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芦仙湖实施的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程为例,探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通过补种护坡植物减少农田土壤流失,保护水岸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以打捞清理和污染治理实现改善水质;以局部塑造微地形的手段实现公园内水系连通,水系修复;以鱼塘生态改造与鸟类栖息地营造实现生境保护与恢复,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以人工湿地为构建单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构建的总的指导思想、构建的主要原则及设计路线,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多重效益。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因具有较多优点,在我国将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郑璐 《森林防火》2023,(3):117-119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受损湿地,以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为例,通过解决湿地生境受损、森林和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旨在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城市周边湿地面积急剧缩小、功能退化、生态破坏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滇池生态湿地公园环境进行分析,在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工与自然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呼吸系统"在实现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生态湿地公园,对滇池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息县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分析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与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出了水系贯通、水体与水岸保护、栖息地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植被恢复、水禽栖息地恢复与修复、河岸杨树林改造恢复和采沙河床恢复等一系列重点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和措施,优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发挥多种生态功能,为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漯河市沙河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的规划思路、规划布局结构、重点区设计等进行系统分析。依据场地区位和环境特点,结合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规范,形成四区、六园、十景的总体格局。通过梳理园区水系和交通流线,结合生态恢复与重建,建设一处以湿地生态系统保育为主,集科普宣教、游览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并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保护战略,西河湿地公园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珠江源生态屏障植被恢复生态治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曲靖及整个珠江源生态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从西河湿地公园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了西河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及意义,并提出了生态植被恢复、水体治理、水岸恢复、栖息地恢复等针对性恢复措施,为西河湿地公园及其他地区的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与修复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朝阳老虎山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老虎山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河流近自然生态修复理念,进行人工促进湿地植物群落修复,通过结构重建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通过功能的完善带动湿地生境恢复,结合湿地公园建设,重建和恢复老虎山河湿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维护老虎山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9日,自治区林业厅批准宁夏泾源卧龙湖湿地公园为自治区级湿地公园。该公园位于泾源县城东郊,由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湿地宣教展示区、湿地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组成。规划区总面积502.5亩。卧龙湖自治区级湿地公园的申报成功,为下一步争取泾河湿地、颉河湿地、雪山水湖湿地项目申报创造了有利条件。卧龙湖湿地公园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文旅型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对山体原状植被通过人工造林、造景复绿进行了植栽分析,并以此为基底框架进一步总结了项目中实用型景观绿化搭配,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维持湿地多种效益的种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仍未有统一规范可供参考。为了使国家湿地公园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认真分析公园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设工程和措施,实现对湿地公园的科学生态规划,对湿地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与恢复,争取早日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互利共赢的高标准国家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2.
以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为实例,从地形地貌改造、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植物物种配置和水生植物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人工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措施,为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效能,创造优美的湿地景观,从根本上促进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通过退田还湖工程恢复重建的人工湿地.利用1955年、1972年、1990年地形图资料和2011年卫星影像资料,对比分析松雅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面积的时空变化,从湿地生态功能等视角分析松雅湖湿地公园对长沙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环境背景下,城市及近郊湿地面积快速下降、功能逐渐退化的趋势难以避免,但通过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局部区域城市湿地退化趋势可以放缓并在一定范围内可逆.  相似文献   

14.
唐山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依托,通过对湿地基质的考察和自然特征的辨别,分析了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3个方面:总体生态策略定位,以生态基质识别与分区为基础的景观塑造和生态水处理研究,尝试寻找湿地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谐融合的规划途径.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场地基质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建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用人工的方式营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可持续的湿地公园,同时达到湿地科学理性规划开发和自然美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湖泊型湿地公园的建设对维持湖区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湖区健康的水生态、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湖泊型湿地公园场地自然资源荒废、围湖垦殖、过量捕捞、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平衡退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湖南南县舵杆洲湿地公园为例,从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湖泊型湿地公园的生态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理念、功能区划、分区布局、生态保护和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提供借鉴,实现湿地公园“保护一利用一提高”相协调,促进湿地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亚白鹭公园最初为一片红树林滩涂,解放后属榆亚盐场范围,盛产"三亚盐",20世纪末三亚市采取"填湿造陆""挖湖堆岛"的方式建设白鹭公园,导致红树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通过分析三亚白鹭公园中红树林湿地区域的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对受损湿地采用设置保护分级、生态恢复重建等措施,在景观恢复设计中融入场地历史特征和生态科普教育等元素,在充实公园景观要素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经过多次的人工修复和较长期的演变及更替后,植被群落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恢复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目湖上游湿地资源、景观文化、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进行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后,提出以保护天目湖上游湿地资源及水源地水质为目标,将天目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集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科普宣传、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31-31
9月29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开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两年多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西溪湿地以其优良的生态、秀丽的风光、鲜明的特色,受到国内外游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赞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的“有限开园”,使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将进一步推进西溪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更好地发挥西溪湿地在生态、人文、  相似文献   

20.
以柏林水库湿地公园为例,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特色发展"的方针,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规划建设集宣传、教育、科研、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柏林水库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 245 hm2,分为五个功能区,包括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格局,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