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源县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茶产业作为婺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婺源县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深入挖掘茶叶资源优势,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和拓展茶产业链,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总结了婺源特色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启示,并就如何更好促进婺源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婺源茶产业紧紧围绕把婺源建成中国著名绿茶之乡,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人全国县级前三强的战略目标,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标准高效茶业,推动名优茶比重,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实现“三个提升”,全面增强婺源绿茶综合竞争力,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婺源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7月1日,该县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从这天开始,该县要求全县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5.现代系列名茶婺源的历史名茶推动了大宗优质绿茶———路庄茶的出口,最终形成了“婺绿”品牌。解放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婺源炒青绿茶不再冠以“婺绿”,而是由国家外贸部门统购包销,作为骨干茶,与其它绿茶拼配加工后,以“中国绿茶”的品牌出口。“婺绿”...  相似文献   

5.
婺源地处赣东北 ,与皖、浙两省交界。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土、气等综合资源不仅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孕育了婺源茶叶“香高、味醇、汤清、叶绿”的独特品质 ,为世人所赞赏 ,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茶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婺源茶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1 婺源茶业发展现状婺源现有茶园 13.2 7万亩 ,茶叶年产量 5 0 0 0t,茶叶农业总产值 6 6 0 0万元 ,出口创汇 5 0 0万美元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目前 ,婺源茶叶生产形成六大特点。1 1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  我县由于自然环境纯…  相似文献   

6.
“婺绿”是婺源绿茶的简称。它源于唐朝之尖有悠久的生产历史。由于婺源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品质(特别是内涵品质)在中国绿茶中首屈一指。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称“婺绿”是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多少年来,它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赞绝。  相似文献   

7.
对婺源县规模化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西省婺源县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被喻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近年来,随着婺源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给婺源的生态旅游环境以及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都带来巨大的隐患。这也与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创建省级文明县的目标存在差距。因此,如何有效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婺源生猪养殖发展过  相似文献   

8.
婺源绿茶一直以生产出口原料为主,对内销市场开发不够,导致现有品牌小而散,各品牌各自分散运营,未能使婺源绿茶赢得更大的市场品牌效应,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品牌运作,使得婺源绿茶在茶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借2015年"婺源绿茶"品牌成为江西省茶叶品牌整合"四绿一红"重点扶持品牌的东风,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做好品牌管理、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发展茶旅结合以及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婺源绿茶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实现婺源绿茶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茶叶品牌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9.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面积2 9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201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婺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  相似文献   

10.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产茶历史悠久.总结了婺源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情况,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加强茶叶管理、品牌创建、拓宽营销渠道、强化主体培育、深化茶旅融合等促进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婺源县境内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82.5%,是一个“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农业县。婺源产茶历史悠久,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近年来,该县立足茶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人文优势,  相似文献   

12.
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婺源茶产业迅速发展,茶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促进了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生态旅游观光茶业、茶文化产业、茶叶深加工项目,已成为该县茶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王泽农教授为我国“路庄魁首”的婺源绿茶和“青胜于蓝”的婺源茗眉填写的赞美诗、词,是对江西绿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种、精堪的工艺和独特的品质作出的祥尽描述和高度的赞赏。笔者介绍两首赞茶诗、词的同时介绍了王先生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4.
婺源县产茶历史悠久 ,是中国绿茶之乡。婺源绿茶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1 999年全县茶园面积 1 3.2万亩 ,茶叶产量 60 0 0t,总产值 60 0 0万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 650t,产值 2 52 0万元。近几年来 ,婺源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依托本地的生态资源优势 ,开发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把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突破口放在开发“AA”级绿色茶叶和有机茶上进入 2 1世纪 ,人类日益关注地球生态环境保护 ,传统的工业文明正向生态文明转变 ,崇尚绿色消费已…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16~19日,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海茶业·茶乡旅游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农展中心举行。为整体展示江西绿茶品牌形象,提升江西绿茶市场竞争力,江西省组织了浮瑶仙芝、协和昌和婺源林生等20多家茶叶企业,以“江西绿茶”整体品牌形象在本届茶文化节上展示、展销。博览会期间,江西绿茶以其独特的醇香、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靓丽的外形包装,受到广大采购商和消费者青睐,取得了“五超”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婺源茶业资源的调查,从婺源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茶业经济对婺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分析入手,阐述了茶产业的全民性、社会经济性和发展潜力性。根据婺源的地理、生态、品质和产业基础优势,提出了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构想,并在对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婺源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在汉代,庐山就产茶,在唐代,浮梁是全国茶叶重要的集散地。狗牯脑茶1915年就获美国巴拿马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中,庐山云雾就是其中之一。1995年3月,婺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2009年农业部启动茶叶重点示范县名单中,有江西的婺源、浮梁、修水、遂川、上犹等地。  相似文献   

18.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各地     
湖南:通道县积极打造“低碳型”养殖业 湖南省通道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将生态养殖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来抓,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发展模式,全面打造“低碳型”养殖业。  相似文献   

20.
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9 180hm.,茶叶总产量5 800t,茶业总产值3.08亿元.笔者运用战略性分析模式--SWOT法,分析与评价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