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有较详细资料的1498种昆虫区系分析,本区昆虫以东洋界为主体计901种,占总数的60.15%,古北界71种,占总数的4.74%,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328种,占总数的21.90%,本区昆虫属东洋界范畴;按中国动物区划分析表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东部地区,按长江、淮河、黄河等9条自然分界线,记述了官山产196种昆虫分布区的南北限.  相似文献   

2.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占18.9%.云南蚱类昆虫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东洋种占绝对优势,极少数为古北种,还有少部分的广布种,特有种偏少.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带(1 000~2 000 m),蚱总科种类最为丰富.就分布区域来看,在横断山和西双版纳地区蚱类昆虫及其特有种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3.
汉阴县天蛾科昆虫共有5亚科27属52种。云纹天蛾亚科、面形天蛾亚科和斜纹天蛾亚科是汉阴县天蛾科昆虫区系主要组成者和优势类群。古北界15种,占该县总种数的28.85%。东洋界19种,占该县总种数的36.54%。古北—东洋共有种10种,占该县总种数的19.23%。汉阴县天蛾科昆虫东洋界组分占优势。东洋界、古北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三大类群是汉阴县天蛾科主要组成成分。这样的区系组成与汉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秦巴山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宁陕县枯叶蛾科昆虫共有5亚科23属49种。云纹枯叶亚科和斜纹枯叶亚科是宁陕县枯叶科昆虫的优势类群。古北界14种,占该县总种数的28.57%。东洋界19种,占该县总种数的38.78%。古北—东洋共有种12种,占该县总种数的24.49%。宁陕县枯叶科昆虫东洋界组分占优势,古北界和东洋-古北共有种类次之。东洋界、古北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三大类群是宁陕县枯叶科主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43种,隶属于8科30属,其中江西新纪录5种;对该区内优势种和常见种作了记录;区系分析表明,九连山蜻蜓以东洋界为主,25种,占总数的58.14%,古北和东洋共有种13种,占总数的30.23%,广布种5种,占总数的11.63%。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和查阅文献,汉阴县毒蛾科昆虫共有8属49种,其中黄毒蛾属、白毒蛾属、雪毒蛾属、盗毒蛾属等4属的种数占汉阴县总种数46.9%,是汉阴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优势类群;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7种、占全县总种数的14.0%,东洋界30种、占全县总种数61.2%,古北—东洋界分布种8种、占全县总种数16.3%,古北-新北界分布种仅3种、占全县总种数6.1%,东洋界种类是汉阴县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雀形目鸟类的区系组成、分布型、居留型以及保护级别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雀形目系统比较复杂,262种雀形目鸟类分属于14个分布型。其中,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最多,依次是不易归类的分布型、东洋型、东北型、古北型、南中国型、全北型、中亚型、高地型、东北-华北型、华北型、季风型。陕西省雀形目鸟类隶属于35科。从居留型上,留鸟139种,占总数的53.05%;候鸟(包括夏候鸟和冬候鸟)66种,占总数的25.19%;旅鸟54种,占总数的20.61%;迷鸟3种,占总数的1.15%。从保护级别上,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科9种,占总数的3.5%;"三有动物"27科131种,占总数的50%。此外,有迹象表明,八哥、乌鸫等东洋界鸟类已逐渐北扩至古北界。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2012年9月间在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10目387种昆虫的昆虫区系特征、区系成分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表明:其昆虫区系特征为中亚成分为主体,农区昆虫区系、东方区系成分和广布种类组成。种类以古北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53.3%,双区分布型约占总种数的26.7%,东亚分布型即中国-日本-朝鲜和中国特有分布约占17.7%,广布型最少,只1属1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甘肃省森林昆虫标本25万多号,经过严格的鉴定,发现森林昆虫及螨类4 965种,其中昆虫22目264科,4 949种,有706种为甘肃省新纪录,21种为中国新纪录,并鉴定出65个新种;(2)区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昆虫主要有古北界种类、古北和东洋共有种类、东洋界种类组成,约占总数的80%~90%,其他分布型所占比例较小,从起源上讲,甘肃省昆虫种类亦来自东方系统的种类最多,其次为印度马来西亚系统和中亚细亚系统的种类,并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种类;(3)基本摸清了甘肃省主要森林害虫的生物学、寄主及分布范围,在不同地区开展了黄斑星天牛、甘伪小眼夜蛾、松梢小卷蛾、舞蠹蛾、吹绵蚧、竹缘蝽、榆举肢蛾、核桃扁叶甲、铜色花椒跳甲等重大森林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白山舟蛾种类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舟蛾有6亚科32属,共62种,其中新记录有6种;长白山舟蛾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古北界、东洋界共有种为主体;红松阔叶林带的舟蛾种类最多,占总数的50%以上,有6种优势种;7月舟蛾的种类和数量都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舟蛾种类逐渐减少,地理分布也由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演变成以古北种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已知有7目23科47属66种(亚种),兽类种数分别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10.87%和陕西省兽类总种数的39.52%。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兽类10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兽类10种,中国特有兽类9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兽类8种,CITES附录I兽类7种,附录II兽类6种。按区系类型分,东洋种44种,古北种12种,广布种10种。与佛坪、长青、青木川等周边保护区相比,米仓山保护区兽类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区系成分以东洋型较占优势,地理成分以南方类型为主,区系组成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四川茶垭沟湿地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四川茶垭沟湿地内生活或分布的51种陆栖脊椎动物,并在种的水平上对各纲的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栖动物区域性特有种多,属种分化剧烈,种的分布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为主,多广布种;爬行动物具有与两栖动物相似的分布型,但多东洋种,从而有明显的东洋界分布特征;鸟类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分布型和高地分布型为主,多北方型的种,带有明显的高原区域性,广布种占绝对优势,而古北界或东洋界种成分均少;哺乳动物的分布型特点是高地型占绝对优势,多为北方型类型。通过分析指出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区域内均表现出明显的混杂现象,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横断山区北段的分界难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9月,对四川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5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44种,古北界种类12种,广布种3种。有我国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2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16种。本次调查发现了西南绒鼠康定亚种,是Osgood于1929年描述后的再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s of ant fauna at Nangun River Nature Reserve in Yunnan, China, the an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ample-plot and search-collecting methods. In total, 166 species belonging to 54 genera and 11 subfamilies of Formicidae were recognized. The distribution types and faunal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The ant fauna in the nature reserve has a typical Oriental character. At genus level, the ant fauna is closest to Australasian region, and farthest to Nearctic region. At species level, the Oriental species are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closest to Palaearctic region, and farthest to Neotropical region. Inside the zoogeographic districts of China, the ant fauna in the nature reserve has a typical character of Southern China district, and close to the fauna of South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6.
华东天目山区鸟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天目山地区鸟类 1 93种 ,隶属 1 6目 4 5科 ,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 4 6 6 2 %。其中留鸟 93种 ,占 4 8 1 9%;夏侯鸟 34种 ,占 1 7 6 2 %;冬侯鸟 5 2种 ,占 2 6 94 %;旅鸟 1 4种 ,占 7 2 5 %。我国特有鸟 9种 ,占国内特有鸟种数的 9 0 %。文中分析了鸟类迁徙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 ,天目山属东洋界华中区 ,接近中北界南缘 ,鸟类组成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和混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蚂蚁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太白山不同植被带的蚁种组成及各蚁种在不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探讨了太白山蚂蚁种群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小区间的相似性比较和区系组成研究,研究了太白山蚂蚁的垂直分布特点和高大的山体、多样的气候等对景科南北成分过渡渗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太白山不同地带分布的蚂蚁种类与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蚁种的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和植被类型的减少而减少,且南坡的种类多于北坡;蚁种的组成在海拔相同的小区之间相似较大,但随着海拔高度差异的加大和坡向不同,各小区间相似性显著降低;太白山是南北蚁科成分的交汇过渡地带,具有南北成分相互渗透和交错重叠的特点,以广布种成分最多,古北种次之,东洋种最少;太白山对古北种成分向南渗透的阻碍作用较小,对东洋种成分向北和向高海拔渗透的阻碍作用较大,故而东洋种成分在高海拔地带和北坡种类数量大为减少,而古北种成分则有较多种类在南坡得以分布留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