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为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提供种子细胞。取14周龄西门塔尔牛牙龈,采用0.1%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GMSCs,进行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测定冻存前后细胞活率,MTT检测法绘制GMSCs生长曲线;通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PCR等方法鉴定西门塔尔牛GMSCs特异性标记物(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和STRO-1),并通过体外成脂、成骨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GMSCs折光性强、贴壁后呈长纺锤形;冻存前和复苏后细胞的活率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复苏后的活率均小于冻存前的活率,但均维持在85%以上,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表达CD29、CD105和STRO-1,不表达CD31;PCR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表达CD44、CD73、CD90和CD166,不表达CD34和CD4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高表达CD73(99.94%)、CD90(99.87%)和CD105(99.90%),几乎不表达CD34(1.16%)和CD45(1.18%);成脂诱导分化后,可见大小不一的脂滴,脂滴可被油红O染色,且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脂关键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脂蛋白酶(LPL);成骨诱导分化后,可见被茜素红染色的矿化结节,且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骨关键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出西门塔尔牛GMSCs,建立了西门塔尔牛G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通过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可为再生医学和牙齿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胰腺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研究其体外分化潜能,为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学方面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本研究从3月龄的西门塔尔牛胚胎中无菌分离胰腺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PMSCs,进行原代培养;绘制第3代、第9代、第15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34和CD45),RT-PCR检测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6、CD166、CD34和CD4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通过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和成肝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成功分离出PMSCs,细胞贴壁后形态均为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生长趋势呈典型的S形;第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第15代而高于第3代(P<0.01);第9代PMSCs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第3代而显著高于第15代(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RT-PCR结果显示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6和CD166,未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与国际细胞治疗学会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指定的MSCs表面标记物相对应;核型分析表明,P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Y),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变异;特异性染色和RT-PCR结果表明,从西门塔尔牛体内获得的P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样细胞。本试验证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西门塔尔牛P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PMSCs具有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与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可为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分离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的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大鼠表皮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5、P63、β1-integrin和α6-integrin表达情况;同时,测定ESCs单细胞克隆与克隆形成率及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均能分离得到大鼠表皮干细胞,获得的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前者可传至第6代,而后者传至3代~4代便分化;干细胞标记物CK15、P63、β2-integrin和α6-integrin均呈阳性;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均能成功地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组织块法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机械分离法和酶消化分离法从胎龄为3个月的牛胎儿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牛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比较这2种方法对NSCs培养的影响。根据培养液中是否添加bFGF、EGF和FBS,选择不同的培养液培养NSCs,观察不同培养液对NSCs培养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适培养液。对NSCs及经诱导分化成的神经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组成成分为Neurobasal Medium+20μg/L bFGF+20μg/L EGF+20mL/L B27+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能够很好地支持牛胎儿NSCs的存活和增殖;机械分离法获得的牛胎儿NSCs的神经球数量和细胞活性要比酶消化分离法效果好;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表达呈强阳性,Sox2、Nanog、Oct4和SSEA4等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均呈阳性;经体外诱导的NSCs可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和神经元(表达βⅢ-tubulin)。结果表明,可从牛胎儿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出NSCs,NSCs可长期传代培养,具有分化功能。牛NSCs为克隆牛的供体细胞和转基因牛的受体细胞提供了细胞新来源。  相似文献   

5.
由牛体外受精胚胎分离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MEM+15%NBS+0.1mmol/Lβ-巯基乙醇+0.01μmol/L亚硒酸钠+10μg/L LIF+10μg/L IGF-1作为培养液,以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利用8日龄牛体外受精胚胎获得了传3代的牛类胚胎干细胞(类ES细胞)。通过体外分析试验,对所得类ES细胞的多能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在培养2d后,牛类ES细胞分化形成了类似于扩张囊胚的结构,悬浮于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建立南阳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的能力。采用骨髓穿刺法取3月龄小牛的肋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传代培养并测定其生长曲线,RT-PCR检测Oct4、Nanog、Sox2基因的表达,然后取P3 BMSCs分别向神经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利用组织学染色技术和RT-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BMSCs大小均匀,多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RT-PCR可检测到干细胞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不同代次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一般在第3天时进入指数生长期,第7天后进入平台期;成神经诱导后,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明显的尼氏体结构,RT-PCR检测ENO2和GFAP基因表达呈阳性;成脂肪诱导后,油红O染色后可见大量的脂滴存在,RT-PCR检测Leptin和PPAR基因表达呈阳性。试验证明,成功分离得到了南阳牛BMSCs,且其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牛精原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及体外培养的一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制备5月龄的牛生殖细胞悬液,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精原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5月龄牛的曲细精管主要包含细胞为精原细胞、Sertoli细胞,每克睾丸实质收获生精上皮细胞总数平均为3.18×106个细胞,精原细胞纯化后纯度达69.27%,精原细胞主要分布于27%~35%的Percoll梯度中。牛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6~7 d后开始分裂,20 d后精原干细胞形成小集落。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的精原细胞能满足体外培养的需要,可以存活并发生增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荷斯坦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分别诱导其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脂肪样细胞.结果表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纯化度较高的荷斯坦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样和神经样细胞,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的研究和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集健康猪股骨骨髓,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并用不同代数细胞进行了细胞生长能力、膜表面抗原(CD105、CD90、CD45)及诱导分化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及涡旋状克隆团;细胞传代至第17代生长状况仍然良好;用F3代细胞进行膜表面抗原标记显示,CD90和CD1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4±1.8)%和(99.6±0.9)%,而CD45阳性表达率仅为(1.8±0.55)%,证实这些细胞具有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表面抗原;经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等诱导F3代细胞,21d后出现钙物质沉积细胞群,用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呈阳性,证实这些细胞已分化形成成骨细胞;经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及吲哚美辛等诱导F3代细胞,21d后细胞质出现脂滴样结构,用油红O染色呈阳性,证实已分化形成成脂细胞;冷冻-解冻细胞的膜表面抗原及多能分化能力与未冻存细胞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证实,从猪骨髓中分离培养及经传代扩增获得的贴壁细胞是纯化的MSCs.  相似文献   

10.
西门塔尔牛的推广价值与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万存 《中国牛业科学》1993,19(3):72-75,78
西门塔尔牛引入甘肃省10多年来改良本地牛效果显著,生产性能逐步提高。肥育120天的18月龄F_1、F_2和F_3阉公牛日增重分别为1.069、1.118和1.222kg,比本地牛提高45.28~130.57%(P<0.01);胴体重216.91、214.91和248.68kg,提高29.67~116.90%(P<0.01),屠宰率58.03%、57.46%和58.46%,提高4.73~11.46%,F_1、F_2母牛泌乳期标准乳产量为1596.70、1831.00kg,分别比本地牛提高54.15%、111.81%(P<0.01)。乳脂率分别为4.99%和3.75%。西杂牛饲料利用效率高,役用性能好,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应消除顾虑,作为当家品种在全省积极扩大受配数量和比重。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取盘羊分娩后的新生雄性胎儿脐带,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盘羊UC-MSCs后进行体外培养,并对UC-MSCs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显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盘羊UC-MSCs具有UC-MSCs特有的呈簇、成纤维状的特性,细胞呈"S"型曲线生长,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33.50 h,且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野生盘羊UC-MSCs经诱导后的成骨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呈现典型的橙红色钙沉积物聚集,成软骨细胞经阿利新蓝染色呈现蓝色的软骨基质,成脂细胞经油红O染色呈现深红色的脂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成骨分化的细胞中骨内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LAP)、骨桥蛋白基因(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成软骨分化的细胞中光蛋白聚糖(LUM)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双糖链蛋白多糖(BGN)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盒9(SOX9)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成脂分化的细胞中脂蛋白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结果表明,用盘羊胎盘附带的脐带组织可以分离到盘羊UC-MSCs,且分离到的UC-MSCs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中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观察所培养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5、P63、α6-integrin表达情况并用α6-integrin标记表皮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同时对1~6代表皮干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计数。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法能分离得到大鼠表皮干细胞,且获得的细胞生长良好;干细胞标记物CK15、α6-integrin、P63呈阳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知,黏附细胞被α6-integrin标记的几率为80%,而未黏附细胞被α6-integrin标记的几率仅为2%,二者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干细胞及其相关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最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它与遗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饲养层细胞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实践经验就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介绍了饲养层细胞的分类,并分析了饲养层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禽的胚胎干细胞与遗传工程,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就家禽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细胞研究背景,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并对家禽胚胎干细胞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广西某牛场病死黄牛的病死原因,提供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用细菌分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测序、体外药敏试验、常见病原的PCR检测等方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支原体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从出血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能引起小鼠致死的短杆状革兰阴性菌,该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呈灰白色菌落,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圆形灰色、轻度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为0.2 mm^0.3 mm的针尖状小菌落;在营养肉汤中生长呈絮状物浑浊。生化鉴定发现其符合阿氏肠杆菌的生化特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阿氏肠杆菌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仅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头孢类药物作用效果强度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本试验取犬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分别利用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犬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征,并通过诱导液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方向分化,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法培养的青年犬脂肪组织,可获得大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生长旺盛,形态均一,可分化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油红O染色阳性成脂细胞。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单,可为细胞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和牛杂交牛(日本和牛♀×西门塔尔牛♂)与西门塔尔牛的肉品质性能。[方法]选择相同月龄、体重相近的和牛杂交牛和西门塔尔牛各5头,屠宰后选取背最长肌分析肉品质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和牛杂交牛的粗脂肪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粗蛋白、成人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相比西门塔尔牛表现出良好的优势(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比西门塔尔牛有所升高(P0.05)。[结论]说明和牛杂交牛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其肉品质略优于西门塔尔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