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试验 ,研究了洞庭湖区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的成熟过程与除锰效果 ,探讨了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以及亚铁离子 (Fe2 + )与生物除锰的关系。结果表明 ,石英砂滤池除锰能力与砂层细菌含量密切相关 ;在试验进水水质条件下 ,通过自然培养 ,石英砂生物除锰滤池可在 6 0天内培养成熟 ;在 12m/h的较高滤速下 ,生物滤池仍有良好的除锰、除浊效果和很长的过滤周期 ;当出水 pH为 5~ 8.5时 ,出水含锰量小于 0 .1mg/L ,但当pH <5时 ,出水含锰量随进水 pH值的降低而急剧增加 ;当ORP为 4 30~ 72 0mV时 ,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除锰效果 ;Fe2 + 与生物滤池除锰能力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发现的锰富集植物——东紫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云南省红河州4个县市的东紫苏植株中的无机元素进行了检测,利用干法灰化法和湿法消解法同时制备东紫苏样品,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锰元素含量,结果发现样品中锰含量最高达1 621.34 mg/kg,最低也达526.95 mg/kg,表明东紫苏是一种锰富集植物,为探讨锰在植物体中的富集机制和锰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物氧化红薯淀粉废水除锰技术的应用。[方法]从红薯碎渣中采集锰氧化细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纯化富集,通过浸泡法固定在石英砂滤床上,将离子态的二价锰氧化成二氧化锰颗粒,截留在石英砂上,达到去除锰的目的。[结果]鲜红薯中富含二价锰,鲜红薯加工各工艺环节产生的废水锰含量为1.0~5.0 mg/L,废水通过锰氧化菌处理的石英砂后,滤后水锰含量小于0.1 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排入环境。[结论]微生物氧化处理红薯加工产生的废水,菌种容易获取,除锰工艺简单,操作、管理、维护方便,无药剂费用支出,生物去除红薯淀粉废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法3种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并提出了当前除铁除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除锰技术在给水处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追溯饮用水除锰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每一个理论之间的过渡,总结饮用水除锰技术发展至今的主要方法技术与工艺理论,以及工艺特点,分析过去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为后续除锰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同时为后续除锰理论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短期内朴饲高锰饲粮,以高锰组织摄入法研究鸡锰源生物利用率具有充分生物学试验依据,该法具有以下优势:1.使用常规饲粮,使动物充分获得遗传生长潜力,2.降低饲料和样品的污染,3.采用原子吸收法敏感而精确地评定组织锰浓度,最佳生物分析是3周龄,胫骨是最敏感的生物测定组织,该法已用于动物或其它微量元素源生物利用率的评定。  相似文献   

7.
锰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土壤中锰的形态、影响黄土高原区土壤锰的因子以及锰与果树粗皮病的关系,并对锰毒的矫正措施进行了叙述,以期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锰与植物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延飞  李珍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93-11095,11098
牛仔服加工废水常合有过量高锰酸钾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化工艺危害很大,使微生物中毒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这类印染废水中锰对微生物的毒性机理以及锰和微生物联合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同时介绍了水环境中常用的除锰相关技术,为含锰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锰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催化剂.用比色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法)测定会理石榴基地土壤中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试验结果表明,会理石榴基地土壤富含有效性锰,比色法测得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3.59 ~445.31 mg/kg和28.98 ~ 903.49 mg/kg,FAAS法测得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9.88 ~ 485.69 mg/kg和37.57~ 897.09 mg/kg.通过精密度测试和加标回收试验,FAAS法测定有效态锰相对标准偏差为5.11%,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最高达94%,准确性好,是测定有效态锰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锰胁迫对商陆生长和吸收钙、镁、铁、锌二价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锰对商陆生长和吸收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锰离子对商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干物质中锰含量高达2.2%的情况下,商陆生长正常,印证了商陆是一种锰超积累植物且具有很高的锰耐受性;锰离子在商陆体中的分布为叶>根>茎;锰对商陆吸收钙离子、镁离子有抑制作用,对吸收铁离子、锌离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宁波地区的A/O一体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人工湿地等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各工艺终端处理设施的进出水水质跟踪监测,进行各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和稳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工艺的COD、BOD5、SS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O一体化 > 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人工湿地,TN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A/O一体化 > 人工湿地,其中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的COD、BOD5、TN 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湿地工艺;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随着终端处理设施运行年限的延长,COD、BOD5、SS、TN去除率均保持稳定,而人工湿地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处理工艺在低温期(11月-次年4月)和高温期(5月-10月)的SS去除率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在低温期明显低于高温期,其中A/O一体化工艺差异相对较小,生物滤池工艺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2.
磁场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卫燕  宋鹏  韩甜甜  毕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9-20471,20540
[目的]探讨外加磁场及不同场强提高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可行性。[方法]试验分别建立两套采用序批反应型式的平行对比试验系统,开展外加磁场强化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并选取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不同磁场强度条件下进行了磁场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在15~24℃条件下,外加高强磁场(1 500 Gs)的活性污泥系统较对比系统COD、NH3-N、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1.3%、0.2%和10.0%;外加中强磁场(800Gs)的活性污泥系统较对比系统COD、NH3-N、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10.7%0、.4%和6.1%。[结论]高强磁场作用下的活性污泥在试验初期能迅速提高其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中强磁场作用下的活性污泥能提高其对有机物及磷酸盐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AAO工艺反硝化生物滤池中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水解酸化-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氨氮的方法。[方法]介绍了生物脱氮技术-反硝化脱氮技术,并分析了监测水温、pH、DO、SS、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厌氧池中需投加甲醇来补充反硝化菌进行同化代谢时需要的碳源;厌氧池中反硝化菌以pH 6.5~8.0为最佳;污水处理厂的温度对反硝化菌无太大影响;反硝化停留时间以8 h为宜。[结论]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文华  吴慧芳  孙世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07-17608
[目的]筛选去除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理想预氧化剂。[方法]针对长沙近郊某镇地下水中铁和锰含量较高的特点,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3种氧化剂的预氧化效果。[结果]3种预氧化剂对铁的氧化效率均很高,在试验所进行的投加质量浓度范围内均能使铁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以PPc对铁的去除率最高。3种预氧化剂对锰的预氧化效果不尽相同,当过氧化氢投加质量浓度为0.13mg/L时,锰的去除率为25.6%;当高锰酸钾的投加质量浓度为9.25mg/L时,锰的去除率为87.5%;当PPC投加质量浓度为6.00mg/L时,锰的去除率为91.7%。[结论]PPC不仅具有预氧化的作用,其还原产物还具有助凝作用,是较为理想的预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种合适的滤料,既有利于微生物着床,又适合去除水体中的浑浊度等杂质。[方法]从地表水供水系统中采集土著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锰细菌分离纯化、摇床扩大培养富集,以石英砂、陶粒、火山岩滤料为载体,采用吸附法进行固定化。[结果]3种滤料的出水锰含量和对锰的去除率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出水锰含量符合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从长久的运行结果看,石英砂滤料的出水水质最佳。[结论]石英砂滤料具有成本低、硬度大、滤料之间空隙小等特点,作为除锰着床滤料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fing Gradient GelE lectroPHoresis,简称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了脱氮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进展以及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并对DCGE技术与其他分子技术的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云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92-93,129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是磷盐含量增加,其预防的关键是废水除磷技术,本文介绍了目前废水除磷技术的常用方法:物化除磷和生物除磷,并阐述了其机理及工艺发展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优化还原法和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水体中Cr(Ⅵ)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的联用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及2次验证试验优化了还原法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得到了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分别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法的优化条件,在该条件下,各还原剂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6.59%~99.48%.以不同浓度硝酸锰分别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其效果差别较大,但都优于未改性活性炭,其中,当硝酸锰浓度为0.03 mol·L-1时,所得的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最高,且去除率受pH、初始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pH为3时,去除率最高(94.6%),对水中初始浓度较低的Cr(Ⅵ)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吸附的初、中期,Cr(Ⅵ)的去除率增长较快.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联用优于单独应用还原法或改性活性炭吸附法,以该联用法对海甸溪水模拟Cr(Ⅵ)污染样品的处理结果表明,联用法对实际基体样品的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流受漏截污水和面源污染物输入的普遍现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滤池、人工快渗技术,构建出一种具有净化河道水质的生态滤槽。生态滤槽对污染河水的动态净化效果表明,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水力负荷及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去除率最高,净化效果最好。污染河水经生态滤槽处理后,COD、NH_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7.20%、63.29%、57.87%、75.64%。减少生态滤槽数量,发现该生物滤槽出水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