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展不同剂量的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丙环唑微乳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油茶树进行整株喷施,对油茶软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偏低。  相似文献   

2.
油茶软腐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软腐病又名油茶落叶病、叶枯病。据调查,一般病株率20%,严重的达95%;果发病率30%,严重的达50%,个别单株90%。主要危害油茶、山茶的果实、叶片和芽。  相似文献   

3.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 Liu,Wei et Fan)为害油茶叶片和果实,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上升的趋势。现将几年来防治试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别称醋柳、黄酸刺、酸刺等。沙棘是一种阳性树种,喜光照,具有耐酷热、耐严寒、耐盐碱、耐干旱及风沙的特点,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因此成为一种用于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生态建设和荒漠化治理的优选树种。同时,沙棘的果实和叶中含有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及饲料等多种行业。因为沙棘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其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近年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在我国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国家出台鼓励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并将高产油茶列入政府补贴范围.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粮油储备,还带动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郑少华 《林业科技》2012,37(4):47-49
采用最常见的5种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58%瑞森霉、70%扑菌清)对油茶炭疽病进行防治的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0%多菌灵和70%扑菌清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但5种药剂防治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建议适时采取第3次药剂喷洒。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是我国油荼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以市场上容易购买到的最常见的5种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58%瑞森霉、70%扑菌清)为试验药剂,检测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油茶炭疽病能有效的控制,其中,以50%多菌灵和70%扑菌清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但5种药剂防治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建议适时采取第3次药剂喷洒。  相似文献   

8.
5种杀菌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波尔多液、2.00 g/L 50%多菌灵溶液和1.25~1.67 g/L 10%吡唑醚菌酯溶液防治效果较好,均超过60%,其中1.67 g/L 10%吡唑醚菌酯溶液的防治效果达到91.3%;1.67 g/L 75%百菌清溶液的防治效果稍差,为53.3%;70%甲基托布津的防治效果最差,1.67 g/L浓度的防治效果仅为26.1%。  相似文献   

9.
油茶软腐病的鉴别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症状特点、病菌形态和发生发展时期将油茶软腐与油茶炭疽病、油茶赤枯病进行了比较,为生产上准确鉴别油茶软腐病提供依据,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文中介绍了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茶软腐病又叫落叶病,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五十年代末期就发现此病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病原菌和病害侵染循环均不清楚。自1976年开始,我们对该病的病原菌、侵染循环、流行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茶软腐病,也叫落叶病,在各地油茶苗木和成林中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使油茶生产造成一定损失。自1962年起,曾有人对本病的危害作过调查,对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但发病规律仍不完全清楚,病原报导不一,也未肯定。为摸清油茶软腐病的发生规律,我们从1977年10月开始进行此项研究,1979年报导过简况。现将详细结果整理如下:一、危害性调查  相似文献   

12.
选用5种化学药剂3%苯氧威、氧乐菊酯、40%氧化乐果、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进行树干插瓶防治蛀干天牛——光肩性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性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5d后,平均杀虫率均在60%以上,毒杀效果最好的是50%甲胺磷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2.58%,其次为40%氧化乐果、氧乐菊酯、2.5%溴氰菊酯、3%苯氧威。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取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农药溴氰菊酯防治,灭虫率达98.4%~98.3%,但大部分松毛虫的天敌亦被灭杀,翌春复查,虫口密度3~5条.株-1,林分仍存潜在威胁;使用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防治,灭虫率达99%以上,林中有益昆虫正常活动,翌春复查,虫口密度0~1条.株-1,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可有效杀死和消灭松毛虫,还不污染环境,不杀伤杀死各种农林作物害虫的天敌,对人畜均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重要病害之一,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1年确定病原菌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菌孢菌(Agricodochium came-lliae Lin.Wei.et Fan.)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原菌传布侵染体。为了给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设计19个处理对樟雪盾蚧(Chionaspis camphora Chen)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试验。据不同药剂处理后48、120、216、360h死亡率及防治效果分析可知,噻嗪酮15%·杀扑磷5%、飘绿蚧止、吡虫啉在指导比例范围内对樟雪盾蚧防治效果较好;飘绿蚧止和噻嗪酮15%·杀扑磷5%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吡虫啉,增加哒螨矿物油没有明显的增效;不同药剂处理48、120、216、360h樟雪盾蚧死虫条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19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致幼虫死亡均达100%.在林间,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而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为84.48%.  相似文献   

17.
<正>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ea Liu Wei et Fan)。据研究,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蘑菇”菌体)是病害的侵染机制,但该病是由分生孢子座直接侵染的还是先产生分生孢子然后通过孢子萌发再侵染的呢?意见不一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青杨天牛成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确定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成 虫出孔盛期,即5℃以上积温达339.4日度;利用浓度为1:400的40%氧化乐果、2.5%敌杀死、50%敌敌畏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61.1%、60.3%。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药剂,选取了5种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并在枣阳地区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品种中,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以枯草芽孢杆菌最好,其次是40%烯酰吗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这3种药剂可作为枣阳烟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针对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可以从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保健栽培、生物防治以及化学药剂交叉使用等方面开展,以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UF1与UF2油茶调控剂对油茶年发育周期中营养循环和生殖循环的化学调控效果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油茶春梢生长到一定时期喷施UF1,可适度抑制其生长,但促进翌年抽梢数和结果枝的增中,观测枝单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叶片数量和厚度却有所增加,在油茶开花盛期喷施UF2(2次),可明显提高座果率,降低落果率,使单株产果量提高。特别是UF2对UF1的加成效应表现出油茶年发育周期系列化学调控的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