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山松毛虫生命表组建及幼虫食叶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的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特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食叶量不同,1 ̄3龄较少(为601 相似文献
5.
根据松毛虫按时间序列有节奏的取食规律,从春季松毛虫上树终止之日起,逐日测定松毛虫群体中个体的平均排粪量,利用排粪量与食叶量的相关关系计算出逐日食叶量、残害量,再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了松毛虫逐日取食曲线的回归模型与逐日累计取食曲线的回归模型。本文中的取食量采用重量单位来描述,从而避免了用针叶长短测量取食量时针叶粗细不一所产生的误差。取食量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准确的定量研究松毛虫种群动态与食叶量的关系提 相似文献
6.
7.
8.
赤松毛虫2-5龄幼虫,按体背倒伏鳞主各体节的斑纹颜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体背倒伏鳞毛为浅黄色、腹部背面亚铃形斑纹桔黄色的为黄色型;体背倒伏鳞毛为灰黑色、腹部背面亚锥菜斑纹暗黄黑色的为黑色型。幼虫越冬后,经蜕皮体背亚铃形斑纹消失,但倒伏鳞毛颜色不改变。体内虫口密度与幼虫色型比密切相关。黑色型幼虫与黄色型幼虫相比,其体重增长较快,雌蛹较重,怀卵量较大,天敌寄生率低,容易爆发成灾;黄色型幼虫发育速率慢, 相似文献
9.
杨扇舟蛾第一代卵期11天;1龄6天,初孵幼虫食量甚微;2龄4天,食叶量平均为14.22mm~2/头;3龄6天,食叶量平为334.88mm~2/头;4龄5天,平均食叶量为1826.4mm~2/头;5龄8天,为暴食期,平均食叶量为15,768.48mm~2/头。 相似文献
10.
11.
12.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是山东松树的严重害虫之一。过去在测报此害虫时,是通过性比掌握其发生量的,一般要等到幼虫发育至蛹期,才能根据蛹体末端的形态结构,确定雌、雄性比。这在时间和操作上都有种种不便。据前人报道,鳞翅目夜蛾科、凤蝶科、家蚕蛾科的多种幼虫都作了性别鉴 相似文献
13.
14.
松毛虫预测预报,过去多用蛹的雌雄性比、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利用幼虫的雌雄性比预测下一代发生量。1985年本校森林专业毕业班生产实习时,我们曾对赤松毛虫幼虫的性别作了解剖研究,试图把蛹期预报提到幼虫时期,这样就能提早测报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赤松毛虫的生活史和幼虫发育龄期等问题,以往均记述为“一年一代,以4—5龄幼虫越冬,幼虫发育8—9龄”。经在鲁中南定点观察,赤松毛虫在此地以一年一代为主,少部分可在当年完成发育,成为非越冬幼虫;越冬幼虫9—10龄,非越冬幼虫5—6龄;一年中出现3次成虫羽化期。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