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省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目的,实现“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贵州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黔东、黔南一带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稻田养鱼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田既种稻又养鱼的一种方式。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稻田养鱼的目的是用现代化生物学技术使稻谷增产,同时发展养鱼,使单位面积的收入增加,从而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003年,我们在旺隆镇新春村选择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3.
稻谷和鱼可以共生或者互生,鱼在稻田生长,稻谷可增产15%,养鱼的收入可增加20—30%。互生的鱼和稻谷,养鱼是第一位,鱼粪可以肥田,其次才是种稻,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一体化农业生产,即使是土地资源、资金、劳力极为有限的小农场主也可搞。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鸡笼架设在稻田上方,用稻糠饲喂鸡群。笼底最好呈网状,使鸡粪正好落在鱼池避水口的上方,这样,新鲜的鸡粪可以直接进入鱼塘,并倾斜地流向稻田。在高架的笼中养鸭,则更为理想。白天放出鸭子,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无需额外饲喂昆虫、蠕虫和蜗牛。然而一些人埋怨,在这样的池塘养鱼会臭气熏天。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稻田养鱼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使之转化为稻和鱼,以提高稻田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鱼结合,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乡镇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不额外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既可增产粮食,生产水产品,也可减少病虫害,少施化肥和农药,还可增加农民的收入,丰富菜篮子,一举多得。实施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把握好稻田养鱼时的施肥与打药技术,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稻田养鱼时其施肥与打药技术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养鱼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它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在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技术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出亩产千斤稻千斤鱼生产模式。两年来,试验的14.7公顷稻田平均亩产稻520公斤,鱼490公斤,最高产稻560公斤,产鱼740公斤,平均亩产值5200元,纯收入30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千斤稻千斤鱼生产技术如下: 1.田块:选择水源方便、不易受旱涝浸袭的田块。面积1亩左右,大田尽量分割成小块。在麦子、油菜收割后,立即施足基肥,翻田耙地。同时开出鱼沟和鱼坑。  相似文献   

7.
稻田立体高效养鱼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可使原来的单一种植发展成稻鱼共收的立体农业,投资少、用工少、新增效益较高,是农村调整生产结构中绿色种养的较好方式。稻鱼共生,通过鱼的吃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作用,既可减少稻谷的病虫害,又可节省肥料30%~40%,还可使水稻增收5%~10%,且多年养鱼稻田还可免耕。其工程设施和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冬闲稻田养鱼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减少禾苗病虫害,减少下一年的农药、化肥支出.还可在春季裁禾时免耕,节省人工,获得稻鱼双丰收.自2001年开始,江西省峡江县农业(水产)局连续3年推广冬闲稻田养鱼168公顷,通过稻田工程改造、科学放养和管理,平均0.067公顷产商品鱼181千克,0.067公顷获纯利698元,投入产出比为1:1.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认为,要搞好冬闲稻田养鱼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养鱼与晒田、追肥、施药等措施之间存在着矛盾.稻田养鱼如何过好这三关呢?1.晒田;晒田前疏通鱼为、鱼溜.保证沟、溜畅通;晒田时放水速度要慢.使鱼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溜.晒田期间.鱼沟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鱼溜水深保持80~100厘米之间,同时应随时注意鱼情.发现鱼浮头立即向鱼沟、鱼溜注入新水.晒田完毕及时灌水。2.追肥:农家肥和化肥一股对鱼毒性较低.但应控制好用量.追施人畜粪要充分腐熟,每公顷每次用量不通过2250千克.追施化肥要少量多次,分片施用.每公顷每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稻田养鱼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稻田养鱼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一、管理不当,弃稻养鱼 稻田周边及中间被开成养殖鱼沟,有的占到稻田面积的40%。鱼沟的宽度和深度都与专业池塘差不多,虽有利于养鱼,但不便于稻田种植和收割,特别是在夏天的高温季节,还易引起“泛塘”,也不便于水稻的防病冶虫,有的干脆弃稻养鱼,原来的稻田变成塘不像塘,田不像田的状况,结果种植养殖效益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养殖方式,许多农户希望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养食用鱼。使养鱼稻田获得稻谷增产鱼丰收,必须做好“五个”选择工作: 一、选择好养鱼稻田。选择天旱不干,洪瀑不淹的稻田。放种前田埂加高到70厘米,并装好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 二、选择好水稻品种。养鱼稻田的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季稻产量528.5 kg,次生稻产量170 kg,经济产值7 204.8元,比单季"稻-鱼"种养模式增加850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贵州省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市民“菜篮子”能得以保证,与网箱养鱼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全省有可利用水面4.67万hm~2(公顷)(不包括池塘和稻田),实际利用约为2万hm~2,每年向市场提供鲜活鱼约3000万kg。其中,网逢养鱼10hm~2,年提供鲜活鱼约为7500t,占鲜活鱼总产量的1/4。网箱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市场上的生态、环保食品非常走俏。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2001年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启动了近千亩稻田养鱼试点工程,将抗旱保水与发展绿色经济有机结合,既种稻谷又养鱼,鱼吃害虫田蓄水,赚钱又环保。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稻田养鱼发展很快,成绩显著。但有些问题需引起注意: 一、要坚持以稻为主、以鱼为辅的原则。有的地方以鱼为主、以稻为辅;有的地方干脆弃稻养鱼,结果鱼未养好,收益还不如完全种稻的。因此,要分清主次,按稻田养鱼的操作规程和办法去做,才能充分发挥稻鱼互利的作用。 二、围田角养夏花。稻田养鱼,靠  相似文献   

16.
怎样妙用人粪尿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几种稻田养鱼的方式和技术要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一)平田式 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顶宽50厘米左右。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沟的设置形式为在稻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永嘉县张溪乡1993年全乡稻田养鱼2000亩。销售鲜鱼12000公斤,收稻谷15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0%,除粮食丰收外,户均养鱼经济收入400元。  相似文献   

18.
目前,那坡的渔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稻田养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山区渔业发展之路.坡荷乡地势相对高于全县的其他乡镇,年平均气温较低,具有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北",全乡的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稻田每年只能进行中稻生产,闲置的时间长.在坡荷乡果巴村,笔者发现有一种农民自创的"一稻一鱼"的冬闲稻田养鱼模式.该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闲置时间,将稻田改造成适合养鱼的季节性池塘,进行稻鱼轮作.为了探索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经过可行性分析,2005年,在坡荷乡果巴村汤达屯农民隆某的稻田进行鱼、鸭子的立体养殖试验,形成了"稻--鱼鸭"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84~1986年四川、湖南、贵州、江西、重庆等18省、区、市稻田养鱼连续三年获得丰收,成效显著。1986年共推广1520万亩,实收约1200万亩。产鲜鱼及鱼种10万余吨,平均亩产8.34公斤,稻谷增产5~10%。稻田养鱼实收面积比1985年增加250余万亩,增收鲜鱼、鱼种2万余吨。该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荣获1986年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在尼日利亚Kogi州稻田养鱼示范田中应用灯光诱虫的试验结果:一个生产周期在100m^2试验地内可诱虫135kg,鱼、稻产量分别比未进行灯光诱虫的稻田增加16.7%和10%。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养鱼中应用灯光诱虫辅助投喂,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生态效益明显,这一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实用技术适合在尼日利亚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