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吴县太湖洞庭山区生产的碧螺春茶,是载誉中外的绿茶。碧螺春茶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据太湖备考记载“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名吓煞人。宋商邱抚员始进,上题曰‘碧螺春’”。太湖洞庭山区是一个茶果间作的茶区。茶树和枇杷,杨梅,枣子,桔子等十多种果树交错其间。湖、山、田、茶、果、林蔚成一幅天然的美丽蓝图。茶树生长在这优越的自然屏障里,培育着有“花香果味”的碧螺春茶的自然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3.
1碧螺春生产的现状洞庭东、西山种茶、制茶,已有千年历史。说起碧螺春的来历,民间有两大动人传说的版本。其中共性是生长在太湖洞庭山石缝中奇香型的野生本地茶,被当地百姓采食,主要因其香气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4.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5.
浙江平绿珠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珠茶品质,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闷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温绿珍眉提高品质从采制着手”的经验,为了逐步改良平绿品质;于1956年在新昌嵊县两地,吸收有经验的茶农技工,进行了平绿珠茶初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讨,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艺过程“快速制茶法”。经1957年试行结果,在提高品质上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中最具特色的商品茶,它以壮实的外形,自然的花香和甘醇的滋味而著称。由于采制铁观音必须选育纯种,且在初制过程必须善于控制生化进展,才能形成其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正是铁观音品质的  相似文献   

7.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工序适宜工艺下在制叶的感官特征,以期为生产者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螺春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太湖洞庭山。该地气候湿润温和、常年云雾弥漫,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茶树品种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成就了碧螺春茶的独特品质,其外形条索纤细、色绿隐翠、茸毫披覆、卷曲似螺,具“蜜蜂腿”特征;内质汤色嫩绿,香气鲜雅、兰韵突出,滋味鲜醇、回味绵长,叶底柔嫩,是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为了使碧螺春茶能满足新时期市场的需求,本文从适制品种、栽培、加工和包装等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碧螺春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是福建省的特产。其采制特点,能以叶梢伸长较完整(已形成对夹叶)的标准原料,通过初制加工,制成香高味醇的优良成品。尤其是闽北乌龙茶的武夷岩茶。具有岩骨花香之胜,闽南乌龙茶中的安溪铁观音,清香幽长有特殊的“音韵”,早已驰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庐山云球     
庐山云球茶是江西庐山茶场科技人员和制茶师傅应用先进的采制技术,结合引种上梅洲茶树良种,在茶叶专家指导下,创制的一个新名茶,1988年在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铜牌奖。该茶制怍精湛而独特,形似白色绒球,因产  相似文献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好地方!来到苏州,扑面而来的是融汇现代文明与典雅历史的城市文化,苏州园林、吴越软语、洞庭碧螺春茶都广为人知,作者以茶为职,对洞庭碧螺春茶更多了一分的关切和了解。洞庭碧螺春茶传世脍炙人口的美丽  相似文献   

12.
明前茶应是清明前的采制绿茶,现在本省市场上常把清明后半个月内所制的优质绿茶也包括在内,统称明前茶,也称名优茶,本文仍依早春茶市习惯,沿用明前茶这一称谓。 近年来,我省名绿茶产区,引进工艺生产碧螺春、亳、龙井、毛峰等,同时又创新产制各种高质量绿茶,这些名优茶均成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采制工艺复杂,对于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园地采摘的鲜叶,都要求分别投制不宜混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近年各地初制厂生产的茶叶品质分析,以规模较小、应用小型技术设备配套者,采制及时,处理迅速,质量较优。所以生产乌龙茶的初制厂依当前的技术条件以小型化为宜,年产量最好不超过500担(干毛茶)。 对于此类小型初制厂,技术设备配套除乌龙茶初制特有的设备外,要在其他茶类应用的设备中选配,其性能往往未能完全适应乌龙茶的工艺要求。这就需要改进,具体有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14.
阐述武夷肉桂茶树良种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良品质与生态环境、农业技术、采制工艺的关系;本文就肉桂茶的传统制茶技术进行探讨,并对肉桂茶树良种推广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有许多茶农种茶制茶,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茶叶采制经验.然而,凡有人询问他们如何制好茶?都会异口同声回答:"靠天、地、人等三要素,缺一不可".现把这三要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名于世,为清代著名贡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17.
“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原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因香气高而持久,俗名“吓煞人香”,后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现洞庭山有产制“碧螺春”茶园面积3万亩,产量310余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档茶、明前茶的需求日趋增加,而作为老茶区的洞庭山同样存在着品种混杂、采摘期晚等问题,高档茶、明前茶的产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4,老茶园改造势在必行。而当地通过筛选出的早茶品种进行繁育,时间偏长,  相似文献   

18.
洞庭碧螺春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螺春茶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2002年12月,洞庭碧螺春茶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当前洞庭碧螺春茶产业存在良种普及率低、茶园单产低、茶叶产品品质参差、加工技术传统、假冒产品泛滥等诸多问题,影响碧螺春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茶树品种缺乏特色,茶园良种普及率低是最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茶树良种选育和推广更新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吴中区洞庭东、西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洞庭山的茶园面积有限,地处于太湖水源保护区,必须采取无公害管理技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碧螺春茶的质量和档次,故加强碧螺春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械工业“三化”工作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对制茶工艺(包括初制和精制,本文就初制而言,以下同)中的技术指标,逐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制茶标准化的实质是使制茶工艺指标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我国制茶历史悠久,从手工操作进入集体的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茶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