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铁良    苏芳莉      孙迪      孙一民  李海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95-200
利用模糊BP神经网络法对辽河口湿地不同时期(汛期、非汛期和冰封期)不同区域(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水质评价。各样点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全N(TN)和氨氮(NH3-N)优于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缓冲区和试验区中全N(TN)、全P(TP)和化学需氧量(COD)超Ⅳ类标准。建立以上述4个水质指标为输入变量、包含5个神经元节点的隐含层和1个水质类别输出结果所构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输出结果进行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在汛期和冰封期评价结果相同,依次为Ⅲ类、Ⅳ类和Ⅳ类,而在非汛期评价结果依次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可见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质逐渐转好,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糊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数学在河口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河口湿地评价等级划分为5级,采用了模糊分布曲线中的"梯形分布"确定各个元素的隶属函数,依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选取评价因子和确定权重,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等级,构建了河口湿地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并以辽宁省双台子河口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Ⅳ,水环境质量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9个采样点27个样本的底栖动物调查分析,采用BI指数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湿地核心区检出底栖动物35种,水质评价为清洁至轻污染;缓冲区、试验区各检出底栖动物18种,水质评价为中污染至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湿地水质是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集合,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对湿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熵权赋权法和贝叶斯定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监测点的水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质为IV级;缓冲区的水质为IV级;核心区的水质为III级;说明水质在逐步得到改善,湿地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近年来该湿地开始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挽救湿地生命,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湿地存在与形成、发育及演化等方面分析,在充分吸收以往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功能评价体系,制定了湿地功能等级划分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湿地各项功能进行评分,计算湿地综合评价指数,由此评价湿地功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等级属于一般一类,在各项功能中,湿地的环境功能最为重要。湿地对于生物栖息、污染净化、物质产生以及调节洪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供水、调节气候、科研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养殖功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美学价值和娱乐功能的作用就显得不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湿地对重金属的净化作用,于2010年5-10月对湿地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3种区域的水体及土壤中镉、铬、砷3种重金属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区域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湿地不同区域对重金属镉、铬、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核心区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最好,试验区最低.  相似文献   

7.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各功能区中沉积物全磷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湿地沉积物生源要素迁移动态,并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集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0~50cm沉积物,用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沉积物中全磷的含量,对沉积物中全磷的不同区域(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不同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cm)以及随着芦苇各个发育期(发芽期、发育期、生殖期、成熟期)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功能区沉积物中全磷含量相对较低,变化在0.001~0.781g·kg-1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含量变化较大,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从东北方向到西南方向,沉积物全磷含量有所升高。表层沉积物即0~10cm层全磷含量最高,并出现含量逐层降低的变化规律。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0~10,10~20,20~30cm三个层次各层差异性显著,30~40和40~50cm这两个层次差异性不显著。在芦苇生长的各个时期阶段湿地沉积物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芦苇发芽期内湿地沉积物全磷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发育期和生殖期内全磷含量变化大致相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成熟期阶段湿地沉积物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其中全磷含量最高出现在6月份,而最低出现在9月份。说明植被的自然生长会大大降低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沉积物中全磷的累积,植被对改善湿地磷空间分布、控制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群落组织化水平和物种的复杂性、丰富程度,通过调查保护区植物种类、密度、盖度、频度等数量特征,分析其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没有人为干扰的生态环境中,保护区共有植物153种(除人工种植物种外),隶属43科113属,其中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共136种,占总种数的88.89%。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区域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物种丰富度Marglef指数表现为: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Simpson指数呈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呈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综合研究结果可见:核心区具有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具有保护价值。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保护措施,提高湿地保护区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明辉  张琛  胡艳  董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2-21844
[目的]对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综合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以吉林西部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英台采油厂中水灌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构建了人工湿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均方差法对2003~2010年吉林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经中水灌溉的人工湿地运行8年后,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由Ⅳ级(退化区)转变为II级(近自然区);人工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等级由IV级改善为II级,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已趋于完善。[结论]在干旱、半干旱的湿地地区,采用中水灌溉恢复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废治旱"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客观评价废水灌溉对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的影响,通过构建小试装置模拟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分析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不同生长期湿地各指标变化规律,采用粗糙集理论综合评价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湿地影响。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植株茎粗、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芦苇各生长指标与废水灌溉浓度正相关,不同灌溉浓度各指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废水灌溉后,土壤中有机质、TN、TP含量随着灌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各灌溉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废水灌溉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废水浓度越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多。利用粗糙集方法对不同造纸废水浓度灌溉下的芦苇湿地影响程度做综合评分,灌溉浓度300mg/L的综合得分为0.802 6;175、50mg/L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694 1、0.681 3;0mg/L的综合得分为0.401 3,即现有灌溉条件下,废水浓度越大,对芦苇湿地的影响综合评分越高,虽然会造成更多重金属累积,但总体上仍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等级划分,运用评分法对图们江下游不问类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水质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污染源主要为总氮、总磷,其中,各采样点中总氮评分值均较高;此外,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水质富营养评分值分别为64.3,60.8和60.5,其水质皆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个别水域水质呈现出某项评分值异常高的现象.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图们江下游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得到一种新的具备学习水质评价模糊信息以及处理模糊信息能力的混合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对水质分级标准数据的计算机仿真及网络训练,对雅安市名山县42个农村地下水源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名山县42个水源地中11个为第Ⅳ类水,2个为第Ⅴ类水,主要危害指标为硝酸盐、铁。  相似文献   

13.
何幸  王静  邱金亮  柏勇  李靖  陈龙 《湖北农业科学》2016,(23):6118-6122
运用模糊集对聚类评价模型进行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选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7项指标,确定分级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然后通过联系度对嘉临江(广元段)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N是各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应加以重点监控;八庙沟断面、上石盘断面、安家湾断面、南渡断面水质状况是Ⅳ级,苴国村断面是Ⅱ级,姚渡断面是Ⅲ级,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模糊集对聚类评价模型理论严谨、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靠,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22-24,55
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5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将模糊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行合成,计算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总氮和粪大肠菌群是嘉陵江南充段主要超标因子。2003-2009年嘉陵江南充段三断面水质总体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其中,清泉寺饮用水水源水质属于III类,基本能够达到饮用要求。小渡口控制断面和李渡镇出境断面,水质级别在IV和V类之间。结论:模糊综合评价充分考虑了多个因子对水体的影响,其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因此可为该地区的水质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涪江绵阳段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涪江绵阳段水环境质量,确定水质类别。[方法]根据2015年涪江绵阳段水质监测资料,建立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模糊综合评价集。[结果]平武水文站、涪江铁路桥、涪江顺河前街和三台百顷断面水质等级均为Ⅰ类,丰谷渡口断面水质等级为Ⅲ类。[结论]该研究可为其他河流或湖泊的水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评价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对其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在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方面属于一般等级;大气系统方面属于较好等级;综合质量状况属于一般等级。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宝鸡市城市河道典型人工水面(金渭湖、石鼓山1号橡胶坝蓄水区)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氮、磷、COD进行监测,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水面水质在监测期间,4月初达Ⅳ类,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指标,11月初和6月初部分断面可达到Ⅲ类水质,蓄水时间对人工水面水质影响作用较大;主干流河道水受污染程度较支流轻,应加强支流水质监测及周边污染源排放口的控制与管理;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污染消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刁占峰  张丹  张同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82-14584
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并基于粗集理论善于解决不确定和不精确问题的优点,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级别标准,将其应用于水质评价指标的筛选,得出高锰酸钾指数指标是最重要的水质影响指标,亚硝酸盐氮次之,并确定了各水质指标相对于水质级别的属性重要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水质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特征,将粗集理论应用于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可为水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