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环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尚未被培养",这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功能的研究,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组学基于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获得目标微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利用膜扩散型培养技术、微流控型培养技术和细胞分选培养技术等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尚未被培养"的微生物,并通过高通量组学技术加以鉴定.已成功应用于小鼠、白蚁...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马属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属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对其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盲肠中的微生物,它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文中主要论述了马属动物肠道微生物在机体的定殖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微生物对机体的主要作用,并对粗饲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家禽肠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影响家禽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家禽肠道微生物组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全面认知家禽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对于未来调控和利用家禽肠道微生物、改善家禽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助力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以鸡为主体,对家禽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与宿主互作关系、微生物组研究手段及调控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瘤胃微生物被称为反刍动物的“隐藏器官”,与宿主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理健康的维持密切相关;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中超过5 800个基因组,然而超过90%的微生物尚未被培养,处于“生物信息黑箱”[1]中。培养组学是一种采用多种培养条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菌种的培养方法。高通量、并行化的培养组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为在菌株水平上研究重点菌株功能及其与宿主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目前培养组学运用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仍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特点、培养组学技术及其在瘤胃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现状、面临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断优化、规范化培养组学研究方案、拓展瘤胃可培养菌株资源、加快瘤胃生物信息黑箱的破解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6.
肠道健康对于幼畜和生长动物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试验研究表明,腹泻是幼畜的主要疾病.引起动物肠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球虫感染,大肠杆菌和梭菌是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体.犊牛的消化道疾病的高峰期一般在10日龄左右,仔猪的最关键时期是5~14日龄的哺乳期和断奶期.腹泻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主要疾病.腹泻会影响动物的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提高动物的死亡率和用药成本.此外,腹泻还会降低畜群的均匀度和市场价值、增加生产成本,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家畜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繁殖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渠道。利用代谢组学对微生物代谢物进行检测能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数据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综述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代谢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家畜动物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代谢物与家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9.
10.
对家养动物遗传育种中的代谢组学进行分析,为通过代谢组学进行动物经济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 相似文献
12.
13.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ccounts for about 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which limi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99%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However, releva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os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can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nd th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The microbial culturomics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culture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culture, it was combined with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and 16S ribosomal RNA (rRNA) sequencing to identify all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on a larg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 and Metagenomics sequencing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analyz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in depth.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ulturomics in the rumina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oultry cecum, and livestock nasal microflora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method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discussed. As a new research idea, culturomics has some immature aspects, but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very broad. The complementary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肠道炎症已成为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其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长。肠道炎症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缓解药物,因此加强肠道炎症有效缓解物质的研发至关重要。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是一种食疗益生性较优的乳源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刺激免疫应答,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道炎症及GOS干预缓解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动物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极快。近10年来,研究广度已涉及所有重要的寄生原虫,并已扩展到了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部分寄生蠕虫,研究深度已进入寄生虫的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类比对鉴定、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免疫学研究领域,建立了近50种寄生虫的cDNA文库。我国鸡球虫、旋毛虫等虫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已为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展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