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科技兴农,是指农业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使产学研一体化。通俗地讲,农科结合就是现代农业与科技之间的“联姻”,使农业攀上科技“高枝”,让科技接上农业“地气”。二者结合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联结度”和“融合度”。农科联姻不仅需要夯实结合基础,更需要结实链条,特别是通过推进科技兴农的制度创新,才能将科技成果落地,把实体经济做实。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商丘县农业银行为增强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坚持“政策与科学并重,信贷与科学联姻”的指导思想,积极支持科技兴农,累计发放贷款21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该行支持的水池铺乡万亩节水农业试验区,在最近的全国先进成果推广会议上,被列为全国农业节水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该行在支持科技兴农中着重抓住了以下四个环节:一、提高对支持科技投入重要性的认识和农金干部科技素质通过组织学习,提高干部职工对科技兴农及科技投入重要性的认识,把支持科技兴农列为农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初将支持科技兴农的任务、重点和措施等,专门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科技扶贫揭西县的对口单位,多年来,省农科院始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科技兴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定,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把扶持揭西县开展科技兴农、加强农科培训、推动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不遗余力地抓好对口帮扶工作.从1987年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先后选派25名科技人员到揭西县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挂职工作,派出一大批专家到揭西县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的科技兴农、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全县农业生产、科技进步和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姚祎  毕亚玲  赵蕊  张轶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8):141-143,146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作为农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实践教学需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与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互联网科技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实践教学概况及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据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消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通过1年多的实施,筛选出适合福建省热区气候条件的莲雾新品种"农科1号"和"农科2号",应用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繁育优质纯正的种苗8万多株;研发出"心情莲雾"疏果蜜饯系列等高付加值的加工产品,保证了莲雾高优栽培关键技术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入春以来,辉南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包保等方式,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落实春季田间管理措施,当好农民种田"顾问",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使全县41万亩水田、80万亩旱田按农时高质量披上绿装。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把今年的备耕和春耕生产与全县开展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科惠民,为农民办实事做为工作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农科专门人才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主渠道。开展农业继续教育,解决我国农业科技队伍中存在的年龄断层知识老化问题,是提高农业教育投资效益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科技兴农、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等重大政治、经济目标的实现。当前的重点是对中青年农科专门人才实施规范化的农业继续教育。对中、高级农科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应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和省以上农业科研单位来承担。当前,发展农业继续教育,必须强化运行机制,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近日,《经济日报》报道一则消息:河北省易县与20多家农业科技单位联姻结缘,60多位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教授被聘为常年技术顾问,走出了一条“县校”携手、科技兴农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这套口袋书是为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用,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新技术及时有效送到田间地头,更好地使"科技兴农"落到实处而编写的。丛书筛选凝练了国家科技计划农业项目实施取得的新技术,旨在方便广大农民朋友利用现代农业科学知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28日,由传化集团开发、模式新颖的农科示范园"绿科秀"和线上涉农产业社区"绿科邦"在萧山科技城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启航式,正式启动涉农科技招商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启航式上,杭州传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CEO成军表示,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的创新。因此,新型生产资料的厂商和科研单位需要与农场、合作社建立深度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新技术;应当将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新技术汇集起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包",系统化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他还表示,目前初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农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农科高校开设《电影鉴赏》课程应与农业学科优势专业相互渗透,走"农"、"艺"结合教学之路。兼顾"以人为本"与"以农为本"选取教学内容,加强审美教育沟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培养学习能力,革新考核办法,激发农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能力、拓展科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农业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入手,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江苏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试点经验,提出由政府牵头,将农业技术成果集中进入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展示,建立"农业技术成果超市",使公益性农业技术成果从"无形"转变为"有形",突破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瓶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3.
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在科技兴农过程中加强情报工作必须树立“大农业”需要“大科技”的观点;农业情报工作应当体系化和制度化;制定农业情报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业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技兴农是以科学技术振兴农业为目标的庞大系统工程。实施该项工程的主体由农民、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科技兴农系统的最佳运行机制是主体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行动,共同作用于客体,使科学技术与其它客体要素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为科技和农业  相似文献   

15.
科技兴农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农业发展战略。然而,农业科技的进步之路也是坎坷之路,科技兴农来之不易、坚持更难,目前无论在科研攻关、成果运用、体制机制诸多方面均存在许多障碍。结合湖南农业实践,提出选择合适技术路线,提高资源利用率;寻求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转化率;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保障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基层科技用成功范例阐释着山区县科技工作的辉煌,演绎着科技惠及民生的无穷魅力,解读着基层科技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汤阴县坚持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以"一区"带"四区","四区"促"一区",实现了"五区"互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国家农业科技年以来,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编辑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及所属研发实体北京中农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科技兴农活动,在各级涉农部门宏观引导的协调组织下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入部分省市、地区,组织数十辆科技兴农下乡"直通车",把信息、资料、书刊、光盘发放到部分农民手中,变传统无形的科技讲座为有形的技术资料、书刊、光盘科研成果转化进村入户一体化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入户率、覆盖率,让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道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进行了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农业肥料方向等宣传,土壤改良、平衡测土施肥等技术讲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环保意识,为所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鲜花港成为农科城"一城"、"二区"、"百园"、"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鲜花港围绕花卉产业链建设的科技需求,通过文化、科技、创意与花卉产业的结合,打造以国际会展交流为品牌、以品种与技术创新体系为依托、以龙头企业总部聚集为特征的花卉服务产业基地,成为展示农科城风采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科院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这种全新思路来开展科技兴农工作,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为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使科技示范县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和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农科院自身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历经从农业1.0至农业3.0共3个阶段,每一次农业生产变革,都伴随着农业与新技术的结合,科技与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农业4.0已崭露头角。乡村振兴战略、"四化同步"对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业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旨在通过对农业1.0到4.0的演变过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需求、农业产业模式新的转变进行简要梳理,对我国农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适应新形势的"新农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就"新农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