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作为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历来受到育种工作者的极端重视,玉米育种及玉米生产早已证明,每一次的品种更新换代都是新的玉米优异资源利用的结果,如旅28、330、旅9宽、Mo17、E28、5003、7922、C8605等的相继利用,改变了辽宁省的品种结构,提高了玉米产量,随着玉米育种及玉米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种质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种质资源已很难满足育种及生产上的需要,其中部分资源其作用逐步减弱,有的甚至淘汰,其结果造成了种质遗传基础的日益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及玉米生产再上新台…  相似文献   

2.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几个遗传基础有限的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而进行品种更换是玉米病害有规律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在抗源鉴定、抗病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生产上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青枯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取材、育种方法、种质资源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把长期的种质资源拓宽与近期的抗病育种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防止玉米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日益加剧,培育抗病玉米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培育抗病品种关键在于多生态区抗源种质的筛选、育种亲本抗病性快速改良纯化及鉴定。本文分析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侵染源及传播特性、病菌侵染玉米后的病症特点,阐述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的挖掘与筛选,探讨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研究,提出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审糯玉米品种亲本来源的分析,表明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农家种是我国目前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扩增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选育二环系有可能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从农家种中直接选育一环系亲本,育成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区玉米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洪飞 《玉米科学》2008,16(1):059-061
玉米育种的基础在于种质的改良、扩增和利用,根据杂种优势模式原理建立商业化育种流程,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与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八五”至“九五”期间玉米育种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概括地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以及存在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品种推广速度慢、面积小、寿命短,并提出了将来技术发展方向应以商业化育种为目标,扩增种质资源为基础,采用新型生物技术等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闫海霞  张宝石 《玉米科学》2006,14(3):020-024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群体改良、地方种质资源潜力的挖掘、热带亚热带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野生玉米的驯化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种目标的诱导创新因素1,2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世煌  胡瑞法 《玉米科学》2000,8(3):003-00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投入品的相对稀缺是诱导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继续提高产量是技术采用的首要决定因素;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会使其他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种质扩增、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是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第二是改善玉米品质。第三是培育抗逆境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耐旱、抗病和适宜的生育期都是我国玉米育种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玉米育种目标的诱导创新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投入品的相对稀缺是诱导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继续提高产量是技术采用的首要决定因素;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会使其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种质扩增、种质改良和种质创造是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第二是改善玉米品质。第三是培育抗逆境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耐旱、抗病和适宜的生育期都是我国玉米育种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分析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几点育种研究对策:育种工作者应将种质资源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合理制定育种目标,确定合适的选育方向;加强新技术应用;育种与成果转化并重,调动育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36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本文首次系统地综述了丝黑穗病的危害、病原、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4):21-23
分析了玉米种质资源对育种的重要意义。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又互相区别。公共研究机构是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企业间的玉米种质资源合理有序交流是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源价值评价和评估体系的规范建设是平等分享种质资源的核心环节,种质资源的合理分享将有助于育种产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米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改良和利用情况,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与动力,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群体改良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探索。Hallauer于2003年提出的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alignment)的概念,把对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认识从温带种质扩展到所有生态类型,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两个群体间的相互轮回选择改良技术,是把种质资源大规模推向杂交育种应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