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产甘蔗的植物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则以枯叶中的含量最高,Zn和Cu在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Fe在蔗蔸和根系中的含量最高,Mn和B在枯叶中的含量最高;大量元素N、P、K主要积累于蔗茎、青叶和蔗尾,其中蔗茎的累积量约占60%左右,青叶和蔗尾的累计量约占总吸收量的20%~25%;中量元素Ca、Mg、S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几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微量元素Cu、Zn主要累积在蔗茎中,约占总吸收量的60%~65%;Mn、B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3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5%以上,Fe在蔗蔸和根系、蔗茎中的累积量各占总吸收量的45%左右。甘蔗高产情况下每生产1 t甘蔗对各种养分的平均吸收量为N 1.81 kg,P2O50.36 kg,K2O 2.11 kg,CaO 0.91 kg,MgO 0.42 kg,S 0.50 kg,Fe 37.5 g,Mn 15.5 g,Zn 6.2 g,Cu 2.2 g,B 0.74 g;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20∶1.16。每收获1 t甘蔗从蔗地中带走养分数量平均为N 1.67kg,P2O50.32 kg,K2O 1.85 kg,CaO 0.58 kg,MgO 0.32 kg,S 0.47 kg,Fe 19.2 g,Mn 11.3 g,Zn 5.0 g,Cu 1.8 g,B 0.51 g。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特性,明确土壤养分对笃斯越橘叶片及根系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类型、水湿地无土壤类型、水湿地沟谷草甸类型和山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笃斯越橘叶片和根系中的N、P、K、Ca、Mg、Fe、Mn、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Fe、全Mn、全Cu、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及pH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大兴安岭笃斯越橘分布区不同立地类型中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立地类型对笃斯越橘叶片中N、P、K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叶片Ca、Mg及根系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受其影响相对较小;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含量丰度在植株体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应。(2)从叶片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叶片中N与K、Mn与Cu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1**,r=0.834**),Mn与N、Fe呈显著正相关(r=0.586*,r=0.566*);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笃斯越橘植株矿质元素相关性复杂,仅得到叶片N、根系N和根系Fe与其对应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6*,r=0.587*,r=0.570*);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pH对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土壤pH对叶片P、Fe、Mg、Mn、Cu含量影响较大,其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均可能呈现降低趋势;而根系矿质元素主要受土壤pH、P、Ca、Mg影响,尤其土壤全Mg对根系Ca、Mg、Fe含量影响较大。【结论】大兴安岭4种典型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植株均呈现高N、K、Mn,低P、Mg的营养特性;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总体呈现高有机质、高N、高Fe、低P的特点;提高土壤有机质、N、Fe含量并配合调节土壤pH,是笃斯越橘栽培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厚荚相思苗期养分需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厚荚相思15个家系幼苗的N、P、K、Ca、Mg、S、Fe、Cu、Zn、Mn等10种营养元素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各养分需求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差异最显著的四大元素为N、K、Ca、S;各家系养分需求总量排序为12>21>35>18>1>16>11>13>15>9>22>10>4>8>2;器官间养分需求存在极显著差异,养分需求排序为茎>叶>根曰厚荚相思苗期养分需求比列为N:K:Ca:S:Fe:P:Mg:Zn:Mn:Cu越1469:991:474:239:146:121:94:1:7:7.2。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分含量对落羽杉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土壤盐分含量对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营养吸收的影响 试验共有4种处理(对照、NaCl含量为土壤干重的0 15%、0 3%和0 45%),处理时间为130d 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盐分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落羽杉根系、茎和叶片中全N、全Ca、全Na、全Fe浓度,全P、全K和全Mg浓度在根系中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茎和叶中则逐渐升高;(2)根系中Ca/Na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茎和叶中Ca/Na、以及根、茎和叶中K/Na、Mg/Na、Fe/Na均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少;(3)根、茎和叶中全N和全P浓度的大小均是叶>根>茎,全Ca浓度大小的顺序是叶>茎>根,全Fe浓度大小的顺序是根>叶>茎,而根、茎和叶中全K、全Na和全Mg浓度的大小因不同盐分处理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 )为 2 1 81 5~ 2 92 85kg hm2 .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 ,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 ,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 .刺槐林生态系统 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 4 0 7 35~ 5 91 82kg hm2 ,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 83 4 2 %~ 89 83% .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 ,则Ca的贮存量最大 ,P的最小 ,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 >N >K >Mg >P .刺槐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 ,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为N >P >Ca >K >Mg ,刺槐林每积累 1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养分元素共计约 1 4kg .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山核桃幼苗矿质养分吸收对酸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2年生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pH处理盆栽砂培试验,测定了不同营养液pH(4.5、5.0、5.5、6.0和6.5)环境下山核桃幼苗各组织的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养分在山核桃植株各组织内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P、K、Ca、Mg、Mn、Zn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分的叶片和茎中,在根系中的含量较少;而Fe、Cu则在根系中富集,地上部位组织含量较少。营养液pH值在弱酸性范围内(pH≥5.5),对山核桃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当营养液酸度进一步下降(pH<5.5)时,最新成熟叶N、P、K含量显著降低,Ca含量显著增加,而老叶N、P、K含量明显增加,Ca含量明显降低。最新成熟叶Fe含量随着pH的下降呈现倒“N”型变化规律,在营养液pH值为5.0时达到最大值,根部Cu含量随营养液pH值降低呈增加趋势。Mg、Mn、Zn及茎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液pH无明显相关性。可见,酸胁迫水平与山核桃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密切相关,且影响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营养液pH值降低到一定范围(pH<5.5)时,山核桃苗最新成熟叶N、P、K的吸收积累受到抑制,导致新叶生长发育不良,并且Fe、Mn、Cu等不可再利用元素在根系大量积累无法向新叶运输,为山核桃养分精准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内矿质营养(N、P、K、Ca、Mg、Fe、Cu、Mn和Zn)在叶片、新梢和根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杜梨叶片、新梢和根中各矿质营养含量差异较大,且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动态。除Fe外,N、P、K、Ca、Mg、Cu、Mn和Zn 8种元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均高于根;根中N、P、K、Ca、Mg、Cu、Mn和Zn元素在7月2日均有一个峰值,而叶片中仅有K同期出现峰值,P、Cu同期为含量较低点;新梢中P、K、Cu、Zn 4种元素含量与叶片中的含量相近,且变化趋势相似,新梢中Fe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始终低于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9个生育期北乌头根、茎、叶中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研究北乌头生长季各器官中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北乌头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N、K、P、Ca、Mg、Fe、Zn、Mn、Cu;北乌头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生育期变化,出苗期北乌头根和叶中N、P、K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开花期根和叶中N、P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果期北乌头叶片中P、Mg和Fe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除Cu和P外,其他营养元素在北乌头叶中质量分数最高,并且多数营养元素在叶中分配比例较高;北乌头各器官中营养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并以协同作用为主;北乌头有3个养分需求高峰期,即出苗期、开花期、结果期,且每个时期需求养分的种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给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法研究了锰毒害对葡萄植株体内Mn、Ca、Mg、Fe、Cu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毒害使2个葡萄植株体内各部位Mn含量明显升高,各部位有差异,在金手指中为根>叶片>茎,康拜尔为叶片>根>茎.从整体上看,高锰处理增加了葡萄金手指根茎叶中Mg、Zn以及叶中Cu的含量,降低了根茎叶中Ca、Fe以及根中Cu的含量;增加了康拜尔根茎叶中Mg、Ca以及叶中Cu和根中Zn的含量,降低了根茎叶中Fe及根中Cu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以枳橙砧木为试验材料,设置根施与叶施2种施硼方式,研究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器官各元素(B、K、Ca、Mg)含量以及叶片中糖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叶片伤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施硼显著增加枳橙幼苗茎和叶的干物质质量、总干物质质量和株高,并促进根系的生长;叶片中的B含量提高126.5%,1.3%的B在茎中转移积累,但叶施硼使枳橙根部B含量降低11.1%;叶片中K、Ca、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施硼各元素(B、K、Ca、Mg)含量均显著高于叶施硼处理(除叶片外);叶片中糖类、MDA、Pro含量和叶片伤害率在施硼后均下降。因此,叶施硼在维持叶片各元素平衡、糖类物质合成和提高叶片抗逆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叶施硼会降低根系硼含量、加重根系缺硼。  相似文献   

11.
对葫芦岛锌厂周围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Cd、Pb、Zn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均依次为:叶>根>茎>籽粒,而Cu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Cd在玉米根、茎和叶中的富集系数最大,Cu表现居中,Pb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均为较低,Zn在玉米籽粒中的富集系数最大;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玉米植株各器官的富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鸦柿不同部位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部位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果实30.19%、种子4.86%、茎5.28%、叶28.43%、根16.78%;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果实4.73%、种子1.33%、茎6.64%、叶6.24%、根3.26%;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果实4.20 mg/g、种子2.01 mg/g、茎3.60 mg/g、叶23.16 mg/g、根8.26 mg/g。[结论]总多糖含量为果实>叶>根>茎>种子;总皂苷含量为茎>叶>果实>根>种子;总黄酮含量为叶>根>果实>茎>种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内生细菌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出不同月份苦豆子、骆驼刺、苜蓿、铃铛刺、甘草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研究阿拉尔地区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结果]5月份的苦豆子和甘草植株、8月份的苜蓿植株、9月份的铃铛刺和骆驼刺植株的内生细菌的种类最多。内生细菌的种类在苦豆子、苜蓿、铃铛刺、骆驼刺、甘草植株中的分布规律依次为叶>茎>根>种子>花,根>叶>茎>花>种子,茎>叶>种子>花>根,根>茎>叶>种子>花,茎>根>叶>种子>花。5种豆科植物生长期中总带菌量平均值在各个月份变化趋势不同,且各个月份的带菌量处于交替变化之中,菌量波动幅度为3.1~4.9 1og。[结论]不同月份5种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种豆科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回流提取北五味子不同部位(根、茎、叶、果实、种子)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并利用HPLC测定这3种木脂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为使用新的药用部位打基础。在北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在根、茎、叶、果实的含量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果实〉茎〉根〉叶;五味子甲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  相似文献   

16.
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3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回归模型计算其碳储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碳密度以及不同器官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锐齿栎最高(118.724t/hm2),油松次之(106.062t/hm2),华山松最低(94.227t/hm2);3种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均随着林分径级的增大呈现出上升、下降和再上升的趋势,而大径级碳储量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大径级单株林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碳储量在不同树种各器官的分布表现为:干>枝>根>皮>叶(锐齿栎),干>枝>根>叶>皮(华山松),干>枝>叶>根>皮(油松),且不同树种同一器官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碳储量所占比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b浓度处理下(CK:0mg·kg-1;T1:200mg·kg-1;T2:450mg·kg-1;T3:2000mg·kg-1)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nigra)生物量生产与分配格局以及Pb吸收、富集特性。两种土壤条件下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杨树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中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杨树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性紫色土。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各器官Pb含量及积累量显著增加。Pb胁迫使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而耐性系数逐渐减小。T3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在酸性紫色土中较大,且各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耐性系数均为酸性紫色土中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Pb胁迫条件下酸性紫色土中的欧美杂交杨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和富集Pb的特性,这为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4年生苹果和大树4年生枝组为处理单位,分三个时期标记不同的植株类型和枝类。通过测定碳素同化物的分配动向,了解分配习性。结果表明:壮树分配到多年生枝和根系的碳素同化物,周年稳定,呈逐期增加的趋势。各期都有明显的两极分配。相对比强,叶>枝,上位枝叶>下位枝叶,短枝叶>长枝叶,近距根>远距根,细根>母根>粗根;而弱树和多果树分配到多年生枝和地下部根的同化物,周年被动大,并且少而不稳;壮长枝的碳素同化物在向外输出上比弱长枝常年多而稳,是与地下根营养交换的主要来源;短枝前期(新梢旺长期)养分输出的多,后两期输出的较少,主要供木枝的花芽分化和后期的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对钒(V)的耐受性机制及富集机理。采用差速离心法和DTNB[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比色法,研究了不同V浓度(0、100、200、300、500 mg·kg^-1)胁迫下,V在玉米中的积累、亚细胞分布和非蛋白巯基物质对V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V在玉米各部位中积累顺序为:根>叶>茎>>子实,其中74.8%~95.6%的V富集于根部。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V的富集系数(BF)从0.061增加到0.306,而转运系数(TF)从0.336下降到0.108,从而降低了过量V对玉米茎叶的毒性。V主要积累于植物亚细胞组分的细胞壁(F1)和可溶性组分(F4)中,两者在茎叶中占总累积量的60.76%~75.75%,在根中占总累积量的82.66%~87.02%。土壤中一定的V浓度(V≤300 mg·kg^-1)可促进玉米幼苗体内非蛋白巯基(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植物也通过消耗谷胱甘肽(GSH)来合成植物螯合肽(PCs),从而降低V的毒性。因此,玉米幼苗抗V毒性的机制包括细胞壁沉积和重金属分区,以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豆杉扦插苗木生长量及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2种类型苗木(5年生灌木型扦插苗、5年生乔木型扦插苗)的生物量配置表现为:茎>叶>根,根冠比小于1,灌木型扦插苗的生物总量大于乔木型扦插苗的生物总量;产叶量灌木型扦插苗显著高于乔木型扦插苗(P<0.05)。气象因子与南方红豆杉茎枝生物量、枝条生长量(年生长长度、年分枝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日照和降雨量是扦插苗木茎枝干重增加、枝条伸长生长及年分枝数量的主要关联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