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去年秋季高温的影响,小麦条锈病和油菜菌核病在湖北省见病早,病点多。小麦条锈病在主产麦区的南漳、谷城、枣阳、宜城以及十堰的竹山等县(市)于去年秋苗就已经见病,见病最早时间为11月中旬。立春后湖北省气温回升较快,加之天气预测春季鄂北雨水偏多l一2成,总体气象条件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利。结合全国西北、西南菌源区普遍发病的情况,预计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将会在鄂北、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达到中等偏重至大发生,流行高峰期将出现在气候回暖的3、4两个月。油菜菌核病的子囊盘萌发早、菌源广。今年2月调查,各地区域测报站均见子囊盘,属偏早偏多年份。据荆州市植保站2月26日调查,菌核病子囊盘已经大量萌发,水、旱田平均1.2个/m^2,旱地重茬田达到6个/m^2,2月25日荆州区定点埋藏菌核子囊盘大量萌发;2月27日公安县调查平均子囊盘3.3个/m^2,今年子囊盘萌发时间比去年早6天左右。由于去年秋播旱情较重,播栽期拉长,今年油菜的长势极不平衡,早播油菜2月下旬就已开花,迟播、迟栽油菜盛花期将延迟至3月中下旬,花期拉长,与降雨时段吻合的机遇增大,有利菌核病的侵染。据气象部门预报3-4月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雨量偏多,气温略高,将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此外,今年春季冷暖幅度变化大,倒春寒天气容易引起苔花期油菜冻害,对油菜菌核病发生有利。预计油菜菌核病在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等油菜主产区大发生,鄂西北、鄂西南等分散产区中等发生,侵染盛期在3月中下旬。据此分析,“两夏”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相当严峻,为此,湖北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就抓好今年夏收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发出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和越夏.它是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菌核在每年3月~4月萌发,产生子囊盘.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0年系统观察,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高峰出现在4月上旬。油菜3月中旬叶片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4月中旬茎杆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选用抗耐病性好、丰产性优的品种;开展轮作换茬;盛花期去除中下部病黄老叶等,减轻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是用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2.5%扑海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掌握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100%时喷药。轻发生年份适期内用药1次,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并隔后5~10 d用药2次。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菌的有性体——子囊孢子,在该病害发生中起决定的作用。产生子囊孢子的子囊盘与土层温度有关,本地区2月下旬和3月上旬土层温度回升快,始见期就早;而且萌发的多少与土层的深度有关,土表与深层中的菌核产盘量少,表土层(2~3cm)中最多。通过田间子囊孢子的捕捉与花瓣带菌率的测定表明,本地子囊孢子出现有两个高峰,一个在4月初,另一个在4月20日左右。阳光和某些刺激物质有关。对人工诱发与田间捕捉的子囊孢子进行了形态比较。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菌的有性体--子囊孢子,在该病害发生中起决定的作用.产生子囊孢子的子囊盘与土层温度有关,本地区2月下旬和3月上旬土层温度回升快,始见期就早;而且萌发的多少与土层的深度有关,土表与深层中的菌核产盘量少,表土层(2~3cm)中最多.通过田间子囊孢子的捕捉与花瓣带菌率的测定表明,本地子囊孢子出现有两个高峰,一个在4月初,另一个在4月20日左右.阳光和某些刺激物质有关.对人工诱发与田间捕捉的子囊孢子进行了形态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 一、发生情况 1.菌核病 菌核病在我地常年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0%~20%,重病达50%。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温8~20℃,湿度70%~80%菌核大量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以孢子侵入花瓣和老叶为害,以后病部长出的菌丝通过接触传染为害茎杆。  相似文献   

7.
1.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对溫、湿度及雨量的要求比較严格。当春季气溫在8℃以上(以11—18℃为最适)相对湿度在80%;以上,降雨量充沛(月积雨量为60—100公厘左右)时,即可萌发形成了囊盘。此三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不能同时得到滿足时,萌发即受抑制。溫度在21—25℃以上,虽雨湿适宜,其萌发也受抑制。湖南地区在常年情况下,病菌子囊盘多在3月上旬始見,中旬或下旬盛发,如果冬末春初气候溫暖、雨湿适宜时,菌核萌发期可提早一月左右。秋末冬初,由于干燥低湿,菌核极少萌发,菌核的大小,埋土深浅以及入土期的长短对菌核的萌发期迟早有影响,测报时需加注意,一般以入土0.3寸为宜。2.油菜菌核病的寄主范圍在湖南已发現者有16科43种,其中蛇床子、牛繁縷、黄鹌菜、剌儿菜、艾、小旋花、油迭子草、石龙蕾、大蒜、蔅草、棒头草、燕麦、水苦荬、益母草等,过去在我国尚无記載。3.湖南地区甜油菜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盛发。胜利油菜始病期与盛发期比甜油菜迟約一周至半个月,苗期尚未发現感染。油菜在謝花結果及成熟初期最感病,此时如气溫在15—18℃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晴时雨最适发病,其中任一因素不适时,病害发展亦受抑制。4.病菌子囊盘形成的迟早与数量对油菜叶片发病迟早及受病率的关系密切。病叶增长的高峰与子囊盘增加的高峯相对形成而病叶上的菌絲则为继續在株間蔓延、在油菜莖稈上进行再侵染的主要工具。5.稻田种油菜較旱土种油菜发病輕,旱土連作較轮作发病重,播种过早、过密、偏施氮吧、排水不良,以及移栽技术不良引致成株倒伏者发病重。6.湖南所种甜油菜中以七星劍、洞口油菜、常德南京籽、浠水油菜一般表現較抗病。胜利油菜中早熟品种的抗病,在各地表現和一致。7.每年2—4月气候条件以及子囊盘萌发始盛期和油菜底叶发病与菌絲生长情况是短期測报本病发生与流行的根据,其中又以当时的溫度与降雨量为主。8.大面积防治油菜菌核病应采取綜合措施:开花前作好預防工作,注意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水旱轮作,进行塩水(比重1.05—1.09)选种,消除菌核,适期播种(甜油菜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胜利油菜以9月中旬为宜),合理密植(一般每亩种20000株左右),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与清沟排水等;至花期,狠抓测报,結合去除黄、烂底叶及无效分枝,及时噴药, 以撒施賽力散、消石灰(每亩用1∶20—50斤,手撒)或西力生、消石灰(用量同前),以及石灰、硫黄粉(每亩用2∶20—40斤,手撒)收效大。甜油菜一般在3月中旬—下旬各施一次即可,流行年可在4月上旬增施一次。胜利油菜喷药期可較甜油菜抑后一周,菜喷三次。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杀菌剂对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子囊盘的杀灭效果,采取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对7种常用杀菌剂的药效以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供试7种杀菌剂均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并对子囊盘有显著的杀灭效果,田间防效均达到70%以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潮湿状态下菌核萌发率达到64.4%,干燥状态下能够存活但不能萌发,水淹状态下菌核死亡率达到90%以上,在药剂处理条件下虽能存活但萌发率较低;杀菌剂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埋土深度大于7cm很少萌发子囊盘,小于4cm能够较好萌发;使用杀菌剂土表喷雾处理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其抑制率达到66.7%以上,但随埋土深度增加对菌核萌发抑制率明显降低。说明多菌灵、百菌清、菌核净及甲基托布津均可作为今后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杀灭子囊盘的较理想药剂,同时采取稻-油轮作、播栽前土壤深翻或土表药剂处理,能显著降低田间菌源量,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防治两种类型油菜的菌核病均优于子囊盘形成始盛期和盛末期的效果,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就是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期.以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高峰期作为防治指标,可统一不同类型油菜或不同生育期的油菜防治菌核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细辛核盘菌 Sclerotinia asari Wu et C.R.Wang.在罹病细辛的地上部及整个根部可以形成大量茵核;这些菌核能否直接萌发侵染或形成有性世代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中心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细辛核盘菌的菌核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直接萌生菌丝体而发生侵染;而它的主要萌发形式是产生子囊盘,由于子囊盘的产生对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萌发机率较低,而且其子囊孢子因受树叶阻隔,也不易放射传播。菌核可在春秋两季萌发,但秋后因天气寒冷,只能形成子囊盘柄,不能出土,春季子囊盘出土起始于4月15~20日,终止于5月20日左右。子囊孢子放射起始于4月26日,终止于5月19日。子囊孢子的寿命为48小时至33天,子囊孢子以在细辛汁液中最易萌发,并只能从叶部伤口侵入,致病力较弱,构成初侵来源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排除有性世代的空气传播,细辛菌核疫病则应确定为捡疫性病害。根据 Adams 和 Ayers(1979)报道,有许多 Sclerotinia SPP 的子囊孢子可以藉风力传播而产生侵染,杨新美(1961)、H.J.Willetts et J.A.—L Wong(1980)等也报道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的主要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而 S.minor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侵染致病。细辛核盘菌能够在病田中产生大量菌核,但它究竟能否萌发产生侵染或产生子囊孢子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为弄清这个问题,作者从1979~1984年对细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有性世代的产生及其侵染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油菜生育期偏早,菌核病主发区菌源量大,田间子囊盘密度较高,子囊盘盛发期与油菜盛花期同步时间长,前期油菜主产区多降雨过程,田间湿度大,加之感病品种比例高,这些条件均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为害。预计全国秋播油菜菌核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800万亩。其中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偏  相似文献   

12.
<正>1栽培模式温室樱桃萝卜—香菜—油菜—番茄种植模式。2茬口安排第1茬香菜于9月10日-12月播种,1月上旬-2月上旬陆续采收;第2茬油菜分别于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在温室育苗,1月上旬-2月上旬定植在温室中,2月上旬-3月初分别采收上市;第3茬番茄于12月中旬在温室中育苗畦内播种,1月中旬分苗,3月初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到7月底-8月初拉秧;第4茬樱桃萝卜于8月10日播种,9月10日上市。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萌发和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0~25℃,最适土壤相对湿度80%~90%,良好的通气条件。菌核的萌发不需要光,但子囊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核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的萌发,子囊盘柄的长度最长不超过8 cm。因此,秋季深翻灭茬,可有效防止第二年菌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菌菌核室内诱导子囊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 菌核经过6周以上时间的保湿冷冻处理后,放入温室里,诱导萌发和产生子囊盘.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诱导期间,如果不冲洗,一个月后菌核也不会萌发.隔10天或20天,用灭菌水冲洗一次,冲洗后20天左右,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能释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隔30天后冲洗,25天后菌核才萌发,但产生异常子囊盘,所释放的子囊孢子数也较少,冷冻处理6周至24周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的产生无显著影响.在室内人工接种时,根据这些结果如何使子囊孢子的释放与油菜盛花期相吻合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1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1)种植模式:温室油菜—豆角—香菜2)茬口安排:第一茬油菜于前一年12月初直播,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陆续采收;第二茬豆角于1月中旬播种,于2月中旬定植,于4月初开始采收至7月上旬拉秧;第三茬香菜于7月20日前后播种,于元旦前后陆续收获。3)经济效益:第一茬油菜亩产3 500kg,亩产值10 500元;第二茬豆角亩产1 750kg,亩产值4 375元;第三茬香菜亩产3 000kg,亩产值7 500元;三茬全计  相似文献   

16.
保山植烟区“三虫三病”发生规律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保山植烟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植烟区2014~2016年主要病虫害的动态监测,预测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结果表明:植烟区主要病害为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金龟子、烟蚜,其发生高峰期分别为青枯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黑胫病(8月上旬)、病毒病(7月中下旬)、斜纹夜蛾(在8月中旬)、金龟子(6月中下旬)、烟蚜(4月中旬和6月上旬)。建议结合植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scleotiorum) ,是道真油菜上的主要病害。近些年来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此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1 994年 ,全县发生 1667hm2 ,占种植面积 1 8%,为中等偏重发生年 ;1 995年发生 2 4 67hm2 ,占种植面积的 2 6%,为重发生年 ;1 996年发生 32 0 0hm2 ,占种植面积的36%,为大发生年 ,造成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3年全县油菜籽减产达 1 2 50万kg ,为了掌握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确保油菜安全生长 ,从 1 996年到 1 999年 ,道真自治县植保站承担了遵义市植保站油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研究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北京市通州区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行了一些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10种模式。1观光采摘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西瓜种植模式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667米~23000多千克,667米~2密度8000棵,产值3.00万多元。套种小西瓜,主要品种有京秀、京玲、L-600、黄晶1号等。2月上旬育苗,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667米~2密度900株。6月中旬-7月份收获,667米~2产2200千克,产值1.3万元,667米~2总产值高达5.00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番茄种植模式草莓品种及栽培管理同上。套种小番茄(绿宝石、小黄玉等),2月初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667米~2密度1500株。6月中旬开始收获,667米~2产2000多  相似文献   

19.
以展枝唐松草种子和2年生苗为引种材料,种植于北京房山地区,通过观测物候期、年生长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评价其在北京地区栽培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2种引种材料在北京地区生长表现适应.2年生实生苗萌发的嫩茎即可达到采收标准,种子籽粒饱满.(2)2年生及以上实生苗的萌芽期约在4月上旬,在萌芽后的10 d左右即可采收,初见花序期为6月下旬,盛花期在6月底至7月初,果熟期为9月中旬,地上枯萎期在11月中旬.(3)展枝唐松草在北京的病虫害发生较轻,防治容易.  相似文献   

20.
魏晓军 《新农村》2008,(6):15-15
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