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将50头28日龄体重8 kg左右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栏,分别在第60、90、120、150、180日龄饲喂前,从每栏随机挑选5头猪,每头采取100 g左右的新鲜粪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22个门、42个纲、74个目、119个科、321个属和579个种,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为主要优势菌门,不同时期的特异菌群显著差异;对丰度值前30的肠道菌群与血液免疫抗体浓度进行相关性关联分析发现,IL-2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L-6浓度与14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G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M浓度与11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A浓度与26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表明,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采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国明 《猪业科学》2006,23(3):14-16
本文主要从猪采食行为及其发生机制、目前国内研究采食行为的仪器及工作原理、猪采食行为特点、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猪采食行为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可维持体内平衡、调节免疫系统、促进发育,在宿主生理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以鸭为模型,通过对卵黄吸收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鸭胚胎整个肠道进行16s rRNA测序,研究了卵黄吸收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定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鸭胚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其中粪杆菌、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为核心菌属,且这些肠道微生物主要参与营养物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信号传导、膜转运。说明在鸭胚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微生物均有定植,并随卵黄吸收和肠道发育发生变化,可为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禽类胚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约克夏猪采食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约克夏仔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可供大约克夏猪的培育和饲养管理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情况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17头平均体重为(30.26±2.19)kg的健康生长猪,随机平均分到9个测定站,每个测定站采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分别对采食行为和舍内温湿度进行记录。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06:00—09:00和15:00—19:00 2个时间段内的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1:00—04:00(P0.05),其采食行为的52%以上都发生在这2个时段;温度、相对湿度及其互作能极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单位体重采食量、采食时间(P0.01),温湿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单位体重采食量(P0.05)。综上,湿热环境对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其采食行为呈现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6.
朱良  罗凤珍  田增 《湖南饲料》2010,(3):27-28,45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总结了其采食规律,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猪的行为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母猪60头,采用美国Osbem奥斯本工业公司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kg体重大约克生长母猪,其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kg;平均日增重为(1.68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7.
曹东  辛金鸽  曾燕  倪学勤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23):115-120+137-138
为了研究性别对巴马小型猪粪便微生物组成及丰度的影响,试验以10头雄性和10头雌性试验用巴马小型猪作为试验对象,收集新鲜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并对预测的代谢通路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雄性巴马小型猪和雌性巴马小型猪之间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雄性和雌性巴马小型猪的核心菌群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雄性的核心菌群为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5.81%)、颤螺菌属(Oscillospira,4.62%)、密螺旋体属(Treponema,4.14%)、梭菌属(Clostridiaceae_Clostridium,2.73%)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2.58%),雌性为颤螺菌属(5.23%)、密螺旋体属(4.9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3.74%)、SMB53(2.35%)及梭菌属(2.12%)。在门水平上,雌性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丰度显著高于雄性(P<0.05);在...  相似文献   

8.
饲喂次数对育肥猪与采食有关行为规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行为的影响.选择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01±0.96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猪,单栏饲养.3个处理分别为:(1)日饲喂2次,(2)日饲喂3次;(3)日饲喂4次.采用瞬时记录法,在采食期间观察,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育肥猪采食期间,日饲喂2次比日饲喂3次、4次有更强的采食动机,单次采食概率大,行为规癖较少.  相似文献   

9.
以16S rRNA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微生态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胃肠菌群对于宿主的健康和生产成绩非常重要。依赖于以细菌分离培养为主的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深入研究的需要。近些年围绕16S rRNA发展起来的分子方法在肠道微生态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将就这些方法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行为的影响。选择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01±0.96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猪,单栏饲养。3个处理分别为:(1)日饲喂2次;(2)日饲喂3次;(3)日饲喂4次。采用瞬时记录法,在采食期间观察,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育肥猪采食期间,日饲喂2次比日饲喂3次、4次有更强的采食动机,单次采食概率大,行为规癖较少。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微生物与杜洛克猪早期体重的关系。从91头80日龄杜洛克公猪中根据个体体重排序选择体重较轻(lighter body weight,LBW)的9头猪和体重较重(heavier body weight,HBW)的9头猪。通过对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了HBW和LBW组猪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和预测功能。结果显示,HBW和LBW组之间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仔猪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门为厚壁菌门(HBW和LBW组分别为65.62%和66.57%)和拟杆菌门(HBW和LBW组分别为30.87%和29.80%),核心菌属为普雷沃菌属(HBW和LBW组分别为23.82%和20.84%)、乳杆菌属(HBW和LBW组分别为9.11%和16.55%)、未分类的瘤胃菌科(HBW和LBW组分别为10.32%和9.98%)和未分类的毛螺菌科(HBW和LBW组分别为6.33%和4.53%)。PCoA分析显示,肠道微生物在杜洛克仔猪个体之间差异较小,但两组间在微生物组成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的菌属。在属水平上,HBW组猪中北里孢菌属、g_norank_o_Tremblayales、未命名的丹毒丝菌属、未分类的普雷沃氏菌科和粪芽孢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LBW组(P<0.05),棒状杆菌属在LBW组中的丰度显著高于HBW组(P<0.05)。此外,KEGG通路差异分析发现,倍半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通路、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及安沙霉素类合成的途径显著富集于HBW组(P<0.05),分泌系统途径显著富集于LBW组(P<0.0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猪早期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和猪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影响猪的健康和发育,当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会造成猪腹泻并引起炎症反应,因此肠道微生物对猪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肠道微生物在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和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屏障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探讨了目前肠道健康研究的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猪肠道健康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with early-stage weight in Duroc pigs.80 days old weaned piglets with Lighter body weight (LBW,n=9) and heavier body weight (HBW,n=9) were selected from 91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ir body weights ranked.Fecal samples from piglets in the early grower phase were performed for microbial diversity,composition and predicted functionality by sequencing the V3-V4 region of 16S rRNA ge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Alpha diversity between HBW and LBW groups(P>0.05).The two dominant phyla detected in both groups were Firmicutes (65.62% and 66.57% in HBW and LBW groups) and Bacteroidetes (30.87% and 29.80% in HBW and LBW groups).Four dominant genera were Prevotella (23.82% and 20.84% in HBW and LBW groups),Lactobacillus (9.11% and 16.55% in HBW and LBW groups),norank_f_Ruminococcaceae (10.32% and 9.98% in HBW and LBW groups),and norank_f_Lachnospiraceae (6.33% and 4.53% in HBW and LBW groups).PCo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mall 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es among Duroc piglets,whereas,some weight-associated microbial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between HBW and LBW groups.At the genus level,the abundance of several genera,such as g_Kitasatospora,g_norank_o_Tremblayales,g_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g_unclassified_f_[Paraprevotellaceae] and g_Coprobacillus,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BW group than in LBW group (P<0.05).The abundance of Corynebacterium in LBW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BW group (P<0.05).Moreover,the KEGG pathway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squiterpenoid biosynthesis,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ascorbate and aldarate metabolism,and biosynthesis of ansamycin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HBW group (P<0.05),however,the secretion system pathway was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LBW group (P<0.05).These results might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st-microbe inter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early stage piglets and would be useful in contributing to healthy pig breeding.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养模式对哈萨克马肠道菌群有何影响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比自由放牧和圈养状态下哈萨克马粪便菌群组成和标志物种,揭示哈萨克马肠道菌群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波动性变化。采集自由放牧和圈养条件下各5匹哈萨克马的新鲜粪便,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哈萨克马肠道菌群组成、功能途径等。结果显示,放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圈养组(Shannon指数,P<0.05;Simpson指数,P<0.01);放牧组标志物种显著多于圈养组。在门水平上,放牧组和圈养组的厚壁菌门(76.10%;78.08%)和拟杆菌门(17.16%;15.72%)丰度较高,均占总菌群的93%以上。在科水平上,放牧组以分解/发酵纤维素的菌群(瘤胃球菌科,30.44%;毛螺菌科,21.96%;艰难杆菌科,4.86%)为主;圈养组中分解/发酵纤维素的瘤胃球菌科(28.73%)和毛螺菌科(14.51%)以及消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链球菌科(15.08%)为优势菌科,且链球菌科的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对功能基因序列进行功能注释时,77.44%的序列被注释为“代谢”。结果表明,由不同饲养模式介导的两组中,自由放牧组菌群多样性高于圈养组,且菌群消化类型更为统一,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整体性差异,这些为进一步研究哈萨克马肠道菌群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野生达乌尔黄鼠诱导冬眠期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诱导冬眠期间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如何发挥其功能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适应性喂养14 d后,将8只野生达乌尔黄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养于室温,诱导冬眠组饲养于4℃无光照环境,2组均饲喂标准鼠饲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与粪便微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寻找与猪生长速度相关的微生物菌群。【方法】 选取50头出生重相近的仔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生病猪及时转出试验组,125日龄时按体重由高到低排序,把体重最高和最低的4头猪分别分为体重高(51.30 kg±2.57 kg,HW)、低(36.90 kg±2.50 kg,LW)组,通过16S rRNA测序,对125日龄生长育肥猪的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群落组成及与生长速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HW和LW组中能够明显区分菌群结构。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表明,HW和LW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螺旋体门,优势菌属为密螺旋体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未被培养菌属Muribaculaceae菌。LW组中拟杆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W组(P<0.01),纤维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HW组(P<0.05),而髌骨细菌门丰度显著低于HW组(P<0.05)。对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进行差异分析发现,HW组检测到16个特有菌门,LW组检测到1个特有菌门和24个特有菌属。将肠道菌群与生长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共发现10个菌门,18个属与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呈正相关,7个菌门和12个属与BW和ADG呈负相关。【结论】 相同日龄不同生长速度的猪粪便微生物的区系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菌群可能对猪的生长速度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研发益生菌和提高猪生长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不同粪菌液处理方法对其菌群活性及存活菌群物种组成的影响,为猪粪菌移植(FMT)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共设置7个试验组制备粪菌液:静置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S)、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S)、离心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C)、离心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C)、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NS)、甘油+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GNS)和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NFS),在37℃厌氧培养箱中平板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从FS、FFS、FC和FFC 4组中根据菌落形态随机挑取87个单菌落纯化后进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结果表明,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新鲜粪菌液时,粪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离心组显著低于静置组(P<0.05)。但冷冻粪便使用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的菌悬液,其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静置还是离心方法制备粪菌液,新鲜和冷冻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粪菌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对活菌的组成也无显著影响。使用静置法制备粪菌液时,FS、NS、GNS和NFS组间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静置方法制备粪菌液时,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粪菌活性及其活菌组成均无显著影响,这为大样本、长距离猪粪菌移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与免疫器官,维持肠道健康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的认知,猪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正逐步成为热点。目前,尽管对某一生长阶段猪的肠道微生物组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但仍缺乏有关商品猪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肠道微生物组动态变化的全面纵向研究。而从出生到出栏,猪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肠道微生物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发育过程。作者综述了猪哺乳期、断奶期、育肥期和妊娠期等从出生到育肥过程中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组的纵向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断奶期;另一方面,虽然肠道微生物组成随着时间始终在不断变化,但仍有一部分优势菌是一直存在的,这部分优势菌被称为核心菌群,而只在特定时期才出现的菌只是胃肠道中的"过客",也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肠道微生物组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饮食、环境、抗生素使用等,其中饮食对塑造肠道微生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可为理解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改善猪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6S rRNA基因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应用16S rRNA基因作为靶基因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并指出应用16S rRNA基因在乳酸菌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