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β-氨基丁酸诱导植物抗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氨基丁酸(BABA)是一种具有广谱诱抗活性的植物化学诱抗剂.为了研制和开发该类氨基酸农药制剂,对BABA及其合成制剂温室诱导辣椒抗TMV,CMV,疫病和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及田间诱导大白菜抗霜霉病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氨基丁酸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杆后,可诱导辣椒获得对TMV和CMV的抗性,诱抗效果受诱抗剂浓度所影响,最高的诱抗效果可达到50%以上;10?BA可溶性粉剂对多种病害的诱抗效果均在BABA纯剂之上,特别对辣椒疫病的诱抗效果在接种后10 d仍高达88%;对大白菜抗霜霉病的诱抗效果也较生产上常用药剂甲霜锰锌要好.BABA衍生物对TMV,CMV,疫病和根结线虫病亦表现出一定的诱抗潜能.  相似文献   

3.
诱抗剂对番茄植物学性状和灰霉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植株的系统抗病性、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选用7种诱抗剂作用于番茄植株,初步研究了诱抗剂对番茄植物学性状和对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CK相比,施用诱抗剂后番茄植株的节间长度、茎的粗度、根干质量、坐果率、单株果实数、果实纵横比和果实硬度呈增大趋势;而植株的总节数、花序间的叶数、叶片开散度、茎干质量、单果质量呈下降趋势。喷施壳聚糖(CTS)、氨基寡聚糖(AO)、亚精胺(Spd)可增强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相对防效分别比CK提高62.33%、57.44%、12.47%;番茄单株产量以施用氨基寡聚糖(AO)、果胶(Pec)、水杨酸(SA)比CK增加较多,分别为16.75%、15.34%、13.55%。在生产中AO作为诱抗剂,既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又可以增强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很多,但稻瘟病菌已对部分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应运而生。概述了植物源诱抗剂的起源与发展、制剂研究、发展前景与展望,并以前胡为例阐明了植物源抗诱剂诱导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源诱抗剂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钙对化学诱抗剂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β-氨基丁酸(BABA)和龙胆酸(GA)诱导番茄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在番茄6叶期用上述化学诱抗剂处理第3叶片,并分别喷施CaCl2、蒸馏水(H2O)、LaCl3和EGTA,然后测定各处理第3叶片(诱导叶)和第5叶片(非诱导叶)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化学诱抗剂处理后,番茄诱导叶及其上位非诱导叶中酚类物质含量均升高;其中,SA、MeJA和GA处理后第2天,酚类物质含量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而BABA处理后第1天酚类物质含量即达到高峰。(2)外源Ca2+显著促进诱抗剂对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积累的诱导,4种诱抗剂与Ca2+共同处理,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比相应诱抗剂单独处理高10%以上;而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3,则不同程度抑制这些诱抗剂诱导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提高。由此认为,钙对上述诱抗剂诱导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合成具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5个浓度的3种诱抗剂(Harpin、BTH和SA)喷施凤丹叶面,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统计叶片病斑面积和病叶数,从而测定诱抗剂对凤丹抗3种主要病害(红斑病、灰霉病和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同时,测定了最适浓度诱抗剂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凤丹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抗剂均可有效地诱导凤丹对不同病害产生抗性,其中,BTH的诱抗效果最佳;3种诱抗剂对凤丹抗主要病害的诱导效果均表现为红斑病黑斑病灰霉病;诱抗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凤丹植株可溶性蛋白和色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诱抗剂对凤丹3种病害的病原菌无毒杀作用,但可诱导植株获得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叶片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6个诱抗剂处理,处理1~处理4为常规拌种分别+1.0 mmol/L水杨酸、1.0 mmol/L苯并噻二唑、2000倍25%吡唑醚菌酯或500倍3%氨基寡糖素喷施叶片,处理5和处理6为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分别+500倍3%氨基寡糖素或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于齐苗后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14 d调查植株出苗率、株高等农艺性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收获后调查块茎疮痂病发病率、产量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不同诱抗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以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68.85%;与CK相比,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块茎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诱抗剂通过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来调节植株生长,从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利用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最理想,同时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块茎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诱抗剂对番茄植株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3种诱抗剂CTS、BABA、BTH为试材,每种诱抗剂设置3个水平进行灌施处理.结果 表明:施用诱抗剂后,各处理的株高、茎粗、节数、始花节位、分枝角度、叶重、叶厚、果实大小、单果重、产量、果实糖度、果实密度等均与CK差异不显著,但对其他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处理2番茄植株的生长性状和早期产量性状总体表现最佳;与CK相比,株高降低,茎粗增加;节数、节间距在各处理中表现中等,能提高每穗花序的花朵数量;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均为各处理(含CK)的最高值,分别为62.05 mm、47.93 mm、115.74 g,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和密度均较CK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超敏蛋白是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蛋白,可诱导植物的过敏性反应.为了解超敏蛋白处理诱导温室黄瓜抗病性的效应,在黄瓜移栽后开始每间隔20天叶面喷施1次3%的超敏蛋白微粒剂10~30 g+水30 kg/667m2,共施用3次.结果表明,超敏蛋白对黄瓜霜霉病和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分别高达58.90%和44.22%,不同超敏蛋白浓度间诱抗效果无显著差异.以3%的超敏蛋白微粒剂20g+水30kg/667m2结合施放相应杀菌烟雾剂,防治效果更好,达80.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隆安县板栗果实病害及采前落果原因,并筛选出有效防治板栗果实病害及落果的药剂, 为板栗果实病害及采前落果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 14 年生板栗实地调查,针对板栗落果及果实 病害现象,开展不同杀菌剂对隆安县板栗果实病害和采前落果影响,以清水为对照,采前 1 个月用多菌灵、春 雷霉素、苯醚甲环唑、春雷霉素 + 苯醚甲环唑和噻菌酮等 5 种杀菌剂单剂或混剂喷施板栗 3 次,最后一次喷药 为采收前约 15 d,调查板栗落果率和病害率。【结果】5 种杀菌剂单剂或混剂使用均能减少采前落果,平均落 果率在 10.60%~34.24% 之间,其中多菌灵杀菌剂防治效果最佳,落果率为 10.60%。另外在果实发病率中,各 处理发病率最小为 19.69 %,最大为 33.49%,总体平均值为 27.16%,多菌灵药剂处理平均落果率为 19.69%, 且通过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试验最终确认 3 种危害板栗果实病害的真菌菌株。【结论】板栗的保果措施 应该主要针对多菌灵杀菌剂的合理喷施及科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使落果及病害减少,提高经济效益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5种枸杞的果实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测定5种枸杞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比较分析了4种黄果枸杞( W-11-15、 W-12-27、 W-12-30、‘宁夏黄果’)与红果枸杞‘宁杞1号’的表型特征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W-11-15、 W-12-27、 W-12-30三种黄果枸杞具有不散粉的特性;黄果枸杞的果实大小、单株产量均小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但鲜果出汁率明显高于‘宁杞1号’(80%左右);相对于‘宁杞1号’,黄果枸杞的总糖、枸杞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但具有高黄酮的特性;黄果枸杞的果糖含量较‘宁杞1号’低,但葡萄糖含量较高,尤其是 W-12-30果实中的葡萄糖含量比‘宁杞1号’高34.47%。  相似文献   

12.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μg·mL-1和96.12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μg·mL-1  相似文献   

13.
以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为研究区域,将无人机遥感技术与人工结合,采集2015年夏季粳稻生长全过程的冠层NDVI数据。首先,利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单天和各旬、各月冠层NDVI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和Square(或Cubic)曲线分别对相关性较好的单天和各旬与产量建模,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精度,同时将效果较好的几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用一个变量建模,Square(或Cubic)曲线模型优于一次线性回归模型,6月中旬和8月上旬的组合模型是估产最理想的模型,其判定系数(R2)为0.771,相对误差(RE)为4.06%,均方根误差(RMSE)为0.474 t·hm-2,精度较高,具有可行性,据此确定北方粳稻最佳估产时间是6月中旬的分蘖盛期和8月上旬的抽穗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0.5、1.0 mg·L1-与2.0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喷施处理设施栽培的灵武长枣,研究ALA对设施灵武长枣光合作用与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mg·L-1ALA处理下其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增高了1.07 μmol·m-2·s-1; 2.0 mg·L-1ALA处理下叶绿素含量SPAD比对照增加了4.6,果实含糖量提高了2.575%; 对设施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坐果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外源ALA有利于提高灵武长枣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含糖量。  相似文献   

15.
宁夏枸杞新品种宁杞6号优良性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枸杞新品种宁杞6号是宁夏林业研究所从宁夏枸杞天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通过对宁杞6号和宁杞1号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宁杞6号具有生长旺盛、发枝力强、产量高、果粒大、果肉厚、含籽量少、营养成分含量高、口味甘甜无异味、适宜于鲜食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树干解析方法对广西国有雅长林场30 a铁坚油杉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a铁坚油杉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4.4 m、32.80 cm和0.479 9 m3。树高和胸径快速生长期分别为1~12 a和6~14 a,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分别相交于12~13 a和14~15 a。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6 a达到最大值0.030 0 m3·a-1,之后逐渐降低,模型分析得出材积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38~39 a之间。借助系统聚类分析将材积生长期划分为生长缓慢期(1~8 a)、生长加速期(9~19 a)和生长快速期(20~30 a)3个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回归方程分别以理查德、理查德和威布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择32周龄、体质量1.6 kg的蛋鸡80羽进行试验,在饮水中分别添加159 mg·L-1(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和79.5 mg·L-1的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用药5 d,分别作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停药后收集鸡蛋样品。鸡蛋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鸡蛋样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残留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20、24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2 497.3、220.1、38.9、6.0、1.3、0.5、0.1 μg·kg-1,低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694.3、45.2、15.5、1.5、0.1 μg·kg-1。磺胺间甲氧嘧啶在鸡蛋中的消除速率为0.4~0.6 μg·kg-1·d-1。高、低剂量组分别在停药后第5天和第3天鸡蛋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如采用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建议休药期控制在5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6种人工林大径级桉树(27~29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均为5级,赤桉为4级,巨桉和粗皮桉均为3级,主要为端裂、端表裂、表裂和贯通裂;干燥结束后大部分试件出现内裂,尾叶桉木材内裂等级为5级,细叶桉和巨桉木材内裂等级均为4级,赤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内裂等级均为2级;巨桉、尾叶桉、赤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5级、4级、3级、3级、2级和1级;巨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3级,细叶桉、赤桉和尾叶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1级;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干燥速度均为5级,粗皮桉木干燥速度为4级。6种桉树木材均属于难干木材,多裂,易变形。本研究拟定的干燥基准,可用于木材加工企业干燥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参考,为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的实木化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南疆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8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种植密度(P1:9万株·hm-2,P2:12万株·hm-2,P3:15万株·hm-2,P4:18万株·hm-2、P5:21万株·hm-2,P6:24万株·hm-2),研究了一膜六行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节枝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冠层开度、叶倾角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大密度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冠层开度及节枝比(P<0.05);主茎日增量在初花期以前为密度越大其越高,初花期后则反之;各处理LAI均在盛铃前期达到峰值,以P4处理最高为4.74;叶倾角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在30.0°~46.9°浮动;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在P5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6 272.79 kg·hm-2和2 874.82 kg·hm-2但其与P3、P4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得出,在一膜六行机采模式下,南疆棉花的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范围内,棉花株型及冠层结构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花椒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RP-HPLC测定条件,比较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为14.4~27.0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1.73%, n=5)。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野花椒 24.050 μg·mL-1(RSD=1.77%, n=3); 凤县大红袍 23.677 μg·mL-1(RSD=4.94%, n=3); 韩城大红袍 18.869 μg·mL-1(RSD=3.00%, n=3); 秦安1号 17.173 μg·mL-1(RSD=2.45%, n=3)。RP-HPLC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