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山西省梯田埂坎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机修梯田的埂坎多为复式埂,占地比例大。随着机修梯田的大面积推广,梯田埂坎合理利用问题逐步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山西省的梯田埂坎主要为土质埂坎和石质埂坎两类。根据典型调查测算,全省梯田埂坎资源现状为7294万hm2,利用率为2315%。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虽然埂坎植物会造成一定的胁地,但其影响范围仅局限在1~3m内,其影响范围内的作物减产损失与埂坎植物的增值相比微不足道。大力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不仅可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加速丘陵山区的生态建设,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埂坎是梯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约占梯田面积的 12 %~ 18% ,是未被充分利用但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的土地资源。通过对地埂经济植物水肥状况分析表明 ,梯田埂坎与田面水分存在显著差异性 ,但肥力的差异性不显著 ,因而土壤水分是陇东地区地埂经济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在 475~ 70 0mm降水条件下 ,适合陇东地区生长的地埂经济植物有 :黄花、杏、枣、花椒、甘蒙柽柳、紫花苜蓿等。该研究将为陇东地区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山西省的梯田埂坎类型,依筑埂材料划分主要有土质埂坎和石质埂坎两大类.土质埂坎依据不同部位土体的密实程度又可分为硬埂、软埂和复式埂.石质埂坎按砌筑方式可分为干砌石坎和浆砌石坎,从埂坎结构型式上又可分为单墙式和双墙式.埂坎占地比率是测算埂坎资源量的重要指标,据典型调查加权平均计算,全省梯田复式埂占地率15.22%,土质硬坎占地率7.35%,石质埂坎占地率7.65%,埂坎平均占地率8.21%. 根据1996年底全省梯田面积统计核实资料和不同埂型平均占地率测算成果,求得全省梯田埂坎资源面积共计7.294万hm2,其中,土质硬坎3.548万hm2,复式埂2.851万hm2,石坎0.895万hm2.  相似文献   

4.
梯田埂坎是一部分未被充分利用却蕴藏着具大潜力的土地资源,进行梯田埂坎利用区划,研究埂坎经济植物的适生区域,对指导开发利用梯田埂坎、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中根据甘肃省各地的气候资料,结合植被区划,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梯田埂坎进行区划。按照区划结果,把梯田埂坎利用区划系统分为:Ⅰ黄河流域,包括:Ⅰ1白银耐旱灌草利用区、Ⅰ2兰州灌草利用区、Ⅰ3定西临夏灌草乔利用区、Ⅰ4平凉庆阳天水乔灌草利用区、Ⅰ5甘南草原区。Ⅱ长江流域,包括:Ⅱ1陇南乔灌草利用区。根据各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各区的适宜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普查全市梯田埂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树草种和乡土树草种选优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0种适宜在晋西北不同地类梯田埂坎种植的树草种。同时,试验总结出牧草类、药用植物类、经济林类、灌木类4种效益显著的梯田埂坎植物篱。  相似文献   

6.
豫西梯田地埂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西山丘区土坎梯田占梯田面积的93%。据典型调查,平均地坎侧坡47.2度,占地16.8%。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嵩县水保试验站对梯田埂坎利用进行了六年试验研究,筛选出十余种适宜地坎坡上栽植的乔、灌、草种。地坎坡栽种适宜林草后,固埂保土和经济效益显著,径流模数减少9.01~98.1%,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2.1~98.8%;六年试验,每亩坡坎年净收益111.8元,效益费用比6.38,随着栽种利用年限延长,收益还能不断增大。地坎栽种植物对梯田农作物的影响主要是乔木冠遮荫和灌草串根胁地。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地坎植物的合理配置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 新泰市山丘区面积1443k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2%。全市耕地面积9.04万hm~2,其中梯田4.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3.1%,田面宽大都在3~20m之间。梯田地堰总长度为59940km,土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层形成的沙土和沙壤土,土堰外侧坡比一般为1:1,堰高1~2m,地堰占地面积约7800hm~2。新泰市现有坡耕地和农田隙地约6.62万hm~2,经治理开发可新增梯田约3.97万hm~2(按成耕率60%计)、地堰49584km,地堰占地6500hm~2。这样新泰市新旧地堰总长将超过1亿m,总占地面积约1.43万hm~2,地堰平均占地面积为梯田面积的16.25%。经调查,现已栽植果、灌、花、条的地堰,占地堰总长度的10%左右,其中利用较好的仅占4%左右,还有90%~96%的地堰没有得到利用;已利用的地堰大多是近二三年新栽植的,老资源少,存在着植物种类单一、适地适树较差、种植模式不尽合理、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新泰市地处鲁中南泰沂山区,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中部为柴汶河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6℃,多年平均降水量744mm。全市土地面积1990.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72.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670t/km~2。砂石丘陵和青石低山是该区主要地貌类型,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2%。新泰市原有坡耕地3.325万hm~2,丘陵农田隙地3.3万hm~2。这些地多分布在3°~5°的坡面上,由于其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片麻  相似文献   

9.
<正>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全县共23个乡(镇)、432个村、38.7万人.总土地面积1553.14km~2.耕地6.27万hm~2,人均0.167hm~2.其中山地占90%以上.全县以六盘山脉为主体,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47.8mm,大部分集中在秋季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形成了我县有雨怕涝、无雨怕旱的特点.既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县,又是全省中部干旱困难县.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从60年代起.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树立了与自然长期搏斗、平田整地、重新安徘山河的雄心壮志.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1995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山地梯田5.09万hm~2、川地条田3733hm~2,梯条田累计面积5.46万hm~2,梯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成为全国梯田化试点县.  相似文献   

10.
为减轻重力侵蚀危害和提高埂坎利用率,以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试验区,开展梯田埂坎林绿化效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植梯田埂坎林能够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能显著降低风速,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地表温度,缩小土壤表层地温的日较差和近地层气温的日较差,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是增加经济收入和解决山区"三料"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砂质山区土坎梯田埂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临朐县砂质山区梯田建设中存在的埂坎过陡或过缓问题,经剪切试验对埂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表明,采用砾质细砂土筑埂时坡角可取37°,细砂土筑埂时坡角可取34°。经试验设计的一种复式坎坡,与传统的直线坎坡比较,埂坎占地减少40%~43%。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用外资 开发“地埂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修筑梯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但是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生产用地——埂坎.埂坎占地面积约占梯田面积的12%~18%.这些在农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埂坎是一项巨大的土地资源.水保世行项目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分项目,自实施以来,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机遇,加大项目区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在大面积修筑梯田的同时,十分注重梯条田地埂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动员项目区内的农民在新修的梯田地埂和原有梯田地埂上大力种植经济植物带,如黄花、花椒、杏树、枣树、红柳、牧草等经济植物.这一措施不仅加固了地埂,保护了梯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农民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开辟致富途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区域经济拓宽了道路.项目区群众高兴地把地埂上种植的经济植物带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3.
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土石混合梯坎+黄花菜梯埂"梯田技术就是下部毛条石梯坎、上部土质梯坎,梯埂种黄花菜,组成较为稳定的梯田埂坎。该技术比毛条石坎梯田投资少,比土坎梯田稳定性强、埂坎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旱作梯田上,田面和地坎的主体蒸发效应,使靠近田埂的农作物因土壤水分不足而生长受抑的现象普遍存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植物群落中物种在自然资源利用上的时空异质性,配置以泡桐作建群种、以紫穗槐为附属种的主防风林带和以山楂或紫穗槐组成为副防风林带,可充分占有生态位,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在中沟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梯田上配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可显著降低于热风危害,提高光能利用率13.1%。提高土壤(0~80cm)含水量11%,减少梯田埂坎冲蚀量87.5%,使土地生产率由2400元/hm2提高到4725元/hm2。  相似文献   

15.
黄土河小流域植物护埂模式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土河小流域多数梯田埂坎处于裸露状态,容易遭受冲刷,产生水土流失。在埂坎上采取植物防护措施投入少,见效快。试验选择低坎配置龙须草、中坎配置花椒、高坎栽植枣树的护埂模式,蓄水保土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梯田埂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埂坎利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软埂植物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本文通过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软埂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得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不同利用方式对梯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为软埂上部柠条〉软埂中部柠条〉柽柳〉黄花菜。  相似文献   

17.
建设梯田埂坎植物篱,即是保护水土流失区基本农田的需要,又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拓宽农业增收空间的有效途径。围绕水分这一干旱地区植物生物的限制因子,研究了抗逆性极强的枣树在连续干旱情况下植苗造林、根蘖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降水对埂坎枣树盛果初期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三川河流域开展重点治理以来,机械修筑梯田在我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1992年底,全县共新建机修梯田1266.8hm~2。在组织开展机修梯田中,我们对机修梯田投资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不断改革完善,由以修筑面积投资到按土方量投资,1991年又改为按“用功量”计算投资,既考虑修平土方量,又考虑土方运移距离(用功量=梯田修平土方×平均运距),并根据梯田适宜宽度要求,规定单位“用功量”计费标准,较好地解决了机修梯田中的合理计费和田面过宽或过窄的问题。其主要实施办法是: (一)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质量标准。明确规定,新建机修梯田必须做到“四结合、三达到、两不小”,即新建机修梯田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与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修地与埂坎利用相结合,与深耕结合;机修梯田集中连片面积必须达到6.67hm~2以上,一般地形田面宽度必须达到10m以上,当年机耕深度必须达到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风化层地区梯田的布设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泰市地处鲁中南泰沂山区,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中部为柴汶河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6℃,多年平均降雨量744.7mm。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990.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72.7km~2,占总面积的74%,年侵蚀模数5670t/km~2。本市山丘区主要是砂石丘陵和青石低山,面积为214.9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其中坡式梯田、坡耕地49.88万亩。这些耕地多分布在3~15度的坡面上,由于其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  相似文献   

20.
山地梯田埂坎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坡直滑动面的剖析,将其应用于梯田田坎的稳定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梯田埂坎少占地的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梯田埂坎优化设计及实践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