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著正相关(P0.05)向无显著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浙江景宁草鱼塘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1 hm2)群落的调查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等,以径级替代年龄层次,研究样地内优势树种黄山松与马褂木不同年龄段在样地的分布情况和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1)黄山松和马褂木种群的径级分布均呈反"J"型.(2)样地中整个黄山松种群主要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表现出相应的减弱趋势.黄山松种群中树、小树在大尺度上显现出随机分布;样地中不同年龄段的马褂木种群均表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3)小尺度上,黄山松种群大树对小树、大树对中树出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小尺度上,马褂木种群中树对小树、大树对小树表现为空间正相关.(4)黄山松各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均对马褂木个体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成无显著相关性.小尺度上,马褂木种群中树对黄山松种群小树、中树表现为空间负相关,马褂木大树对黄山松种群中树和大树在任何尺度上表现为无显著相关性.发现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通过密度制约、化感作用和生态适应性对策来形成特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物种间的共存和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吉林市磨盘山次生林建立了1hm2的永久样地,调查了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所有紫椴个体。该样地共有紫椴653株,平均胸径6.39cm。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所有紫椴个体以及紫椴幼树(DBH<10cm)、紫椴小树(10cm≤DBH<20cm)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紫椴大树(DBH≥20cm)在空间上随机分布;2)不同发育阶段紫椴个体在空间上呈负关联关系。次生林紫椴的空间格局与紫椴的更新策略和种子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点格局分析中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要求生境背景必须同质,但复层异龄天然林中生境因子多呈异质性分布,不可避免地会对点格局研究带来影响。本研究尝试通过生境划分的方法,将异质性样地划分为2个亚区(每个亚区内部生境相对同质),并通过标记点格局分析探讨不同生境亚区中林木个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旨在为森林经营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吉林蛟河21.12 hm2天然针阔混交林监测样地为基础,根据地形变量将样地划分成A、B 2个生境亚区,利用标记相关函数结合完全空间随机模拟过程检验相邻个体间的作用效应。【结果】单个树种的标记相关分析显示,A区和B区中绝大多数树种表现出个体胸径间的空间负相关;并且在r<6 m尺度上A区中呈负相关的树种数量明显高于B区,在r<9 m尺度上未检测到个体胸径间呈正相关的树种。如果不考虑生境条件的异质性,在整个样地中进行标记相关分析,林冠层林木个体胸径在0~8 m尺度上显著负相关,亚林层及林下层的林木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相对同质的生境中检验各林层中林木胸径属性的空间自相关时,亚林层及林下层个体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系,而林冠层个体胸...  相似文献   

6.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是个聚集型分布的种群,各龄级在多数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趋于随机分布,存在过渡到随机分布的特定尺度;大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主要取决于20世纪60年代的择伐干扰,小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与其母树种子散布的方式相关;各龄级间在小尺度范围内正关联较强,随尺度增大,空间关联趋于零,在所有尺度上都未出现负关联,种内关系协调;大树与中树在所有尺度上均是正关联;幼苗仅在7m的尺度内和幼树正关联,在所有尺度下和大树、中树和小树都不关联,相对独立于大龄级个体而存在。结合种群空间属性和不同生长阶段特性,可进行相应的人为干扰,以促进群落向择伐前的箭竹岷江冷杉林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刘胜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清及李晓东等,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沙州村石门考察时,发现约3000亩小叶青冈野生群落,并现场进行了鉴定和勘测。群落中胸径在50厘米以上的小叶青冈有近百株,胸径最大可达90多厘米。小叶青冈,当地叫绸子树,属壳斗科青冈属,是常绿乔木,多生于海拔760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不同生态过程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为理解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建立1块2.4 hm2(80 m×3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将群落优势种华北落叶松的胸径(DBH)以3 cm为间距划分为9个径级,利用个体种-面积关系函数(ISARs)结合异质泊松零模型,探讨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样地共记录到DBH≥1 cm的木本植物4 275株,隶属17科26属35种。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个体(共550株)整体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Ⅴ径级(19~22 cm)个体数最多(92株)。在30 m尺度范围内,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ISARs值均表现为随尺度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Ⅳ(16~19 cm)和Ⅸ径级(≥31 cm)华北落叶松分别表现为在所有尺度上最高的ISARs值和最低的ISARs值。Ⅲ(13~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胡杨种群在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竞争强度变化,探究种群空间结构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塔里木河下游3个断面处离河道1 000 m的范围内等距离布设15个50 m×50 m天然胡杨林样地,利用地面激光雷达(TLS)获取树木三维结构数据,并通过聚集指数(R)、丛生指数(I)、点格局函数g(r)等空间分布指标以及竞争指数(CI),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竞争强度。【结果】1)R和I指数表明,在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2)各样地内在0~25 m半径r距离获取的g(r)函数值分析表明,大部分样地胡杨在r<5 m距离内基本呈现聚集分布格局,在r>5 m距离呈随机分布格局。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树木聚集分布的距离r会缩小。3)点格局函数g12(r)结果表明,不同龄级胡杨树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中龄树主要呈聚集分布,其他龄级树呈随机分布;中龄树与幼龄树、成熟树之间存在正关联性,表现出相互促进关系,而其他龄级树木之间未呈现显著关联性。4)平均CI指数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呈递减趋势,单木CI随胸径增大...  相似文献   

11.
北京雾灵山保护区蒙椴林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蒙椴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该群落的树种组成、优势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椴林中乔木层共有9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蒙椴种群的株数比例和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2)蒙椴林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密切,在研究尺度范围内,蒙椴种群和山杨种群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负关联为主,种间竞争激烈。3)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的变化明显,大树在整个空间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中树和幼树在中小尺度上(r<24m)呈显著性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空间关联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大树和中树、幼树的空间关联性减弱,而中树和幼树的负关联增强。  相似文献   

12.
对三清山高海拔栎林中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补充营养、产卵刻槽、排粪孔、羽化孔等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与幼虫的主要寄主均为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成虫啃食1~2 a生的枝皮补充营养。同一受害植株,树干阳面受害重。受害树木胸径集中在14~31 cm范围内。虫害部位主要分布在树干4 m以下区域。统计分析表明小叶青冈受害株产卵刻槽数与胸径呈负线性相关,羽化孔、产卵刻槽高度与胸径呈正线性相关;幼虫活动区间(羽化孔与产卵刻槽的高度差)与胸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以浙江省景宁草鱼塘林场营造的珍贵树种混交林分中10~12年生的红豆树和小叶青冈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不同林分密度(800、1600、2500、3300株·hm-2)下叶片的形态变化、比叶重和生理变化等。结果表明:红豆树叶片性状在低于2500株·hm-2的密度条件下,变化不显著;而在密度3300株·hm-2条件下,叶片的面积、重量、厚度均变小,显著阻碍生长;小叶青冈叶片性状与伴生树种季节性变换相适应,整体受林分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条件下红豆树与小叶青冈幼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存在差异,适宜在1600~2500株·hm-2林分密度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腐朽木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选取62个样方内共329株红松活立木,其中小树(10 cm≤DBH <30 cm)73株、成年树(30 cm≤DBH <50 cm)104株、老龄树(DBH≥50 cm)152株,采用阻抗仪检测法判断样木是否出现腐朽,并对样树周围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地形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在单木水平上,应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比较健康木与腐朽木立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在样方水平上,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探究土壤因子与腐朽率的关联性,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和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研究地形因子对腐朽率的影响,选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龄级红松活立木腐朽分布情况。【结果】1)红松活立木平均腐朽率为35.87%,其中小树、成年树、老龄树的腐朽率分别为42.1%、39.2%、29.2%; 2)腐朽木所处环境的土壤全碳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木,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木(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典型样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的K函数、L函数)对灰胡杨、柽柳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仅有9科11属11种,灰胡杨种群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柽柳呈倒金字塔型,两者均为衰退型种群。2)灰胡杨与柽柳种群有极强的尺度依赖性,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减弱,逐渐趋于随机分布。3)灰胡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负关联性随径级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增强。研究尺度内灰胡杨幼树、小树、中树与柽柳幼苗,柽柳成株与灰胡杨幼苗空间上呈相互排斥,影响群落更新与发展。4)灰胡杨死树与其幼龄、大龄个体及柽柳成株在空间上呈相互排斥,而与柽柳幼苗互不干扰。高盐生境与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不利于荒漠河岸物种生长发育、更新及群落稳定。【结论】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格局受个体径级与空间尺度影响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而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且个体差异越大负关联性越强。分析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得知,物种竞争、环境筛选是荒漠河岸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百山祖北坡250 m×200 m样地内木荷分布和胸径/基径情况,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并采用方差均值比(C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标(C)5个分布格局指标评估比较该常绿阔叶林中木荷不同生长阶段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木荷种群径级分布呈现双峰型,幼苗和中等大小的树木较丰富,种群更新基本良好;从整个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来看,木荷的分布格局都呈聚集分布,但随年龄增长,聚集度逐渐降低;种子扩散限制、生境异质性是形成木荷聚集性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由于种内竞争和密度制约效应使木荷的聚集度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乔木和灌木密度大于21棵.(400 m2)-1、灌木胸径大于8 cm、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洞穴距离小于500 m、水源距离小于250 m、南坡的乔木-灌木混交林活动。黑叶猴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1.964+2.126×DBH+2.108×CA+2.081×HD-1.829×DC(DBH为灌木胸径,CA为上层乔木郁闭度,HD为人为干扰距离,DC为洞穴距离)。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  相似文献   

19.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研究了攀枝花市不同年龄与生境的麻疯树老树,分析了老树特征与衰老的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现象。结果表明:(1)麻疯树衰老树体相对地径(16 cm~62 cm)、树龄(15 a~41 a)、冠幅(3 m×3 m~8.5 m×8.5m)、高度(2 m~6.96 m)较大,一级枝较大,有一定比例的枯死枝;(2)新梢小(枝径0.7 cm~1.12 cm;长度7 cm~28 cm之间),生长量低,萌生枝稀少,生殖枝比例偏低(趋近于30%以下);(3)单枝坐果量低(0~3个),干果重量1.65 g,千粒重490 g,壳比例30%,适合度偏低;(4)生境肥沃时树龄偏大,衰老程度弱,而生境瘠薄时树龄小,衰老程度强烈;(5)不考虑环境异质性,则衰老为树体结构限制的结果,新梢大小小于分支阈值,丧失了树体发育的能力而成为限制生长的因素。综合分析,麻疯树老树指标是分支率,在分支率为1时衰老启动;形态上衰老为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的产物,而结构限制可能是衰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