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标准方法《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中水样消解、酸度调节等各环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水中氨氮含量是反应水质状况的重要参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水质氨氮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依次讨论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电极法、气相分子吸收法等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氏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体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校正拟合,得到了线性方程:Abs=-0.0012+5.23174 m,R~2=0.99996。分析了纳氏法在不同pH值、静置显色时间、反应温度对络合物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样品pH值调整至8左右,反应时间10min,体系温度25℃为纳氏法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氨氮是水质常规监测中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无氨水和试剂的配制、监测过程中实验反应的显色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水样中pH值、盐度及光波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以确保氨氮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中痕量钒,选择最能显著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且对反应最小干扰的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在钒(V)-PAN形成的络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提高显色体系的灵敏度。在测量土壤中微量钒试验中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最佳表面活性剂。为了试验中络合物的吸光度最大且稳定,实验选取8%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1mL。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量最主要的定量方法。通过对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和变色酸法等分光光度显色定量法的最佳检测线性范围、准确度、检出限、显色稳定性,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为选择适宜的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量的定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醛胶合板中游离苯酚含量的步骤。该方法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苯酚,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结果表明,在波长269.70nm处、苯酚浓度在0-16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苯酚浓度呈线性关系,这为胶合板中游离苯酚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过程中水样不同保存条件、不同的浊度消除方法、各显色温度下不同显色时间、比色皿清洁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一般地表水的分析应在24 h内完成;浊度-色度补偿法和中性定性滤纸过滤法两种消除浊度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均满足质控要求;比色皿的浸泡时间与空白吸光度值成反比,为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提出了新比色皿建议浸泡3 d以上;常用比色皿建议浸泡5 h。  相似文献   

9.
【目的】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树干茎流氮化学特征对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期建立以紫外分光度法为基础、准确测定树干茎流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态氮的方法。【方法】以神农架地区8种乔木的茎流为材料,从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麝香草酚法和酚二磺酸法中筛选出测定树干茎流硝酸盐氮(F)的最优方法;利用过硫酸钾能将茎流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彻底氧化为硝酸盐氮的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分别测定其总氮(T)并加以比较;利用高锰酸钾仅能氧化亚硝酸盐氮而不能氧化氨态氮的特性,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总合量(B)的方法;最后计算出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等于T-B)含量,并与纳氏试剂法直接测定氨态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测定硝酸盐氮(F)的4种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最好,其回收率为106.19%±8.26%,相对标准偏差3.0%,硝酸根电极法耗时长且稳定性较差,麝香草酚法测定步骤较繁琐,酚二磺酸法的准确性较差;过硫酸钾氧化氧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茎流总氮(T)的回收率达到94.62%±2.19%,相对标准偏差2.0%,而硝酸根电极法测定的准确性较差,相对标准偏差偏高(7.0%);高锰酸钾氧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树干茎流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合量(B)的加标回收率为100.97%±2.85%,相对标准偏差4.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的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和4.0%。【结论】树干茎流经过硫酸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其硝酸盐氮含量(F),经过硫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氮(T),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总合量(B),计算得出的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含量(等于T-B)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青梅核仁中苦杏仁甙的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对分别腌制22 d4、5 d、90 d、180 d、360 d的青梅腌制废液中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苦杏仁甙完全水解的条件为pH<2,蒸馏时间80 min;腌制180 d的青梅腌制废液中苦杏仁甙基本水解完全,氢氰酸质量浓度为83.3 mg.L-1。  相似文献   

11.
类黄酮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环能与固兰B试剂或Zt4 发生显色反应,本研究利用此性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并对其进行了薄层层析荧光扫描分析。γ  相似文献   

12.
雷琴霞 《绿色科技》2012,(7):218-219
对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测定方法中的回流消解-滴定法和密闭催化消解-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被测水样CODcr浓度偏低时(小于500mg/L),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呈良好线性关系(b=1.014,R=0.999),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对水中的氨氮含量的检测是监测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氨氮的含量时,如果所选择的反应显色温度不同,其测定结果的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究试验,从而选定了用此方法来测定水质中氨氮含量时应选择的最适宜的反应显色温度。  相似文献   

14.
Cu(Ⅱ)、Cr(Ⅵ)、As(Ⅴ)、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物质可对光选择性吸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实现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CCA(加铬砷酸铜)和ACQ(氨/胺溶季铵铜)木材防腐剂中铜、铬、砷和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之内,加标回收率为95%~105%,与化学分析法比较,相对偏差在-5%~5%之内,准确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大批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进行优化。以芦丁为标准品,Na NO2-Al(NO3)3-Na OH为显色体系,对参比空白、稀释定容乙醇的浓度、显色剂用量与显色时间进行条件试验。研究得出测定沙棘叶总黄酮的优化方法为:取1 m L样液于25 m L容量瓶中,加入5%Na NO20.3 m L,再加入10%Al(NO3)30.3 m L,摇匀静置6 min,然后加入4%Na OH 4 m L,摇匀静置10 min,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只加样品溶液为空白参比,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该方法试剂用量少、时间短,可用于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对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可见分光先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358 nm波长下测定.结果 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相对简便快速,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014年4-10月期间送检的6种不同类型板材及制品家具中共计379个样品进行了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板材中甲醛的平均浓度为0.91mg/L,超标率为8.5%;制品家具中甲醛的平均浓度为0.82mg/L,超标率达11.5%;两者中甲醛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均为中纤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指接板实木,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黄玲  章方扬  张璇 《绿色科技》2019,(12):77-79,83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结合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挥发酚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影响不确定因素并对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在线蒸馏-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含量为0.050mg/L的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3.92×10^-3mg/L,结合所有分量来看,样品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同时,提高量器精密度也是降低不确定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野生半夏中β-谷甾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以浓硫酸为显色剂,在416nm处测定β-谷甾醇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β-谷甾醇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3,β-谷甾醇的含量为0.1612%。与其他地区相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减压提取法从无患子果实中提取总皂苷,通过分光光度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 h和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的得率为15.34%。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无患子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无患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靶标植物红三叶的根系生长,且对红三叶根系的抑制率与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当无患子总皂苷为15.34%时,其除草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0.116 g/L。经薄层色谱化学显色定性分析,初步判断除草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