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准确预测不同区域杂交中稻开花期与自然极端高温发生期相遇的概率,有利于制定当地水稻生产避险高产稳产技术。以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杂交中稻开花期受自然极端高温伤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建立的基于经度(x1)和海拔(x3)预测水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的回归模型,F值为13.25**~13.56**,决定程度高达0.8688~0.8715。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2年在6个生态点的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62~0.8641,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83%~1.18%,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x2、海拔:x3)预测≥35℃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好的生产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的重组自交系(RIL)F8和F9群体为研究材料,在4种海拔条件下连续两年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单株结实率与单株特定位颖花结实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结实率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r=0.9011~ 0.7364),在低温冷害条件下,单株结实率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无冷害条件;单株结实率和特定位颖花结实率与穗抽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分析表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可以替代单株结实率作为孕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指标,而穗抽出度可作为孕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世永  李经勇 《再生稻》1995,(1):108-110,84
经1990-1993年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筛选和对筛选出的主要品种进行施期及施量对再生稻产量效应试验。其结果表明,于中稻齐穗后15天和再生稻始穗期喷施种子剂,植宝素,920,细胞分裂素,春光丰收素,宵宝和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只喷表水比较,再生稻产量效应达极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4.
以覆盖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的123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将6月30日-7月29日每10天为1段分3个时段对水稻进行低温处理,以研究冷害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证实了低温对水稻冷害的时段效应;第一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一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体现了水稻应对低温的生态区效应。这对黑龙江省抗寒水稻品种的选育以及抗寒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期对C两优34156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和农田资源,以C两优34156为材料,进行了C两优34156不同播种期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34156在湖南省中方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最佳播种期为3月21—26日,头季产量均高于10.78t/hm2,再生稻产量均在5.20t/hm2以上,两季总产均超过16.00t/hm2。4月5日以后播种,再生稻虽然仍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因齐穗期已迟于当地的安全齐穗期,生产上受寒露风影响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施氮的农学利用率是促芽肥的1.31~3.35倍;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与库源结构关系密切;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建立了根据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氮量(y)的回归方程(y=-25.733x+1212.4,r=-0.9534*)。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7个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分别在7个地区种植,利用HPLC技术分析所收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以期获得种子中的异黄酮积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7个地区中各品种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不同,山西最高(2492.3μg/g),湖北最低(763.4μg/g)。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变异系数也不同,吉林3号变异系数最高(49.4%);张家口黑豆最低(33.5%)。7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最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各品种与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且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9**)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芽肥的适宣施氮量蔡亚港,李凌,方各海(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材料与方法试验设0、6、14公斤/亩4个氮素水平化肥品种为尿素,按含氮46%计算,于头季稻齐穗后20日施下,三次重复,随机区排组列,计12小区,每小区面积40平方米。水稻品种汕优63,...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方法,基于滁州市2005-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对应气象资料,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分析法(GRA)确定小麦赤霉病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作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输入向量,再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R模型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g,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同时针对本地不同小麦品种,构建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的PSO-SVR分模型,应用3种模型对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拔节期至灌浆期是影响滁州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时段,各生育时期内降水量、雨日数、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与赤霉病有高关联;PSO-SVR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起报时间越接近灌浆期,其预测精度越高,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最高达0.68,均方根误差最小为9.55%;按照不同小麦品种构建的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原PSO-SVR模型,其中最迟起报时间的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较原PSO-SVR模型减少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施氮效率,2009-2016年以杂交中稻品种Ⅱ优7号、渝香优203、川香优9838、蓉18优1015为材料,在我国西南稻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氮量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对稻谷地力产量的影响及其与高效施氮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地力产量受土壤供肥能力影响较大,在西南区4个省(市)的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变幅为5 251.4~8 559.2 kg/hm~2,4个品种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73.55%~83.67%;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为80.05%,建立了稻田地力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回归预测模型,决定系数76.77%~99.99%。指出地力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呈显著正效应,与海拔、全钾和有效磷呈极显著负效应。西南稻区土壤氮供应不足,需要补施氮肥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施磷肥和施钾肥不是西南稻区水稻增产的主攻方向。建立了水稻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与地力产量的回归预测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66.68%和65.46%。稻田地力产量从5 250 kg/hm~2到9 000 kg/hm~2,相应的氮高效施用量为192.21~74.46 kg/hm~2、氮高效施用量的农学利用率为19.88~4.51 kg/kg,可作为指导大面积高效施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型品种每穗粒数增幅更大;高桩与中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以高桩处理最大,而低桩再生型品种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大;高桩再生型品种灌浆期光合速率以中、高桩处理较大,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齐穗期以高桩处理最大,齐穗后10 d和20 d以中低桩处理较大;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作物生长率以高桩处理最高,而中高桩、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低桩或中桩处理最高;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强,而高桩再生型品种表现相反;高桩再生型品种茎鞘碳水化合物转运率以高桩处理较高,而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中、低桩处理较高。可见,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与品种的再生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硒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Na_2SeO_3为供硒源;设置0、5.625和11.250 g/hm~2三个硒肥施用量,始穗期、齐穗期和始+齐穗期三个施硒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叶面喷施Na_2SeO_3的处理再生稻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始穗期喷施Na_2SeO_3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提升但并不显著;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2.59%和5.50%,始穗期+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4.83%和7.08%;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产量最高,为5533 kg/hm~2,叶面施用Na_2SeO_3能增加再生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齐穗期施用11.250g/hm~2 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值为61.37%;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垩白粒率最低,且显著低对照组,最低值为9.37%。【结论】研究表明,施用Na_2SeO_3能提升再生稻产量,改善再生稻米品质,提升再生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Na_2SeO_3再生稻产量达到最高;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 Na_2SeO_3再生稻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2个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的源库特性和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季LAI为头季的1/3左右,再生稻单茎叶面积约为头季稻的1/7~1/3,头季总库容约为再生季的1.5倍,再生稻粒叶比约为头季稻的1.5~2倍;(2)头季稻较大的粒叶比对高产有利;头季稻成熟期LAI较大、粒叶比较小、成熟期单茎鞘干质量较大、茎鞘物质输出率高,有利于再生稻的高产;(3)再生季齐穗期LAI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对高节位再生稻而言,齐穗期单茎叶面积与单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叶比与结实率呈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再生稻,特别是高节位再生稻,其源库关系属增源增产型;(4)陆18S/53159、康两优2054、培矮64S/E32和培两优500再生季产量较高,均在5200 kg/hm2以上。综合考虑再生季产量与两季总产,在2002年气候条件下,长沙地区最适于再生栽培的杂交稻是培矮64S/E32,其次是康两优2054和T98A/259。  相似文献   

15.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20个中稻品种(或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 ,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16.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水平下气象因子对两种水稻热值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两种水稻类型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的热值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热值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存在着动态变化。两种水稻的热值最低值出现在幼穗分化期,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或开花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的增高,水稻的热值也增加,表明水稻的热值是一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外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的动态变化指标。无论氮素水平的高低,光照因子(总日照时数、平均日照时间)对两种水稻有负影响效应。温度日较差对热值有正影响效应,且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雨量与雨日的正效应起修饰作用。最低温度对热值具负影响作用,表现出大的变异系数。实际测定早稻的平均热值为17058 J/g,晚稻为16978 J/g,说明早稻的热值要高于晚稻。气象因素分析表明对于早稻感温型品种来讲,温度效应对热值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日照对于热值的影响效应,而温度和日照对晚稻的热值影响效应要大于降雨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组合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解析了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环境条件(生态条件和土壤基础肥力)次之,施氮的作用最小。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基因型与施氮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胶稠度,地点与施肥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整精米率。Ⅱ优7号在高海拔、低经度、土壤高有效钾和高有效氮条件下,渝香优203在高海拔、土壤高有效氮、低有机质和低全磷条件下,米质较好。并分别建立了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稻米的直链淀粉、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度、长宽比与地理位置、土壤基础肥力及施氮水平关系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早稻父本996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4628(耐冷性弱)和丰源B(耐冷性较强)为对照,采用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对两系杂交早稻父本996孕穗期和开花期的耐冷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996孕穗期低温处理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4628,结实率下降值和低温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品种4628;996开花期低温处理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丰源B和4628,结实率下降值和低温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丰源B和4628.说明996孕穗期的耐冷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4628,开花期的耐冷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4628和丰源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