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反刍兽疫     
近期,我国周边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暴发大规模小反刍兽疫疫情,对我国动物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防范小反刍兽疫传人我国,现将小反刍兽疫简单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小反刍兽假牛瘟、Kata、胃肠炎-肺炎综合症、传染性脓疱状胃炎、肺炎肠炎综合症。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为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兽疫动物的严重的急性、烈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一、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通常为粗糙的球形  相似文献   

4.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1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兽疫(PPR)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通报性疫病和国内法定的Ⅰ类动物疫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介绍小反刍兽疫病原、流行特点、解剖病变、实验室诊断、存在问题、防控策略等7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提高养羊生产水平和防治小反刍兽疫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正>6.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如何确诊?血清学检测方法:抗体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原学检测方法:病毒检测可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疑似患病动物的病料需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联系电话0532—8562155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12月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本刊在查阅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特别咨询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小反刍兽疫防控专家,现就大家关注的相关问题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反刍兽疫又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高热稽留40~42℃,眼口鼻黏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口腔和小肠黏膜糜烂、坏死,肺炎和肠炎。自然发病只有山羊、绵羊及野生小反刍动物,而且山羊较绵羊易感、幼羊较成羊易感,该病发病急、病情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的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达50~100%。1症状发病初期高热稽留40~42℃、可持续3~8d,沉郁、食欲减退,眼口鼻黏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采取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治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3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来消除或切断3个基本环节及其联系,即可防止疫病的发生。文章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3个方面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NCBI下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全部PPRV毒株N和F基因全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并结合疫情发生的地理位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西藏阿里地区PPRV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其与西藏那曲地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中国毒株与其他国家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89.7%~98.8%,同源性最低的为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孟加拉国2010年毒株;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69.5%~98.5%,同源性最低的为朝鲜2002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印度1995年毒株;F和N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均显示,中国西藏3株PPRV均属于基因Ⅳ系;截止2014年3月30日,中国由西至东9省份发生该疫情。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有待于更多PPRV流行毒株N或F基因全序列在GenBank的公布。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是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介绍了宁夏首例小反刍兽疫发生的基本情况,针对疫病发生特点采取了隔离封锁、排查监测、消毒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中国新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有国家全部的PPRVF基因全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结合疫情毒株时空分布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F基因全序列,与2014年小反刍兽疫情中河南和北京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99.8%~99.9%,与中国西藏3个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7%,与中国采用的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的是肯尼亚毒株,与国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毒株。F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属于基因Ⅳ系。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结果显示,除与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ICV89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外,与其他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均与核苷酸的比对结果一致。中国新疆PPRV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可能是由周边国家传入。  相似文献   

14.
为储备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技术,根据GenBank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为材料,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一步法PT-PCR检测方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扩增大小约447bp目的基因片段。该一步法RT-PCR最佳模板质量浓度为6.76×10-3 g/L,最佳退火温度60℃。该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其最小模板检出质量浓度为6.76×10-6 g/L,且方法具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性,可用于小反刍兽疫多种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I-TASSER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P基因和MV、CDV、RPV、DMV和PDV的P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62.9%、63.3%、64.4%、65.1%和60.4%,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45.9%、46.2%、50.6%、50.3%和47.0%。三级结构表明该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中间是由多个α-螺旋构成的结构域,主要行使与L大蛋白和RNA结合的功能,两边分别是N-端和C-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含有3个α-螺旋,分别位于458—468aa、492—499aa和503—505aa位,主要作为N蛋白α-螺旋的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分析和预测了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g/L NAA+0.5mg/L KT为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培养基。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条件为:下胚轴预培养3d,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卡那霉素(Km)75mg/L,抑菌浓度为头孢霉素(Cef)300mg/L。本研究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小反刍兽疫羊痘活载体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Nhe Ⅰ和Hin-d Ⅲ双酶切重组质粒,将目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7.5中,得到重组载体pEGFP-N1-P7.5-H,重组载体Hin-d Ⅲ、NheⅠ双酶切片段EGFP-P7.5 H平末端连接到KpnⅠ 酶切后的载体pUC119-TK中,得到通用转移载体pUC119-TK-EGFP-P7.5-H。[结果]经酶切鉴定及PCR扩增检测,表明构建载体正确。pUC119-TK-EGFP-P7.5-H转染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48 h后报告基因表达。[结论]该研究为研制小反刍兽疫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combinants were digested by Nhe Ⅰ and Hind Ⅲ, and ligated into pEGFP-N1-P7.5, 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next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EGFP-N1-P7.5-H was first released from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by double digestion of Hind Ⅲ and Nhe Ⅰ and ligated into pUC119-TK that was digested by Kpn Ⅰ, yielding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Result] Identification and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nsfer vector transfected BHK-21 cells which infected GTPV AV41,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48th h of transfectio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at poxvirus live vector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ive vector vaccine of PPR vaccine.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山羊痘病弱毒疫苗毒株TK基因内KpnI为插入位点,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小反刍兽疫(PPR)H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为今后研究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PPRV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N和M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再将2个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鉴定正确后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克隆PPRV疫苗株N和M基因,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质量为57.7ku N蛋白(核衣壳蛋白)和38.1ku的M蛋白(基质蛋白),2个蛋白均能与小反刍兽疫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