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实验SBR反应器脱氮除磷适宜运行工况为"进水—厌氧—好氧—沉淀—排泥—闲置"。在运行工况下根据COD、氨氮、总磷去除效果探讨了厌氧时间、好氧时间、pH值、溶解氧与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运行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污泥驯养10d,氨氮、COD、总磷的去除效果趋于稳定;活性污泥驯养完成后,分析了污泥浓度对于脱氮除磷的影响,选取4个浓度梯度,总体来说,污泥浓度越高,脱氮除磷效果越好但是随着污泥负荷太大也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影响去除效果,所以当污泥浓度为3255mg/L,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的去除率最佳,分别为73.33%、98.90%、85.90%;厌氧阶段:pH值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聚磷菌大量释磷,在厌氧3.5h释磷效果达到最佳,在好氧阶段:溶解氧控制在1.05~1.09mg/L,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好氧时间为4.0h。  相似文献   

2.
由沸石、碎石、火山石等3种填料和风车草构建了4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d ,间歇进出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火山石单元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碎石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栽种有风车草的碎石单元对磷去除效果得到了提高。当进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5mg/L、3.5mg/L、4.0mg/L时,沸石、碎石、火山石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大于47.2%、73.2%、89.8%。当总磷的质量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率开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胀珍珠岩经过镧系稀土金属元素改性后处理了含磷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膨胀珍珠岩对废水中的磷酸盐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当废水pH值为6~9,磷浓度为25mg/L,按改性膨胀珍珠岩与磷质量比为50:1来处理含磷废水,反应时间在4h之内,剩余磷酸盐的浓度小于0.5mg/L,磷酸盐的去除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能循环去除富磷废水的生物材料,以筛选鉴定出的高效聚磷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材料,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该菌的聚磷曲线,比较了游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海藻酸钙包埋菌小球对不同浓度含磷废水的聚磷效果。结果表明:游离菌处理5、10、15和20mg/L的含磷废水24h后,聚磷率分别达到97.8%,96.3%,85.3%和70.7%;即游离菌处理10mg/L含磷废水,24h即可达到排放标准(TP0.5mg/L)。海藻酸钙包埋菌的小球在处理5、10mg/L的含磷废水时,12h达到最高聚磷率,分别为99.9%和98.9%,在处理15和20mg/L的含磷废水时,48h聚磷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8.2%和98.54%。即包埋小球处理10mg/L含磷废水,12h即可达到安全排放;处理10~20mg/L废水时,48h即可达到安全排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良好的聚磷潜力,且固定化菌聚磷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低浓度的含磷废水聚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实验室制备污水,采用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为絮凝剂,PAM(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对不同条件下各混凝剂对污水浊度的去除率进行了对比,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当PAC投加量为0.36 g/L、PAM投加量为0.002 g/L、pH值为9、快速转速为450 r/min时,污水的浊度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2%。  相似文献   

6.
膜技术脱盐常用于高矿化度矿井水回用处理,但在运行过程中钙、镁离子会影响膜性能,开展预处理降低硬度及浊度,对减轻膜污染、降低运行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双碱法耦合聚合氯化铝去除矿井水的硬度及浊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800 mg/L氢氧化钠、80 mg/L碳酸钠及20 mg/L聚合氯化铝,反应20 min,沉淀15 min,此时水样的总硬度含量为8.09 mg/L,总硬度去除率为92.30%,浊度去除率为99.75%。  相似文献   

7.
以生活污水为试验对象,通过投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外加碳源研究了其对SBR法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碳源能大大提高SBR法对氮、磷的去除率。投加葡萄糖、甲醇之后,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值分别为65.0%、56.0%,啤酒废水可使总氮去除率稳定的提高;投加外加碳源后,总磷去除效果啤酒废水最佳,其次是甲醇,再次是葡萄糖。同时啤酒废水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啤酒废水是外加碳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苏省某农村污水处理站AO+MBR工艺的调研数据,利用BioWin软件进行了AO+MBR工艺的模拟,设计3种不同进水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AO+MBR工艺对于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进水总氮高于35 mg/L时,可通过提高回流比实现出水总氮的降低;但该工艺对于除磷效果不显著,需要考虑加药通过化学沉淀来强化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CaO结合聚合氯化铝(PAC)来选择性去除预水解液中的木质素。分别探讨了酸化法、碱化法及其结合PAC选择性去除木质素的效果,并分析了PAC选择性去除木质素的机理。结果表明:酸化法pH值为1.5时,木质素去除率最大(杨木15.68%,麦草18.76%);而采用CaO调节pH值为12时,木质素去除率最大(杨木33.33%,麦草30.67%),碱化法去除效果优于酸化法。添加CaO将pH值调至10并使PAC浓度为36 mmol/L时,预水解液中木质素的去除率(杨木50.59%,麦草49.17%)及选择性(杨木86.57%,麦草82.76%)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污泥回流比r=100%条件下,分别设定混合液回流比R=100%、200%、300%和400%,试验研究了其对生物絮凝-水解酸化-A2/O一体化组合系统去除C、N、P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工况下出水COD均低于35mg/L,皆能达到1级A标准;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23%,62.01%,71.95%,58.31%;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78%、87.77%、90.24%和87.26%。通过物料衡算发现,在最佳工况下,整个系统中有18.05%的TN是通过生物絮凝池去除的,有76.39%的TN是通过缺氧池去除的,另外好氧池对TN的去除十分有限,只占整个系统的5.56%。4种内回流比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占除磷的百分比分别为:11.06%、22.86%、29.31%和24.56%。混合液回流比的改变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不大,对氨氮去除效果也无明显差异,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大呈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混合液回流比的改变对除磷效果产生间接的影响,在R=100%~300%时,反硝化除磷效果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进一步增大,除磷效果反而降低,综合考虑系统的去除COD和脱氮除磷效果,确定最优工况为混合液回流比R=300%。  相似文献   

11.
叶平平  金杰  侍远 《绿色大世界》2012,(11):138-140
以巢湖流域常见的3种浮萍——紫背浮萍(以下称紫萍)、稀脉浮萍萍和芜萍为对象,研究了三种浮萍对地表水浓度范围内(0.01mgP/L,0.05mgP/L,0.1mgP/L,0.2mgP/L,0.5mgP/L)的磷的去除作用,以及磷在三种浮萍体内的积累变化和三种浮萍对磷的吸收作用占总去除作用。探讨了浮萍处理含磷污水系统的去除磷途径。实验表明:植物体对磷的直接吸收是其净化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三种浮萍对磷都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并且磷去除率紫萍〉稀脉浮萍〉芜萍,并且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三种浮萍对磷的利用率较高。紫萍对磷的利用率在60%~48.9%;稀脉浮萍在90%~47.2%;芜萍在90%~34.2%。三种浮萍对磷的吸收作用基本上占总去除作用的70%以上;并且不同品种,不同磷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为浮萍进行巢湖流域的除磷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碳源曝气生物滤池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进水浓度、气水比、填料高度)去除COD的效能。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500 mg/L时,4个BAF的出水波动相对较大,进水为280 mg/L和100 mg/L时出水相对稳定,故BAF进水浓度不宜过大,最佳浓度为100~300 mg/L;当进水气水比为11∶1时,4个BAF的出水稳定性最佳,而且BAF3和BAF4的去除率也最高,分别达到了70.51%和83.40%。通过进入参数P,以及4个BAF的沿程出水情况,得出结论,在填料高度不高于20 cm时出水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排生活污水中总磷含量也有所提高,采用生物除磷为主的工艺很难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需求。分析了生活污水中磷的形态、浓度和除磷工艺的去除效能,根据不同的进水浓度和处理程度要求,提出了稳定达标的工艺流程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优化生物处理系统和更换新型混凝药剂2个方面入手,对35 000 m3/d竹材制浆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了技术优化,同时对系统的氮、磷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沉池、均衡池内的水解作用可促进竹浆废水中NH3-N的释放。好氧池停止尿素添加、补加磷酸盐,更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当二沉池出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约为200 mg/L时,以自制高效混凝剂(PFDAC)替代聚合氯化铝(PAC),用量1.5 kg/m3,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为5 mg/L时,气浮处理后出水样COD为66~89 mg/L,气浮COD去除率达到55%以上,色度则降至10~30,总氮(TN)≤10.0 mg/L,氨氮(NH3-N)≤3.00 mg/L,总磷(TP)≤0.5 mg/L,其主要指标完全满足新国标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天然气净化厂废水采用Fenton试剂进行高级氧化处理。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H2O2和Fe2+浓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当H2O2的投加量为600mmol/L,FeSO4·7H2O投加量170mmol/L,反应时间60min,pH值=3.5时,废水中的COD浓度从2280mg/L降解至46mg/L,去除率为98%,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五种水培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鸢尾(Iris tectorum)、绿萝(Scindapsus aureun)、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 ensis(Tobl.)Rehd)、吊兰(Chlorophytum)、麦冬(O.japonicus(L.f.)Ker-Gawl.)5种观赏植物为试材,水培驯化后放入取定的污水中,比较各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植物处理组均表现了较强净化效果,其中:鸢尾对污水总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56.43%;绿萝除总磷效果较好,为41.80%;麦冬和绿萝对EC值降低较好,分别下降31.59%、31.83%;各植物组铵态氮去除效果也较对照组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对总锰与可溶态锰进行了测定,研究了锰元素在净水处理过程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单元中,高锰酸钾预氧化可将原水中近60%的可溶态锰氧化成颗粒态;高密池对颗粒态锰的脱稳沉淀起主要作用,去除率高达85%以上;砂滤过程对可溶态锰的去除作用微乎其微。当原水进水总锰浓度在0.3mg/L时,出水总锰浓度仅为0.01mg/L,总去除率为90%。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业园区废水,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8%、1%)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以及钙矾石沉淀处理技术对工业园区废水进行了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SO_4~(2-)。研究结果表明:当CaO和Ca(OH)_2投加量为1%时,SO_4~(2-)去除率分别为28.2%和11.8%,处理效果较差;采用钙矾石沉淀法,当n(Al ~(3+))∶n(SO_4~(2-))=0.60时,废水中SO_4~(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较好。采用硫自养脱氮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硝态氮,研究了废水中不同硫酸盐浓度(SO_4~(2-)浓度分别为0mg/L、2000mg/L、4000mg/L、6000mg/L和8000mg/L)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的SO_4~(2-)对硫自养脱氮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废水中SO_4~2浓度分别为0、4000mg/L、8000mg/L时反应2h,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6%、54.4%、36.8%。此研究结果对工业园废水中硫酸盐与硝态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克  张书良  胡伟 《绿色科技》2019,(4):115-117
分析了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在现有的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即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微污染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微污染水,处理效果好,高锰酸钾指数CODmn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2%和87.09%,最终出水CODmn和TOC平均值为2.644mg/L和2.993mg/L,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处理水中磷的方法。探索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容积絮凝处理水中磷的最佳投药量。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下,原水磷浓度为8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4 g/L;原水磷浓度为4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3.5,PAM投加量为0.05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原水磷浓度为2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最佳投药量下的出水磷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