颗粒状,单个萌发孔。[结论]翠竹作为混生地被竹种,具有明显的成片开花特性,成花转变前期发育速度较慢,次年温度回暖后开花过程加快,成片开花后竹林趋于衰败,可结实且种子可育,具有一定的自然复壮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候观察与显微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美花红千层花芽分化与花发育进程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美花红千层每经过2~3个月营养生长期即有一次花期.花器官分化包含3个阶段,并与宏观形态有一定对应关系.自花芽开始萌动起至雄蕊、雌蕊抽出,花朵开放需要15~20d,花朵开放持续7~10d后,雄蕊、雌蕊依次枯萎,10d后全落并结果.单个花序自萌芽至结果时间在30d左右,单株花期在40~50d,群落花期为70d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赏桃在湖南省长沙地区的观赏特性及其价值,为长沙地区引种栽培桃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桃花园中18个观赏桃品种的花期物候期及其花色、花量、花瓣数、花冠直径(盛开时花朵自然张开的直径)、雄蕊、雌蕊、萼片数等观赏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观赏性指标进行赋分评价.[结果]18个观赏桃品种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马占相思开花物候、花部形态和传粉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于9-11月开花,整个群体花期有6 7个小花期;单株开花同步性强,呈现"集中开花"模式;穗状花序由172.7±27.1朵花组成,每个花序平均有(10.35±7.78)%的雄花,两性花具有雌蕊1枚,含14.11±1.05粒胚珠;柱头凹陷,大小可容纳1 2粒直径为29 35μm的16合花粉粒,P/O’为1.13/1;马占相思开花时,雌蕊先于雄蕊伸展并成熟,为雌蕊先熟;SEM结果显示:花药在开花第2、3阶段仅有开裂线,在第4阶段之后才开裂,即7:00-9:00开裂,9:00-12:00大量散粉;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可观察到分泌物,预示柱头可授。此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加强相思种子园的管理及开展相思杂交育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马占相思开花物候、花部形态和传粉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于9-11月开花,整个群体花期有6 7个小花期;单株开花同步性强,呈现“集中开花”模式;穗状花序由172.7±27.1朵花组成,每个花序平均有(10.35±7.78)%的雄花,两性花具有雌蕊1枚,含14.11±1.05粒胚珠;柱头凹陷,大小可容纳1 2粒直径为29 35 μm的16合花粉粒,P/O’为1.13/1;马占相思开花时,雌蕊先于雄蕊伸展并成熟,为雌蕊先熟;SEM结果显示:花药在开花第2、3阶段仅有开裂线,在第4阶段之后才开裂,即7:00-9:00开裂,9:00-12:00大量散粉;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可观察到分泌物,预示柱头可授。此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加强相思种子园的管理及开展相思杂交育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从美国加州引种至昆明树木园的Nonpareil和Carmel两扁桃品种的物候,当年生枝、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的观测结果发现扁桃在昆明2月上旬萌动生长,随即进入初花期,2月中下旬为盛花期,3月上旬显现幼果;3~6月为枝条生长旺盛期;7月中旬果实成熟。正常情况下,11月开始落叶。枝条生长具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3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2次枝)。花芽自4月下旬开始分化,经分化前期、花萼期、萼片期、花瓣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至7月下旬花芽形态分化基本完成。果实发育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为果实发育期,历时30天左右;第2阶段为硬核期60天左右;第3阶段为成熟期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花芽分化进程,解析其开花生物学规律与特征,从而为合理调控花期、保证开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进程,对花期物候、花器官特征进行观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生长素(Auxin)含量。【结果】西伯利亚杏花芽形态分化期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这6个时期,其花芽于7月中旬开始分化,至10月中旬完成分化,但5个无性系进入此6个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与持续时间均不同,且各个分化时期均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叠现象;其中,28号无性系的分化较早,且其进程较快(60 d),622号、626号进入分化的时间均较晚,但其分化进程均较快,而595号的分化时间稍晚,且其持续时间最长(79 d)。西伯利亚杏于3月中旬进入花芽膨大期,4月初进入始花期,至4月中旬花期结束,花期历时约10 d;各个无性系的开花物候进程基本一致。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均表现为:花瓣白色、不褶皱,花萼红褐色,花丝白色,花药黄色,雄蕊数量2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种子园无性系的花期物候特征和花期同步性及影响因子对种子园科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2015年和2016年连续2 a对木荷无性系种子园中19个无性系进行花期物候调查,分析其开花物候与花期同步指数。[结果]木荷种子园各无性系开花持续时间为10~28 d,2016年较2015年晚2 d进入始花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花数多的无性系比开花数少的无性系花期更长、座果数更多,花期持续时间长的无性系比持续时间短的无性系座果数更多。无性系组合间花期同步指数有较大差异,2015年和2016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52~0.857和0.406~0.808,平均分别为0.758和0.713,其中花期同步指数大于0.80的无性系分别在50%和40%以上。年度内花期同步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6%~46.476%和15.375%~51.202%,无性系之间平均花期同步指数存在极显著变异(P0.01)。年度间花期平均同步指数为0.737,平均花期同步指数间不存在显著变异(P0.05)。年度间花期同步指数相关系数为0.229,表明年度间花期同步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结论]木荷种子园无性系年度间花期同步指数较为稳定,可根据开花物候和花期同步指数对无性系进行筛选和优化,同时辅以人工授粉等措施弥补花期同步性差异,以达到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用材林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时,最初重点考虑的是其速生性,而对优树的开花物候关注较少。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时,无性系的配置常根据其种源在大范围内考虑其开花物候的遗传因素,但即使是小范围内相同种源的无性系,其开花物候也不可能绝对同步。因此,了解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物候,可为种子园的集约经营、产量预测、种子遗传品质调控等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在桂阳县苗圃马尾松二代种子园Ⅰ大区、Ⅴ大区分别随机选取不同类型的无性系10个和25个,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雌、雄球花花期起止日期和持续时间均有差异,但无性系间雌、雄球花花期值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5个无性系总体雌、雄球花花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35个无性系雌、雄球花的初花期基本同步,雌、雄球花的盛花期和末花期同步。株间花期差异相对于无性间要大,但雄球花花期较早的植株,其雌球花花期也较早,同一株建园亲本的雌、雄球花花期有一定的同步性。除雌球花的末花期与雄球花的初花期呈微弱负相关外,雌、雄球花的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各花期的相关性呈现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相关盛花期和末花期的相关初花期和末花期的相关,雌球花初花期与雄球花初花期的相关系数最大。坡位对母树的花期有极显著影响,生长在不同坡位的植株,其雌、雄球花花期值差异明显,其大小均为上坡中坡下坡。坡位对花期影响最大的是雌球花的初花期,其次是雄球花的初花期、雌球花的盛花期、雄球花的盛花期,而对雌、雄球花的末花期影响最小。偏北产地无性系的花期相对较早,不同的无性系类型,其雄球花的盛花期和雌球花的初花期的差异显著;雄球花的初花期、末花期以及雌球花的盛花期和末花期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的年份,雌、雄球花花期的早晚差异很大,2012年最早初花期较2013年最早初花期早25 d。[结论]桂阳马尾松二代种子园35个无性系总体雌、雄球花花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从开花物候方面考虑,该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较合理,对种子园种子产量和遗传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鸡椒雌花花芽分化的形态特征及碳氮营养规律,为山鸡椒人工栽培及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山鸡椒雌花花芽分化的组织解剖结构,采用生理试剂盒-分光光度法测定雌花不同分化时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碳氮比等碳氮营养指标。[结果]表明:(1)山鸡椒雌花花芽分化经过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5个时期。(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花芽分化的发展呈不断升高的趋势,最高可达65.07 mg·g~(-1)。叶片淀粉含量随着分化时期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最高值出现在苞片原基分化期,达到81.30 mg·g~(-1),最低值出现在花器官分化期,为52.19 mg·g~(-1)。(3)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前3个分化期呈持续下降趋势,从61.32 mg·g~(-1)下降到52.48 mg·g~(-1),之后基本保持稳定。叶片中的碳氮比在花芽前3个分化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49上升至2.61,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山鸡椒雌花花芽分化的内部形态特征与雄花基本一致,雌花花芽分化分为5个时期。山鸡椒雌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中可溶性糖不断升高,而可溶性蛋白下降明显,碳氮比升高且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的生殖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其生殖与生存之间的权衡关系,揭示其生活史对策及其濒危机制。[方法]对固定样地内的不同径级水青树个体的标准生殖枝生物量进行观测,对不同径级个体的差异采用多重比较分析,对生殖配置(RA)、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对种子数量与千粒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随径级的增大,水青树的生殖和营养投入呈现同增同减的趋势,没有明显的权衡关系;(2)水青树的生殖分配(RA)随径级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水青树的生殖投入与营养投入、叶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其RA与营养投入、叶生物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4)生殖构件各组分中,种子生物量所占比重均为最小,且远远低于生殖的附属结构(果序轴和果皮);种子数与种子大小之间存在权衡关系。[结论]在构件水平上,水青树的营养投入对生殖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其生殖期可划分为生殖初始期、生殖增长期、生殖高峰期和生殖衰退期等4个时期;其种子特征在生殖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可能是水青树在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殖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低海拔区域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对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的2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开花数量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花期始于1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花期长达62.5 d,花期较集中,但开花期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差异显著,开花期最早的是无性系dy144,最晚的是无性系hy31。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无性系hy54、hy179,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53.5 d;最短的是无性系hy58,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26.5d。22个无性系之间开花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其中无性系dy156、hy8、hy28、hy31、hy43、hy47、hy59、hy63、hy54、hy71、hy179可以考虑作为园林观赏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受体BRI1的同源基因(JcBRI1)在麻疯树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JcBRI1基因的CDS,以pET-30a(+)质粒为框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随后利用LC-MS/MS对表达产物进行质谱鉴定,并以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分析JcBRI1蛋白质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麻疯树JcBRI1基因在雌雄花发育的关键时期的表达水平,初步确定其在麻疯树花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了JcBRI1基因的CDS,长度为3 591 bp。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JcBRI1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均能表达,但在低温环境的表达量更高。原核表达产物的LC-MS/MS鉴定结果表明:JcBRI1氨基酸序列与预期的一致,JcBRI1基因的表达产物为麻疯树BRI1蛋白。对JcBRI1在麻疯树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JcBRI1基因的表达量在雌花发育的第一个时期即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就达到了最高值,在随后几个时期持续下调;然而,其在雄花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其很有可能参与了麻疯树雌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结论]麻疯树JcBRI1基因为LRR-RLKs家族成员BRI1的同源基因,很有可能参与麻疯树雌花大孢子母细胞的发育过程,至于JcBRI1在麻疯树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6~2010年对单性木兰开花物候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研究,分析其开花物候的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单性木兰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年度差异显著;(2)单性木兰开花物候与气温及前期积温呈显著负相关,当前1月、3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其始花期就提前1.3~2.4天;(3)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对花期物候具有延缓作用;(4)始花期分别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的就地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刺幼苗芽库及枝系构型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氮添加梯度下白刺幼苗芽库组成及空间结构的差异,探讨了幼苗的养分限制、氮素利用以及根系和插穗的品质与芽库的关联,阐明了白刺芽库响应氮素有效性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盆栽控制实验,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的芽库特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白刺幼苗芽和营养枝数量,显著降低了休眠芽和休眠枝数量,并对二级枝和三级枝出芽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氮添加量的递增,营养枝有从基部向顶端移动趋势;氮平衡指数与白刺幼苗出芽强度、分枝强度、二级枝和三级枝出芽率均呈二次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分别与芽和营养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休眠芽和休眠枝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氮添加影响幼苗芽库容量。随着氮添加水平的提高,各指标多数在N3和N4处理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因此6个氮添加水平中36 mmol·L-1和48 mmol·L-1是白刺幼苗最适氮添加量。氮添加对幼苗芽库内组分的相对位置产生了不同影响趋势,所以白刺幼苗可以通过改变芽库容量和空间分布来响应养分有效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引起天女木兰褐化现象的酚酸种类,筛选出最佳抗褐化剂及使用最适浓度。[方法]在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各种抗褐化剂,芽外植体培养30 d后计算出褐化率,对褐化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三种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另外,在组培过程中定期取样,利用HPLC测定芽外植体中咖啡酸、绿原酸和对香豆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芽外植体褐化过程中咖啡酸和绿原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对香豆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说明咖啡酸和绿原酸容易被氧化,而对香豆酸较为稳定;三种抗褐化剂控制褐化现象发生的最佳效果排序为VCPVPCA;尽管PVP控制酚酸氧化效果不如CA,但是预防褐化效果确强于CA,其原因是由于二者抗褐化机理不同所致;VC使用的最适浓度为500 mg·L~(-1),如果超过此浓度会导致外植体褐化率增加;PVP最适浓度为1 000~1 500 mg·L~(-1),CA最适浓度为300 mg·L~(-1)。[结论]天女木兰芽外植体褐化底物是咖啡酸和绿原酸,而与对香豆酸无关;VC、PVP和CA三种抗褐化剂抗褐化机理各不相同,综合比较VC抗褐化效果最好,其次是PVP,CA排在最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青斑蝶是重要的观赏性昆虫,准确掌握和了解其内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状态,能够为其人工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 12日龄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并测定内生殖器官特征参数,同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特征对雌性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从而系统了解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结果]1)雌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腺和受精囊组成;2)内生殖器官发育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巢管长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生长,至10日龄最长,卵巢小管和侧输卵管直径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大;3)随着日龄的增长,卵巢中成熟卵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未成熟卵数量始终缓慢增加;4)根据卵巢的发育特征,将卵巢发育分为乳白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产卵末期。[结论]雌性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与其它蝴蝶类似,其发育均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子发育随日龄增长而逐渐成熟。雌性青斑蝶卵巢分级将为人为调控雌蝶产卵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