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对江苏银杏林下经济模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式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2种类型,按经营模式将林下种植分为银杏-农作物、银杏-苗木、银杏-经济树种、银杏-中药材,林下养殖分为银杏-家禽、银杏-家畜,并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中5种林下经济类型中的5个典型模式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是银杏-草鸡模式,生态效益较好的是银杏-玉米模式,社会效益较好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综合效益较高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银杏-杭白菊、银杏-玉米、银杏-草鸡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显著优于银杏-柿树、银杏-大叶黄杨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在银杏栽培区推广综合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早期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北京房山地区试验基地建立的三种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样本调查和定点观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林下复合经营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银杏-平菇模式(M1),银杏-板蓝根模式(M2)和银杏-红豆模式(M3),分别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的第一年经营中,银杏-平菇模式的效益最好,明显好于M2和M3模式。这为银杏林地的早期复合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林地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林下种植模式的优选方法。林下种植模式优选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需要将其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纳入同一框架加以综合分析。基于各种林下种植模式的不同特点,建立了优选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IAHP(区间数层次分析法)、Vague集与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型对贵州省L县J镇4种林下种植模式进行了优选分析。结果表明:1)林下种植模式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因素层4阶递阶层次结构,其中因素层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共识别了20个因素。2)通过IAHP对评价指标赋权发现,在发展林下种植过程中经济效益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权重最高为0.405,其次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依次为0.314和0.281。3)实证研究得出了4种林下种植模式的优劣排序:A1>A4>A2>A3,即林药模式最优,其次是林菌模式,再次是林茶模式,最差的是林蔬模式。文章提出的基于IAHP、Vague集与TOPSIS的林下种植优选模型弥补了传统决策方...  相似文献   

4.
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6种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治理模式下综合效益最大的种植模式。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沙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6种治理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沙棘—苦参治理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生态效益方面,化肥使用量最低,服务价值大;社会效益方面,人均纯收入最高,收益稳定,农户易理解接受;综合效益方面,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大小依次为沙棘—苦参模式(0.697 9)>塞外红模式(0.593 1)>沙果模式(0.493 6)>元宝枫—万寿菊模式(0.490 4)>火炬树—万寿菊模式(0.425 1)>樟子松—万寿菊模式(0.319 9)。  相似文献   

5.
根据林业血防作用机理及林分模式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抑螺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林木生命周期为类目标层构建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34种纯林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显示:最高的是经济型,其次为兼用型,最低的为用材型。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及其评价方法。并通过运用AHP层次评价法,对6种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石首市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立地类型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与分类的基础上,将石首市抑螺防病林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和36种配置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生态效益及抑螺效益较高的防病林模式均为杨树林配置,且其综合效益与林分密度呈现正相关,景观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兼有杨树纯林和景观树种,而经济效益较高则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不同立地类型中综合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均为高密度杨树纯林模式,其次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为提升石首市及其相似地区抑螺防病林的综合效益,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潮土、黄棕壤地段,防病林的配置均宜选用高密度的杨树林模式。在成片杨树林中采用林下养殖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在村湾及道路沟渠旁则可通过景观树种配置提升景观效益,在土壤较瘠薄的黄壤地段应选择耐瘠薄树种营造抑螺防病林。  相似文献   

8.
阜新北部沙地宽冠型杨树林下间种紫花苜蓿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间作可以科学合理的利用空间,改善区域气候,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增加农民收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原料,促进林业、草业、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作者通过对比试验,对杨树林下不同间种模式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阜新北部沙地宽冠型杨树林株行距为4m×6m时,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能获得最好的生态效益和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资料查询、专家咨询获取各种模式林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华容县5种当地典型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共设置20块样地,对相应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洲滩人工林复合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5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优劣排序为林-菜模式(0.631 3)林-菌模式(0.611 8)林-药模式(0.488 3)林-草模式(0.475 2)纯林模式(0.456 7)。无论从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还是从综合效益来看,研究区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都优于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级指标,以物种多样性等15个因子为二级指标,构建非木质利用经营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各个指标值,将综合效益值分为4个等级:优、良、合格、差。利用此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开展的14种非木质利用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等级评为优的为红菇模式;评为良的为梨菇模式、金线莲模式、养蜂模式。此评价体系具有简单易用、精度高、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南方林区非木质利用经营模式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太湖水环境治理采取的措施,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应用于太湖水环境治理的4大类18种治理技术进行评价。首先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角度对18种治理技术进行了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估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最优的技术方案。最终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最优,在经济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生物制剂原位净化技术最优,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较为可靠;在社会效益优先时,生态浮床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最优,公众和政府对景观性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护坡景观综合效益研究滞后于高速公路建设,制约高速公路生态可持续建设和发展,造成高速公路护坡生态破坏,景观退化,养护与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对河南省郑—卢高速公路护坡景观的施工类型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高速公路景观生态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郑—卢高速护坡综合评价等级总体偏低;2生态效益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比重最大,是护坡景观构建的关键;3护坡景观模式生态效益CEI综合评价中分级挂网喷播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14.
选取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值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在15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蓄积量权重值略次之;职工年收入增长率、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社会知名度权重值最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较小;三大效益评价值相差较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四级,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太白顶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对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对它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为保护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伐区木材运输作业模式选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南方人工林伐区的常用4种木材运输作业模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不同木材运输作业模式,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不同.建议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在选择人工林伐区运材作业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有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应优先选择船运木材或排运木材;在无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则应优先选择农用车运材.  相似文献   

17.
刘文静  霍晶 《绿色科技》2022,(11):191-194
以河北省平乡县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项评价指标,并采用熵值法、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平乡县2004~201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平乡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长较快,实现了由低效益向较低效益的转变;生态效益增长缓慢,但依旧处于较低效益阶段。(2)三大效益与综合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均达到了勉强协调阶段;生态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性处于濒临失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洛阳市周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等方法,借用ArcGIS、CAD等相关分析工具,测算了周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周山森林公园的景观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山森林公园生态效益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基本达到设计目标。以循证设计为理念的景观绩效评价可为景观设计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天保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生态工程,自2000年全面启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有必要对其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工程后续的实施和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本文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LY/T 1795~2008)》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从工程实施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天保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乌拉特中旗天保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包括对森林本身的结构、生长状况等的评价,又包含对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价,主要是对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