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业调查规划》2018,(6)
开展不同剂量的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丙环唑微乳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油茶树进行整株喷施,对油茶软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偏低。 相似文献
2.
3.
4.
5.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在我国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国家出台鼓励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并将高产油茶列入政府补贴范围.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粮油储备,还带动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最常见的5种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58%瑞森霉、70%扑菌清)对油茶炭疽病进行防治的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0%多菌灵和70%扑菌清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但5种药剂防治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建议适时采取第3次药剂喷洒。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是我国油荼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以市场上容易购买到的最常见的5种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58%瑞森霉、70%扑菌清)为试验药剂,检测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油茶炭疽病能有效的控制,其中,以50%多菌灵和70%扑菌清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但5种药剂防治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建议适时采取第3次药剂喷洒。 相似文献
8.
9.
油茶软腐病的鉴别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症状特点、病菌形态和发生发展时期将油茶软腐与油茶炭疽病、油茶赤枯病进行了比较,为生产上准确鉴别油茶软腐病提供依据,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文中介绍了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油茶软腐病,也叫落叶病,在各地油茶苗木和成林中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使油茶生产造成一定损失。自1962年起,曾有人对本病的危害作过调查,对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但发病规律仍不完全清楚,病原报导不一,也未肯定。为摸清油茶软腐病的发生规律,我们从1977年10月开始进行此项研究,1979年报导过简况。现将详细结果整理如下:一、危害性调查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采取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农药溴氰菊酯防治,灭虫率达98.4%~98.3%,但大部分松毛虫的天敌亦被灭杀,翌春复查,虫口密度3~5条.株-1,林分仍存潜在威胁;使用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防治,灭虫率达99%以上,林中有益昆虫正常活动,翌春复查,虫口密度0~1条.株-1,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可有效杀死和消灭松毛虫,还不污染环境,不杀伤杀死各种农林作物害虫的天敌,对人畜均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重要病害之一,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1年确定病原菌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菌孢菌(Agricodochium came-lliae Lin.Wei.et Fan.)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原菌传布侵染体。为了给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19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致幼虫死亡均达100%.在林间,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而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为84.48%. 相似文献
17.
<正>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ea Liu Wei et Fan)。据研究,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蘑菇”菌体)是病害的侵染机制,但该病是由分生孢子座直接侵染的还是先产生分生孢子然后通过孢子萌发再侵染的呢?意见不一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19.
20.
研究了UF1与UF2油茶调控剂对油茶年发育周期中营养循环和生殖循环的化学调控效果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油茶春梢生长到一定时期喷施UF1,可适度抑制其生长,但促进翌年抽梢数和结果枝的增中,观测枝单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叶片数量和厚度却有所增加,在油茶开花盛期喷施UF2(2次),可明显提高座果率,降低落果率,使单株产果量提高。特别是UF2对UF1的加成效应表现出油茶年发育周期系列化学调控的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