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通过直接观测、石蜡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及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的叶片形态、外表皮和内部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叶面积平均值为30.1 cm2,属于大叶种;叶形指数平均值为2.8,为长椭圆形.叶质厚且硬脆,叶面微隆起,其芽叶肥硕,茸毛密且较长,百芽重121.3 g;茸毛以芽头最密,随成熟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4.
汝城白毛茶对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星辉  宋双良 《茶叶科学》1997,17(2):235-239
汝城白毛茶是一个由野生毛叶茶(Cameliaptilophyla)驯化栽培后开发的新绿茶产品。用该茶对64例高脂血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汝城白毛茶和普通绿茶(对照)均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它们在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和β-脂蛋白4个指标上的效果差异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前者比后者效果更好、更快,两种茶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汝城白毛茶的降脂作用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也无明显副作用,但停饮后与其他降脂药物一样,其降脂作用消失。本试验提示,供试的两种绿茶对减肥均无效。  相似文献   

5.
以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为试验对象,研究高温下遮阴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可有效降低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的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提高幼龄茶树成活率,并降低后期补苗成本。其中,以8针遮阳网遮阴处理效果最显著,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较不遮阴处理降低57.65、41.77个百分点,成活率提升43.68个百分点,每666.7 m2补苗成本降低58.44%。综上所述,认为在原生境外移植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后,加以8针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可显著提升汝城白毛茶的移栽表现及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6.
叶乃兴 《福建茶叶》2010,32(10):44-46
<正>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黄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1白茶、白叶茶(黄叶茶)和白毛茶概念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8.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类群Ⅰ嘌呤生物碱总量及构成接近于常见茶树品种;类群Ⅱ嘌呤生物碱较高,且主要由咖啡碱...  相似文献   

11.
湖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湖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品种创新研究的主要成就,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茶树资源与育种工作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武夷山地区36份茶树种质资源样品为试验样本,通过测定样品中L-茶氨酸(L-Th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碱(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8种组分的含量,分析武夷岩茶初制加工中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之间、鲜叶和毛茶之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6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发现各类群间GA、EGC、EGCG和儿茶素总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毛茶与鲜叶各内含成分的转化保有率发现,经过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后,L-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的损耗率不超过20%,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没食子酸含量平均提高了40%以上。研究为了解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稳定茶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6份有代表性的陕西茶树资源材料,从121条SCo T引物中筛选出3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陕西省50个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SCo 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条引物可检测到4~17个等位位点,平均为11个,38条SCo T引物共扩增出414条DNA片段,其中40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96.62%。每个SCo 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6~0.99之间,平均为0.9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9~0.71之间。研究表明,SCo T标记可以用来对茶树进行遗传基础研究,基于SCo T标记的陕西省主要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氮元素是茶树重要的矿质养分,是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茶树对氮肥的利用率不仅与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不同茶树品种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和氮肥对茶树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探讨氮元素对茶树生长和生理活动的影响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茶树氮肥...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树镁营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中心原子,直接参与茶树茶氨酸合成等酶促反应,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形成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然而,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普遍缺镁的酸性红壤区,且茶园镁肥投入相对偏低.因此,茶树镁营养机制研究和茶园镁营养管理对促进茶叶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茶园土壤镁供给、茶树镁营养需求、镁营养调控茶叶品质形成、镁素与其他养...  相似文献   

18.
叶籽两用茶树种质的研发利用对于茶产业结构调整、茶园综合效益提升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深入研究现有茶树种质与茶籽相关性状特征,可为叶籽两用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基础信息.从福建、云南和湖南采集了31份同年结实茶籽,对种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茶籽含油率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从茶籽油脂中检测到10种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