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洪森  马策  徐宁  马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09-10610,10612
[目的]探究辽宁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方法]调查了辽宁地区5个切花月季品种上蓟马的危害情况,并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4种蓟马专用防治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铁砂掌1+1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及其组合对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了危害辽宁切花月季的害虫为西花蓟马.复配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铁砂掌可湿性粉剂l 250倍液对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最佳,第5天的防治效果达到92.06%;单个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第3天的防治效果达到83.12%.[结论]为指导切花月季的生产及防止西花蓟马产生抗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桑蓟马的毒力及其在自然环境下对桑蓟马的防治效果,为桑蓟马防治药剂的选择或高效、安全混配药剂研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藜芦碱、苦皮藤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等4种生物杀虫剂对桑蓟马的室内毒力;并依次配制4种杀虫剂的1、2和4倍推荐剂量于桑蓟马为害时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于药前及药后1、3、5和7 d定株调查虫口存活数,计算校正防治效果,应用SPSS 17.0对各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4种药剂对桑蓟马的毒力排序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乙基多杀菌素外的其他3种药剂均随剂量浓度增大其防效增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各浓度药后1~5 d的防效介于90.6%~99.8%,其各浓度的防效均大于其他3种药剂,其中7.5%鱼藤酮乳油1倍推荐剂量下药后1~3 d的防效(30.0%~85.3%)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90.6%~99.0%)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因降雨作用其药后5 d防效丧失,说明持效性较差;1倍推荐剂量下,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效较低,其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介于45.7%~57.2%和23.3%~64.5%,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2倍推荐剂量下,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介于57.4%~65.8%和57.0%~78.9%,二者防效接近.[结论]桑园桑蓟马防治以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为首选药剂,其次为7.5%鱼藤酮乳油(1500倍).雨季施用7.5%鱼藤酮乳油以750倍液、1%苦皮藤素乳油以6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以400倍液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南宁市瓜类作物蓟马种类和发生动态,为更有效地进行瓜类蓟马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于2009~2010年连续两年对南宁市瓜类作物上的蓟马种类、为害程度、主要作物生长期重要蓟马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南宁市瓜类作物上蓟马共14种,分别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3属13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1种),其中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my)和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 Morgan)是瓜类作物上的优势种,花蓟马和黄胸蓟马主要停留在各种作物的花中,偶见在作物的其他部位停留;棕榈蓟马则大部分停留在作物的嫩尖上,少部分停落在叶片充分展开但偏幼嫩的叶上,花上数量稍少.在几种主要瓜类作物中,节瓜和南瓜受害最重,丝瓜受害最轻.[建议]苗期及时防治瓜类蓟马,以降低种群数量;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迅速生长,避过蓟马为害高峰期;拔除病株,减少病毒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葱蓟马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4种药剂对大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5%虱螨脲乳油1 000倍处理对大葱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1.26%,该处理在对大葱蓟马防治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云南省危害芋头的蓟马种类及其对芋头的危害,为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2015年6~9月,采用直接采集法对云南省7个州(市)蔬菜基地芋头上的蓟马进行调查,同时观察记录对芋头的危害情况.[结果]从7个州(市)15个地点芋头上采集到1028头蓟马成虫,经鉴定,危害芋头的蓟马隶属于蓟马科(Thripidae)针蓟马亚科(Panchaetothripinae)领针蓟马属(Helionothrips)的安领针蓟马(Helionothrips aino)和木领针蓟马(Helionothrips mube),其中木领针蓟马792头,占采集标本数量的77.04%.分别描述了两种领针蓟马的识别特征及其对芋头的危害.[结论]领针蓟马是芋头上的一类常见害虫,危害芋头的蓟马为安领针蓟马和木领针蓟马,其中木领针蓟马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汉中地区危害蔬菜蓟马的种类,通过采用盘拍法于2018~2019年以汉中地区2区6县作为调查地点,对当地为害蔬菜的蓟马昆虫进行了采集,经鉴定,隶属于2亚目2科10属24种,其中,蓟马科Thripidae包括9属21种,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包括1属3种。根据调查结果,汉中地区葱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的蔬菜受到蓟马的危害比较严重,其中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为危害汉中地区蔬菜的优势种;本文提供了汉中地区蔬菜蓟马害虫分种检索表,及不同蔬菜上蓟马危害种类,为当地蔬菜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大蒜田葱蓟马的发生规律并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本文对不同播期大蒜葱蓟马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评价几种常用药剂对大蒜田葱蓟马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葱蓟马在秋播大蒜田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春播大蒜田仅有1个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葱蓟马的毒性最高,LC_(50)为0.351 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5%啶虫脒乳油毒性次之;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葱蓟马的毒性最低,LC_(50)为17.287 6 mg/L;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大蒜田葱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佳。推荐大蒜田葱蓟马发生盛期,采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效,并适时与新烟碱药剂混用,以避免害虫抗药性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玉米田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 (Uzel)]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高效、低毒型药剂.[方法]研究了7种杀虫剂对玉米田禾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7种杀虫剂对禾蓟马均具一定防治效果,其中乙基多杀菌素330 m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药后3、7、14 d分别达到84.30%、83.30%和82.34%.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药后14 d防治效果均高于80%,且差异不显著.[结论]建议在禾蓟马初发期使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玉溪市蔬菜蓟马种类和分布,为该地区蔬菜蓟马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采集法,于2014年对玉溪市8县1区蔬菜蓟马种类进行采集和鉴定。【结果】室内制作成虫标本1 992头,经鉴定,隶属2亚目3科7属18种。天敌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1属2种,有害蓟马-蓟马科(Thripidae)5属14种和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2种,其中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数量最多,占所采集鉴定蓟马总数的55.8%,分布最广,玉溪市8县1区均有分布;其次是烟蓟马,分布于玉溪市8县。【结论】玉溪市十字花科、豆科、百合科、菊科和茄科蔬菜普遍受到蓟马危害。西花蓟马是玉溪市蔬菜蓟马的优势种类,天敌纹蓟马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读者年先生问:如何防治大棚茄子葱蓟马?答: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又名烟蓟马、棉蓟马,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葱蓟马喜欢温暖和较干旱的环境条件,冬季可在大棚中继续为害。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集中处理,压低越冬虫口密度。平时勤浇小水、除草都可减轻危害。药剂防治:可喷洒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柑橘蓟马种类和种群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2月对建水县柑橘蓟马种类及种群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柑橘的蓟马有11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 intonsa)、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棕榈蓟马(T. palmi)、杜鹃蓟马(T. andrewsi)、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普通大蓟马(M. usitatus)、褐三鬃蓟马(Lefroyothrips lefroyi)、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不同柑橘品种上蓟马种类稍有不同,其中普通大蓟马(M. usitatus)仅在脐橙采集到,而花蓟马仅在椪柑上采集到。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是脐橙和椪柑的共有优势种种类,采集量分别占46.28%和48.46%,主要危害的种类还有黄胸蓟马(T. hawaiiensis)、杜鹃蓟马(T. andrewsi)和棕榈蓟马(T. palmi)。在椪柑发现一种捕食性蓟马长角蓟马属(Franklinothrips sp.)。文中提供了上述12种蓟马成虫的分类检索表。柑橘蓟马雌雄虫均有发生,而且雌虫明显多于雄虫,脐橙和椪柑各蓟马种类的雌雄虫数量变动情况不同。种群数量季节动态调查结果显示,脐橙蓟马数量明显多于椪柑的蓟马数量,蓟马种群出现两次高峰期,3-4月花期和幼果期及9-10月秋梢抽发期。  相似文献   

12.
湖南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  张林  卢焰梅  张宏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00-13801,13804
于2008年对湖南省涟源市枫坪镇和杨市镇的7种蔬菜、5种花卉进行调查。经室内鉴定,发现了常见的9种蓟马,分属于2科4属。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2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intonsa);蓟马属(Thrips)5种,分别为黄蓟马(T.flavus)、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烟蓟马(T.tabaci)、棕榈蓟马(T.palmi);小头蓟马属(Micro-cephalothrips)1种,为腹小头蓟马(M.abdominalis)。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1种,为华简管蓟马(H.chinen-sis)。优势种为花蓟马(F.intonsa),在12种寄主植物上均有发现,比例为76.60%。在蔷薇和菊科杂草上,首次发现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比例分别为4.48%和5.56%。  相似文献   

13.
蓟马是大蒜种植过程中重要的害虫之一,对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明确大蒜田蓟马的发生规律并筛选高效药剂,本文对不同播期大蒜葱蓟马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评价几种常用药剂对大蒜田蓟马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蓟马在秋播大蒜田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0月下旬至11上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春播大蒜田仅有一个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葱蓟马的毒性最高,LC50为0.3512 mg/L,甲维盐、阿维菌素和啶虫脒毒性次之,螺虫乙酯对葱蓟马的毒性最低,LC50为17.2876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甲维盐乳油对大蒜田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乙基多杀菌素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佳。因此推荐大蒜田蓟马发生盛期,采用地上喷雾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和1%甲维盐乳油1000倍能够达到对蓟马较好的防治效果,并适时与新烟碱药剂混用以避免害虫抗药性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斗南花卉蓟马种类及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呈贡斗南地区5种花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百合、马蹄莲)上,采集制作蓟马标本384头,经室内鉴定,有蓟马种类6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烟蓟马Thrips tabaci,记述了其主要鉴别特征。经统计分析,西花蓟马和花蓟马为该地区花卉上的优势种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斗南地区花卉周年均有蓟马危害,4~7月为发生高峰期,严重发生时,100%的田块都有蓟马的发生,8月以后随着气温降低,蓟马的发生危害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渭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上蓟马种类及寄主。[方法]调查陕西渭南地区及其周边县区的果树、农田作物、蔬菜、花卉等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寄主。[结果]经过鉴定发现蓟马种类共36种,属于2亚目4亚科15属,其中烟蓟马、华简管蓟马、稻简管蓟马为危害渭南地区植物的优势种类。[结论]研究结果为蓟马的防治和虫情测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6种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6种不同类型的药剂对芦笋蓟马进行大田药效试验,调查药前、药后虫口密度,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0.3%苦生碱AS 60 mg/kg、6.0%乙基多杀菌素SC 600 mg/kg和2.5%多杀菌素SC 350mg/kg对蓟马的防效较好,达到90%左右,明显优于其他处理;10.0%双三氟虫脲EC 2 000 mg/kg的防效次之,达到80%左右,明显优于10.0%烯定虫胺AS 500 mg/kg和24.0%氰氟虫腙SC 2 400 mg/kg。[结论]0.3%苦生碱AS、6.0%乙基多杀菌素SC和2.5%多杀菌素SC分别以剂量60、600和350 mg/kg防治芦笋田蓟马,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芦笋安全,可在芦笋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蓟马在野外不同植被上的发生动态,了解不同蓟马的寄主偏好性。从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2周对杭州茅家埠多种植物花上的蓟马种类进行采集并在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并且对几种主要植物的几种蓟马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包括对金丝桃Hypericum chinese花上的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黄蓟马T.flavus;一年篷Erigeron annuus花上的花蓟马、西花蓟马、小头蓟马Microcephalothrips sp;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花上的花蓟马、西花蓟马及黄胸蓟马及美人蕉Canna indica花上的花蓟马、黄胸蓟马、黄蓟马及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发生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蓟马种类分属6属16种,其中花蓟马、黄胸蓟马及黄蓟马是该地主要的蓟马种类。分析发现,金丝桃上花蓟马是优势种,其他几种只是偶尔发生,一年篷上优势种是小头蓟马并且发生量在开花的后期较多,即在整个7月,空心莲子草上蓟马的数量在开花的早期较多,从6月初至7月初,后期减少明显,主要是花蓟马和西花蓟马两种,美人蕉上主要的蓟马种类是黄蓟马和黄胸蓟马,在整个开花期,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及11月上中旬,并且种群发生量大,最高时达到每花101.60±13.89头。同时花蓟马的数量也较高,最高时每花达12.60±4.35头,因此从上述的分析发现,花蓟马的适宜寄主范围广,除一年篷花上较少外,其他3种植物的花上都较多,这3种植物都可作为花蓟马的虫源地,黄蓟马和黄胸蓟马的主要适宜寄主为美人蕉花,西花蓟马则在空心莲子草上发生较多,而小头蓟马的适宜寄主则是一年篷。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两种害虫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发生期,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具有不同的控制效果,对茶叶无害安全性都很好,其中,20%呋虫胺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持效期长,施药14d后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依然在85%以上;其次为30%吡丙谜·虫螨腈,防治效果达80%以上;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茶蓟马,防治效果达80%以上,但持效期短;240克/升虫螨腈防治效果较差;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综合防治效果见效慢,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根据茶叶生产用药标准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从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蓟马类是甘蔗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甘蔗未展开的心叶内危害,影响甘蔗产量。本研究调查云南省陇川、元江等17个甘蔗种植县、市,共采集成虫标本1142头。经鉴定,得出害虫种类9种,即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us)、竹直鬃蓟马(Stenchaetothrips bumbusae)、黄蓟马(Thrips flavus)、褐蓟马(Thrips fusc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天敌1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蔗腹齿蓟马(F. serratus)是所有甘蔗种植区的绝对优势种,在所调查甘蔗种植区均有,占所采集鉴定蓟马总数的8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