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镰刀菌产生的最常见真菌毒素之一,在全球的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检出率都很高。猪对DON非常敏感,其可引发猪拒食、呕吐和腹泻等。目前,DON解毒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解毒是目前防控饲料霉变最安全高效的方法。研究显示,不少细菌和真菌能在DON的生物解毒中发挥作用,微生物在肠道吸收之前就有能力吸收或降解DON。本文综述了DON的来源、结构、毒理及其生物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以谷物为基础的食物和饲料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危害了人和动物的健康。DON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特征是开展DON暴露评估、毒性作用机制和干预技术等研究的基础。近年来有关DON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毒物动力学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将DON代谢特征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食物和饲料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肠道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和毒素入侵的第1道屏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ON不仅抑制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影响了肠道屏障和细胞紧密连接,并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组成。本文将围绕DON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安全有效地去除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从具有DON脱毒活性的微生物中分离出的酶,为缓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应用前景的替代品。然而,在实用性应用这些酶之前,必须解决一些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导致厌食和呕吐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谷物及其加工产品中,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DON具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而厌食和呕吐是机体摄入DON后出现的最典型症状,厌食和呕吐的产生主要归因于DON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食欲因子的影响。DON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呕吐中枢产生呕吐反射,同时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分泌食欲调节因子影响采食;DON可诱导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肽YY、胆囊收缩素等食欲调节因子从而引发厌食;DON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分泌的影响又可通过肠-脑轴产生关联;此外,细胞因子及肠道微生物也部分参与了反应的介导。本文综述了DON诱发机体出现厌食和呕吐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找到相应解决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其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并且对动物免疫系统、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DON的物理特性、代谢,尤其是其对动物采食量、免疫系统、肠道功能、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等方面的影响及机理以及降解的一般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DON的进一步研究和谷物中DON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霉菌毒素,也是谷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农产品生产、人类健康、国际贸易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检测方法是确定毒素含量是否符合相关限量标准、制定谷物饲料和食品中毒素污染控制措施的关键。本文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特征,分子结构特点,常用检测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镰刀菌繁殖期间产生的单菌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TCH)对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污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很有可能是由于非耕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被TCH污染的食物和饲料已经成为人类与动物食品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最易检测到的TCH,又名呕吐毒素,通常可达mg/kg水平。供试动物对DON均敏感,猪〉小鼠〉大鼠〉家禽≈反刍动物。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以及消除的不同可能是敏感性不同的原因。3-乙酰基DON(3-ADON)和15-乙酰基DON(15-ADON)有时会同时出现在少量谷物中,依据小鼠的LD50,其毒性小于或等于DON。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直径40 nm的胶体金溶液,利用胶体金标记抗DON单克隆抗体制备胶体金免疫复合物,将DON-BSA和羊抗鼠IgG分别固定在NC膜的检测线和质控线上,依次将样品垫、胶体金结合垫、NC膜和吸水垫粘贴到PVC膜上,组装成试剂板.该试剂板灵敏度可达到500 μg/kg,1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特异性好,与其他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稳定性、准确性均较好.该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板使用方便、快速,且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辅助,可开发作为一种大批量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样本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蛋鸡肠道形态结构、炎症因子、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选取26周龄产蛋率一致的海兰褐蛋鸡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每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组每天分别灌服1、5和10 mg/kg·BW的DON,连续灌服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和10 mg/kg DON组肠道形态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出现黏膜脱落、绒毛数量减少的现象,绒毛长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或P<0.01)。DON剂量≥5 mg/kg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DON剂量为10 mg/kg时,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DON剂量为1 mg/kg时,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表明DON高于5 mg/kg·BW时能显著破坏蛋鸡肠道...  相似文献   

11.
T-2毒素是一种毒性作用很强的霉菌毒素,是以镰刀菌属为主要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种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多种谷物中的污染水平较高,通过食物摄入后在人类和动物机体内产生一系列毒性作用,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论文从T-2毒素的理化性质、产毒菌株、毒性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述,重点介绍了T-2毒素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脏毒性、神经和皮肤毒性、血液毒性、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T-2毒素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为T-2毒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内源氨产生过量对动物危害甚大,能引发多种炎症、抑制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造成贫血和组织缺氧、丧失食欲,同时还能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全面了解猪内源氨产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营养调控减排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氨的排放,对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饲粮蛋白质降解产氨机制、肠道微生物产氨机制和谷氨酰胺的脱酰氨基作用产氨机制;然后从氨在肝脏和血液中循环过程解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最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猪内源氨的营养调控措施,包括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添加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以期为减少环境中氨的浓度及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苜蓿中黄酮、生物碱、皂苷、双香豆素、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光敏物质和抗维生素等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合理利用和进一步开发苜蓿资源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过程中,热应激会影响猪的生理机能,改变猪肉的生化特性,使猪肉品质下降。因此,研究热应激影响猪肉品质变化的规律,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热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并从机体代谢改变的角度分析了肉质变化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热应激与肉品质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多糖类化合物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三大类。其不仅具有高效低毒、来源广泛的特点,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人们已成功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以及微生物细胞壁中提取了大量多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中。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多糖类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拟通过对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以及主要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多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开发出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目标基因的3'端非编码序列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miRNA的生物合成始于细胞核,分为3个阶段,即pri-miRNA、pre-miRNA、成熟的miRNA分子。前两个阶段在细胞核中完成,第三阶段转移到细胞质中完成。miRNA具有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长度21~24 nt、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3个特点。研究表明,miRNA参与调控猪胚胎期肌肉发育、胚后期肌肉生长及肉质性状形成,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猪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影响病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因此,了解更多的猪miRNA研究进展,可以加深对猪肌肉发育、脂肪代谢、疾病免疫等分子机制的理解,为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 feeding trial using 220 weaner pigs which comprised two experimental serie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s contaminated with the Fusarium toxins deoxynivalenol (DON) and zearalenone (ZON) an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apple pomace acts as an antidote to these mycotoxins. Two diets without contaminated wheat, containing either no pomace or 8% pomace, and two diets with naturally contaminated wheat (3.2 mg DON and 0.06 mg ZON, and 2.1 mg DON and 0.25 mg ZON per kg diet in series 1 and 2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either no pomace or 8% pomace were fed ad libitum for 5 weeks. Mycotoxin exposure lowered feed intake (p < 0.01) and growth (p = 0.05), and tended to decrease the energy conversion ratio (p = 0.06). Although the intake of apple pomace did not increase feed intake, it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p = 0.04), mainly by restoring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mycotoxins (p = 0.08 for the interaction mycotoxin x pomac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al series, the animals were immunized with a parvovirus vaccine. The percentage of seroconverting animal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reatments (p = 0.56), which indicates that DON did not affect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series, female piglets fed the contaminated diets had heavier uteri than piglets fed the uncontaminated diets (p < 0.01), regardless of pomace sup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mace may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DON on growth but does not counteract the hormonal effects of ZON.  相似文献   

19.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是一种新型基因编辑系统,是由细菌和古细菌对抗入侵病毒及外源DNA的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演变而来的。该系统具有简易、精准、经济和高效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及其相关研究中。本文总结了近几年CRISPR/Cas9技术在猪基因组编辑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猪采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采食量与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其采食量,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猪的食欲和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技术、自身物理特性、体内化学和代谢因子、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下丘脑在整合各种信号从而发挥采食调控作用的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采食信号因子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NPY、CCK、SS、Orexin、Ghrelin等在下丘脑采食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和信号途径已日渐明朗,而AMPK、mTOR和Leptin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从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及影响采食行为的主效因子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采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