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牛嘴宽度对不同品种生产性状的影响,实验对3个品种(新疆褐牛、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的牛嘴宽度性状进行测定,发现3个品种的牛嘴宽度均值分别为16.17、17.46、16.67 cm;对不同品种奶牛牛嘴宽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牛嘴宽度差异显著,月龄对其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月龄增大,牛嘴宽度呈现增大趋势;新疆褐牛牛嘴宽度与体重呈现极显著负弱相关,与体尺指标(体斜长、胸围、体高、胸宽)均呈现极显著负弱相关,并且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排除品种、胎次、泌乳天数对日均产奶量的影响后,牛嘴宽度与日均产奶量呈现显著正弱相关。该结果对于优化奶牛外貌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荷斯坦奶牛体重体尺(十字部高和胸围)随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我国西北、华北、中原和南方地区规模化牧场,于2019年7—11月分别对467头第1~5胎次泌乳1月的荷斯坦奶牛进行体重测定,对1 668头第1~5胎次奶牛进行体尺测量,对6 711头第1~3胎次泌乳1~10月奶牛、4046头第2~4胎次妊娠3~10月龄奶牛进行体重测定。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分析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对奶牛体重体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3胎次奶牛体重显著高于第2胎次,二者均显著高于第1胎次,3胎次后奶牛体重无显著变化,平均体重超过我国成年奶牛650 kg标准;第2~5胎次奶牛的十字部高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第1胎次;第1~4胎次奶牛的胸围随胎次增加而显著增加;各胎次奶牛泌乳2~4月时体重最低,在妊娠6、7月体重开始显著增加,至妊娠10月达到最高。本研究表明奶牛体重体尺受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影响,规模化牧场需考虑奶牛生长规律配制日粮,设计牧场设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荷斯坦牛一个体尺新性状——肛阴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的遗传参数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测定了江苏省某奶牛场1 836头荷斯坦牛的AGD、十字部高、尻长、尻宽及腰角宽共5个体尺性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AGD影响因素及AGD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合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AGD对首次和前2次配种受胎率的影响,运用DMU软件中AI-REML模块,借助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AGD等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荷斯坦牛AGD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19.61±11.56 mm;不同胎次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泌乳牛AGD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胎牛AGD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泌乳早期奶牛AGD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AGD对首次配种受胎率有显著影响,AGD最短组(90.33~117.08 mm)奶牛的首次配种受胎率显著低于最长组(129.71~152.45 mm);AGD、十字部高、尻长、尻宽、腰角宽的遗传力分别为0.19±0.07、0.59±0.14、0.36±0.11、0.19±0.08、0.31±0.10,AGD与十字部高、尻长和尻宽的遗传相...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新疆地区不同规模牛场荷斯坦牛2012~2013年的体尺体重记录为研究材料,以4个生长性状(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为研究对象,采用SAS8.1软件GLM过程分析不同规模牛场和年龄对各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牛场对荷斯坦牛体高、体斜长、胸围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年龄对荷斯坦牛体高、胸围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斜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荷斯坦牛的体高、胸围和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3~5岁增长较快。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牛场和年龄对荷斯坦牛体尺体重的影响,旨在促使牛场合理加强不同年龄阶段荷斯坦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从而维持适当的体尺体重,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奶牛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对呼图壁种牛场3个牧场的3 289头荷斯坦牛进行体况评分,对场、胎次、月龄嵌套胎次以及泌乳阶段等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月龄嵌套胎次、泌乳阶段对体况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胎次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结合牛场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奶牛的生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体况评分来调整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荷斯坦牛和娟珊牛作为目前分布广泛的主要奶牛品种,其泌乳性能各有优势。为了比较二者泌乳性能的差异,收集了江苏某大型牧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共25489条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娟珊牛乳脂率和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而荷斯坦牛产奶量相关性状(日产奶量、校正奶量、高峰奶量、305天奶量以及成年当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比较结果总体上也符合上述趋势,但头胎娟珊牛校正奶量极显著高于头胎荷斯坦牛(P0.01),三胎娟珊牛的高峰日极显著大于荷斯坦牛(P0.01)。该结果表明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奶牛肛阴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产犊难易性和胎衣不下率的关系,并初步估计其遗传参数,本研究测定了2个规模化奶牛场595头荷斯坦牛泌乳母牛的AGD及其他常规体尺性状。利用SAS 9.2软件CORR、REG、GLM和LOGISTIC过程分别分析了AGD与其他体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AGD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犊难易性和胎衣不下率的影响;利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对AGD进行了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荷斯坦牛泌乳母牛AGD的均值为11.87±1.31 cm;AGD与奶牛胸围、体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胎次效应对AGD影响显著,随着胎次升高,AGD呈上升趋势;AGD对奶牛产犊难易性和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影响,但存在随AGD的增大,难产率逐渐下降,胎衣不下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AGD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为0.31±0.14,与产犊难易性和胎衣不下率均存在高度遗传相关,近似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3、-0.93±0.02。综上,本研究通过对奶牛AGD影响因素及遗传参数估计,为该性状的遗传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表明了通...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荷斯坦牛颈侧部、肋部和后乳房基部皮肤褶皱厚度(分别简称为颈部、肋部和乳房皮褶厚)及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进行大群测定,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的群体特征,并建模估计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及BCS的遗传参数。本研究于2015—2020年夏季测定了北京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10 915头泌乳荷斯坦牛的皮肤褶皱厚度,同时对测定牛群进行了体况评分,使用单性状和四性状动物模型分别对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乳房皮褶厚和BCS进行遗传分析并估计遗传参数,并计算了上述4个性状与奶牛寿命和繁殖等重要功能性状之间的近似遗传相关。结果显示,荷斯坦牛乳房皮褶厚、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分别为(7.49±1.45) mm、(7.27±1.34) mm、(11.74±1.90) mm和(2.94±0.79);乳房皮褶厚和颈部皮褶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11和0.15;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为中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8和0.22;不同部位的皮褶厚之间存在中高遗传相关,颈部和肋部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高(0.69),颈部和乳房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低(0.21);BCS与不同部位皮褶厚之间遗传相关的差异较大,BCS与颈部、肋部皮褶厚之间为正遗传相关(0.28、0.13),BCS与乳房皮褶厚之间为负遗传相关(-0.25);体况评分和皮褶厚性状与部分重要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中等遗传相关。本研究对奶牛3个部位的皮肤褶皱厚度和BCS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获得的遗传参数有助于通过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理解奶牛体脂沉积的遗传基础,助力我国奶牛的平衡育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荷斯坦牛泌乳前期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的影响因素及BCS对生产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江苏省某大型牛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7 811头荷斯坦牛泌乳前期BCS、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结果及淘汰记录,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在分析奶牛泌乳前期BCS变化及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泌乳前期BCS及其变化对泌乳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利用Cox回归对泌乳前期不同BCS的荷斯坦牛生存曲线进行绘制,并对不同BCS荷斯坦牛的淘汰原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全群泌乳前期BCS均值为(2.95 ±0.32)。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天数对泌乳前期BCS有极显著影响(P<0.01),1胎牛和夏季产犊的母牛泌乳前期BCS均最高;5~30、31~60、61~100 d BCS呈显著下降。泌乳前期BCS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等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和高峰奶量随BCS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P<0.01)。泌乳前期BCS与产奶量、高峰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泌乳前期BCS的变化对SCS和高峰奶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前期BCS对离群胎次和淘汰月龄有极显著影响(P<0.01)。生存分析表明,BCS为2.75的牛只生存概率最大。2胎和4胎母牛、冬季产犊的母牛不同BCS淘汰比例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低产淘汰的牛只泌乳前期BCS淘汰分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本研究牛群中,当泌乳前期BCS为2.75时,牛只生产性能较佳且淘汰风险最低,本研究为规模化牛场荷斯坦牛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基于试验测定的中国荷斯坦牛血液和乳汁中的孕酮浓度表型,探究了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体内孕酮分泌的环境因素、孕酮浓度的变化趋势、孕酮浓度与乳成分的关联程度以及血乳中孕酮浓度的预测方法。【方法】试验于2021年8月在北京、山东两个牧场采集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妊娠状态的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的奶样、尾根血样,测定孕酮浓度,最终获得402条乳汁孕酮浓度和298条血液孕酮浓度表型用于数据分析。对孕酮浓度进行数据转化使其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胎次、泌乳阶段、妊娠状态、牧场等固定效应对奶牛孕酮表型的影响,运用R语言cor函数计算孕酮与各乳成分间的关联,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个体及乳成分信息对孕酮浓度进行预测,以建立孕酮浓度表型高通量获取手段。【结果】妊娠状态对转化乳汁孕酮浓度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场效应对转化乳汁孕酮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转化血液孕酮浓度只受到妊娠状态影响(P<0.01);全乳固体、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与转化乳血孕酮浓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4~0.37,P<0.05;P<0.01);基于本试验数据,乳成分与个体信息对转化乳血孕酮浓度的预测准确性不高(R2=0.030~0.17),但如果增加血液或乳汁的转化孕酮浓度对乳汁或血液的转化孕酮浓度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则有大幅提升(R2=0.40)。【结论】影响泌乳期中国荷斯坦牛转化孕酮浓度的因素除妊娠状态外,可能还包括饲养条件与胎次。此外转化孕酮浓度与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成分呈极显著相关。基于乳成分信息与转化孕酮的关系,获得了对中国荷斯坦牛乳血转化孕酮浓度预测的可用策略,为今后牧场的繁殖辅助管理、奶牛育种新性状研发以及孕酮浓度的高通量获取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试验旨在揭示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鼓膜温度的群体特征及其随昼夜和环境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规律,探究中度热应激下泌乳牛鼓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直肠温度的关系。【方法】 2021年8月对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638头荷斯坦泌乳牛的鼓膜温度、直肠温度及环境温湿度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161头荷斯坦泌乳牛6 h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THI、测定时间、胎次、泌乳阶段和繁殖状态等因素对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影响。【结果】 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夏季鼓膜平均温度为(39.01±0.40)℃;测定时间内THI为76.11~83.18,此时泌乳牛处于中度热应激。泌乳牛鼓膜温度昼夜变化较大,昼夜节律表现为上午低、下午和傍晚均较高且在早晨和下午出现不正常峰值,鼓膜温度的变化滞后于THI变化。鼓膜温度与直肠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35),且两种体温均随着THI的升高而升高,回归系数分别为0.09(P<0.05,R2=0.09)和0.10(P<0.05,R2=0.08)。测定时间和胎次对泌乳牛鼓膜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阶段对泌乳牛直肠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THI对两部位温度的回归均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奶牛体温的节律变化和影响因素,鼓膜温度可有效反映奶牛实时体温,可为精细化管理牛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838头荷斯坦奶牛的休息时间及对应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等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休息时间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平均休息时间为397.39 min/d,范围为87.74~707.03 min/d,变异系数为26%;休息时间随季节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最低,冬季最高;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产犊和发病对休息时间均有较大影响,产犊和发病当天奶牛休息时间均存在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测定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份对休息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随休息时间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自动化记录设备探究奶牛的行为规律及利用连续测定的休息时间数据提高牛群的精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影响荷斯坦奶牛在群寿命的规律,了解奶牛利用情况,本研究收集了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2011-2018年4 057头荷斯坦奶牛的离群、生产性能数据。运用SAS 9.2软件分析了场、离群年份、离群季节、淘汰类型对荷斯坦奶牛离群胎次、在群天数的影响,并进行最小二乘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离群年份和淘汰类型均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离群季节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离群年份的增加,离群胎次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6年的离群胎次最高,为3.222胎,高于其他年份(P<0.01);2018年的离群胎次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2015年在群天数高于其他年份,2018年的在群天数最低,为1 890.692 d,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根据季节的不同,春季的离群胎次低于其他季节,在群天数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秋季和冬季(P<0.01;P<0.05);淘汰类型中肢蹄类疾病的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乳房类疾病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因此,通过分析上述各非遗传因素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的影响,可以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奶牛综合使用效率,延长奶牛寿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 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生长期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测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76头健康的11~14月龄生长期奶水牛,用地磅、测仗、卷尺分别进行体重与体尺指标测量。采用Excel中LINEST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用SPSS 17.0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体尺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期奶水牛的体重,体重与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腹围、胸宽、胸深、尻长、尻宽和管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P=0.823),其次是腹围、体斜长、胸深、管围等;由体重与各体尺指标间多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可知,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不同的体尺指标预测其体重;从主成分的特征根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由第一主成分关系式可见,体重、胸围、体斜长、腹围、管围等的特征向量较大,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也较大,基本反映11~14月龄奶水牛的体型结构,可称为体型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宽因子,第三主成分为体高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内蒙古绒山羊KAP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9.2)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nDel)突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内蒙古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6只雌性阿拉善型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耳组织提取DNA并测定其体重及体高、体长和胸围等体尺数据,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与直接测序技术检测KAP9.2基因的InDel突变,检测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内蒙古绒山羊KAP9.2基因外显子区存在30 bp的InDel突变,产生II、ID和DD 3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PIC)显示,该位点在育成羊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0.250.05);在整个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PIC<0.25),但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成羊群体中,此30 bp的InDel突变对体长和十字部高有显著影响(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荷斯坦牛采食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日采食时间的遗传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为牧场利用采食时间对牛群进行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的1 166头泌乳期荷斯坦牛的原始采食时间记录(每小时记录1次)及日采食时间数据(每24 h记录1次),利用SAS 9.2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胎次、测定季节、泌乳阶段、场区和测定年份对日采食时间的影响。【结果】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日平均采食时间为(224.43±60.24) min,原始采食时间平均值为(9.41±4.67)min/h。根据原始采食时间统计分析发现,采食高峰均出现在投料时段,并且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均对采食时间高峰存在一定影响。试验期间荷斯坦牛日采食时间随环境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THI)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夏季相对较低。胎次、测定季节、泌乳阶段、场区和测定年份均对日采食时间有极显著影响(P<0.01):日采食时间在春季最高,为(201.66±1.91) min,夏季最低,为(158.85±1.92) min;对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