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小麦秸秆采取切碎器抛撒还田、灭茬全量还田和高茬留田三种不同技术线路,观测分析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各阶段腐殖情况,以及对夏玉米种植出苗、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麦秸高茬留田地块和灭茬全量还田地块玉米的出苗率、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均高于切碎机粉碎抛撒还田地块,高茬收割秸秆留田是目前最为经济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支撑,研究了秸秆不同还田量及钾肥、腐熟剂不同用量对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秸秆还田+腐熟剂对中稻分蘖初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期促进分蘖,后期增加实粒数,提高产量;腐熟剂推荐使用量以30kg/hm2为宜。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分蘖初期对中稻生长影响不大,后期能促进分蘖,增穗、增粒、增产。连续几年实施秸秆还田后应调整氮钾施用量,推荐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由2:1:1调整为2.5:1:O.5。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实行全量秸秆还田能提高中稻的产量,单产达8100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310kg/hm2.增幅3.98%: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也能显著增加中稻产量,单产可达8225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435kg/hm2。增幅5.58%。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设置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Ms)、小麦秸秆直接还田(Ws)、玉米秸秆+牛粪还田(Ms+Cd)、小麦秸秆+牛粪还田(Ws+Cd)及秸秆不还田(CK)对小麦土壤碳、氮、水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成熟后4种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31%~31.97%、全氮含量提高了9.48%~28.43%。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灌浆期0~80 cm土层、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CK;显著促进小麦拔节期与成熟期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系数,比CK增产6.43%~29.82%,经济效益显著,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Ws+Cd)处理最高。因此4种秸秆还田处理均能达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其中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Ws+Cd)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前茬稻秸秆采用不同还田方式、小麦采用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前茬稻秸秆全量切碎匀抛还田条件下,对犁翻旋耕灭茬人工穴播、犁翻旋耕灭茬机械条播、板茬田机械条播3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犁翻旋耕灭茬后稻秸秆覆盖率最高,达83.35%。犁翻旋耕灭茬结合人工穴点播不仅成苗率高,对小麦苗体素质和最终产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同等基础条件及播种措施下,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基本苗12.8万/亩、成苗率92.7%;板茬田机条播基本苗12.5万/亩、成苗率61.9%,相比板茬田机条播提升30.8%。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相比板茬田机条播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高,理论产量提高99.1 kg/亩,实际产量提高85.0 kg/亩,差异显著。综合比较,犁翻旋耕灭茬机条播更有利于稻麦轮作区小麦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 ,小麦秸秆还田可显著促进小麦、花生生长发育 ,提高土壤肥力 ;上年度进行小麦秸秆还田 ,下年度小麦增产 6 .4% ,花生增产 9.2 % ;连续两年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后 ,花生增产 1 4 .2 % ,土壤有机质提高 0 .0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5个不同品质类型(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采用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以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传统耕作相比,对分蘖成穗率强的小麦品种产量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分蘖力弱的大穗型品种产量;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强筋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延长弱筋小麦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对其加工品质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秸秆资源养分的高效利用,连续3 a进行田间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是否增施腐熟剂2种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实施秸秆还田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小麦产量,且效果随着施用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 a后,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了0.18 g/cm~3,pH值下降了0.27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46%、14.38%、16.16%和16.27%,小麦增产10.16%。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其中,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的效果略优于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秸秆还田对“鄂杂棉10号F1”始花期无影响,其吐絮期比未盖草延迟1 d,生育期为128 d。秸秆养分的释放有后延效应,但棉花采收期并无延迟,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处理霜前花占89.4%,比氮磷钾肥配施高0.7个百分点。盖草时期为6月中旬,秸秆干重以3 t/hm2为宜。腐熟剂有加快秸秆腐熟养分释放、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处理增产128.94 kg/hm2,增幅4.28%。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单产为3275.86 kg/hm2,比氮磷配施处理增产452.77 kg/hm2、增幅16.04%,缺钾相对产量为86%,表明钾肥在棉花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作物成本、提高水稻秸秆还田效率,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不仅对小麦出苗影响较大,造成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而且苗体素质较差、抗寒性弱,最终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导致小麦减产显著。综合考虑,水稻秸秆还田量以在半量(即每667m~2还田量350kg)以内为宜,且须适时镇压麦田,预防寒潮侵袭。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在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稻作季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及麦作季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下茬麦田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供肥、 保肥水平.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的效应对比分析明确,在水稻-小麦二熟制条件下,经过两年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秸秆还田1/3(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当前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在0-9 000kg/hm2时,产量表现出随秸秆用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用量在9 00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呈迅速递减的趋势。建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分解,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秸秆还田与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及灌浆速率影响试验得出:氮肥全部基施小麦产量最低;适当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增加追氮比例,对优化小麦群体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中产田在每公顷施氮180kg条件下,基追比5:5的施肥方式能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随氮肥施用方式变化,灌浆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氮肥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有利于提高籽粒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肥料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个体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设置了2种还田方式和3种运筹比例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基、追肥施用比例与秸秆还田互作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三因子。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5:1:4氮肥比例能够建立适宜群体,同时促进个体良好生长,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评价秸秆还田措施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我们在连续秸秆还田试验、土壤肥力定点观察、小麦玉米产量调查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一、秸秆还田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安排在修武县王屯乡的中产田上进行。设处理1:还田施肥区(还田加常规施肥);处理2:常规施肥区(秸秆不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区(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全部还田)。三处理对比排列,重复3次。其它按生产常规进行管理。试验过程中定时定位取土测定土壤养分。(二)结果与分析试验得到:秸秆还田有助于培肥地力。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更…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配合氮肥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分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界 《河南农业》2013,(11):11-12
为探索玉米秸秆还田时合理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例,以及与秸秆腐熟剂等配合施用的效果,按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养分研究室的统一方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合施用试验,为北纬33°小麦产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重金属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地区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25%、50%、100%、150%及秸秆不还田对照对麦季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铅、镉和铬的含量,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平均分别下降了8.96%、11.08%和9.20%;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并降低土壤容重,其中100%还田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容重最低,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小麦产量提高21.3%,容重降低5.26%;150%还田处理的土壤总氮、碳含量最高,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11.1%和5.66%。因此,全量秸秆还田可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不会引起小麦土壤铅、镉和铬污染的风险。研究结果为上海地区水稻秸秆科学还田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2009年,在广西大化县都阳镇都阳村拉万屯进行了早稻秸秆还田不同用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于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有着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还田稻草600 kg/667m2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还田稻草400 kg/667m2,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约97%的秸秆被焚烧、堆积和遗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该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及其对农田土壤理化特性、作物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作物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耕地质量。【方法】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通过水稻秸秆不同处理还田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产量的变化。【结果】每处理种植穴数、基本苗差异不大,而不同处理667m2有效穗数差异较大,秸秆还田的处理2、处理3的株高、穗长、总粒、实粒、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比对照的处理1高。处理3腐熟剂秸秆还田毛收入最高,效益最好。处理2、处理3的土壤容重都略有下降,以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处理3土壤容重下降最大,达1.28g/cm3,比实施前及对照处理1下降了0.03g/cm3。以秸秆腐熟剂还田的处理3有机质含量提高最为显著,达到35.5g/kg,比对照处理1提高了3g/kg。而无秸秆还田的对照处理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下降。【结论】腐熟剂秸秆全量还田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