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2年9月30日,由云南省农垦总局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国营景洪农场三分场应用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万亩胶园亩产干胶超120千克的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 该分场在地处景洪县景洪坝缘,海拔600—900米,植胶地为丘陵山地。1990年总开割面积1.036万亩,总产干胶1274.8吨,平均亩产123千克,平均株产6千克。该分场职工经过多年艰辛努力,严格科学管理和应用高产综合技术措施,在连续五年(1983—1987)实现全分场开割胶园平均亩产干胶100千克的基础上,又连续四年(1988—1991)取得平均亩产超120千克的优异成果。产量水平居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植胶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1986年7月15—20日,云南省农垦总局科技处在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召开橡胶品系汇评会,参加会议的有云南热作所、德宏试验站、红河试验站及各农场的橡胶选育种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领导共二十七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派员到会指导。通过六天的现场视察,室内评议,初评出云南垦区大、中、小规模推广级和试种级品系二十一个。经全国橡胶品系汇评会议复审,最后评选出云南橡胶优良品系十四个,简介如下:一、大规模推广级RRIM600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选出的次生代无性系,杂交亲本为Tj1×P B86。生势:中等,种植在向阳肥沃地,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植后6.5—7年可达开割标准。产量:本所生产性系比区第十五割年株产干胶5.06千克,亩产107.29千克;生产性树位年株产干胶5.54千克,亩产134.82千克;最高产树位年株产干胶6.8千克,亩产148.8千克。西双版纳垦区大面积平均亩产97.0千克。最高亩产226.3千克。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几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热作生产发展较快,到1991年,全县热带作物种植面积达42642亩。其中民营橡胶37088亩,咖啡1878亩,砂仁3676亩。橡胶投产面积3278亩,年产干胶196.4吨,产值155.6万元。1992年橡胶开割面积达6900亩,预计年产干胶430吨,产值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是西双版纳各农场橡胶白粉病防治工作抓得紧、防效较好的一年,保证了本年度干胶生产任务顺利完成。1987年橡胶白粉病害是继1985年特大流行后又一次可能流行年,但防治结果却明显优于1985年。在全分局十个农场的37.2万亩开割林地中,防治面积达23.25万亩,加上多次防治的林地,累计防治面积达到35.7万亩。估计挽回干胶损失近2,520吨。折合人民币1,534万元,取得了757.4万元的显著经济效益(防治总费用89.25万元,平均每亩喷药一次2.5元)。在大面积防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自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A.Wickham)从巴西引种以来,栽培历史仅113年,品种改良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原始实生树亩产干胶30千克提高到最优无性系PB235割胶14年平均亩产164千克,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4.5倍。从不到50株的原始实生树的基础上用种子繁殖发展到目前的栽培面积1.125亿亩,发展速度亦是极快的。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长期竞争,亩产53千克以下的胶园已无利可图,最近培育出来的高产无性系平均产量已达100~130千克/亩,最高的达150~180千克,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势。 世界上传统的宜胶地(南纬10度至北纬15度)已发展完毕。现在印度、泰国、缅甸、孟加拉等国已在非传统地区发展橡胶,我国在非传统地区(北纬18—24度)大面积植胶成功,已引起国际重视。 1987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23.75万吨,占世界第四位,合成橡胶22万吨,国家需求77万吨,缺口达31.25万吨,国家进口天然橡胶35万吨。海南省和云南省植胶面积占全国植胶面积的82.7%,产量占85.2%。是我国主要植胶基地,要求大力发展橡胶,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橡胶日益增长的需求。 1962年全国第一次橡胶育种工作会议是一次历史转折,从此停止种植普通实生树,推广国内外优良无性系。在国内外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进行有性、无性交替,培育出我国新一代高产无性系的方  相似文献   

6.
<正> 西双版纳垦区,地处高纬度、高海拔的热带北缘,比世界主要植胶国年平均气温低5—6℃,年降雨量少三分之一左右,有近半年干旱,冬季受低温的影响,年割胶期约少2—3个月。在1991年总开割面积59万亩中有四个农场的33万亩(景洪农场13.2337万亩,东风农场12.8151万亩,橄榄坝农场5.0160万亩,黎明农场1.9468万亩),平均亩产干胶超100千  相似文献   

7.
<正> 云南垦区至1982年末已种植橡胶86.55万亩,投产33.64万亩,年产干胶22,877吨,平均单株产量4.02公斤,亩产量66.59公斤。在投产面积中,包括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种植的未经选择的低产实生树和国内无性系芽接树约5万亩,以及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低产的现代无性系残缺胶园约3万亩,两项合计约8万亩,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垦区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境内。垦区的东、南、西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北部、西部与思茅地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218′~2225′,东经1005′~10142′。西双版纳垦区始建于1955年,共有十个国有大中型农场、六个直属企业。拥有总资产227687万元,总人口151531人(含临时工),职工69719人,离退休职工22710人。实有土地总面积895万hm2,植胶面积约6万hm2,其中开割面积47万hm2。从事割胶生产的总职工为32239人,人均负担割株475株。1997年年产干胶88657t,平均1887kg/hm2,株产58kg;胶工人均产干胶27…  相似文献   

9.
<正> 橡胶树的经济寿命一般为30—35年,其后,随着其产排胶功能的逐渐衰竭,砍伐老胶园,建立新一代胶园就成为随胶者的当务之急。景洪农场植胶37年来,橡胶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现植胶面积达17.5万亩,1992年平均亩产干胶达104.03千克。但在开割的13万余亩胶园中,仅早期种植的未经选择的普通实生树、国内低产无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垦区橡胶树大面积高产的气候学基础王利溥(西南林学院·昆明·650224)云南植胶区1994年橡胶创大面积平均单位产量每公顷1549.95千克的世界先进水平。若扣除云南植胶区生态条件的次适宜区、基本适宜区的开割面积和产量,则1994年云南垦区适宜区...  相似文献   

11.
<正> 1981年以来,在农垦系统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的积极扶持帮助下,我省民营橡胶的发展速度加快,平均每年新发展近8万亩,至1986年底累计保留面积达51.6万亩,预计今后将发展到100万亩以上。目前,一部份橡胶树已开割(1986年总产干胶2,078.43吨),使部分胶农受益,收益大增,也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因技术水平较低和严重缺乏科技人员,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987年5月我们参加中国热作学会云南民营橡胶考察中发现,有些技术问题已在生产上有所影响,若不引起  相似文献   

12.
云研1号是云南省热作所于1966年从人工授粉16个杂交组合中选出的抗寒高产优良有性系。杂交亲本为GT1×PR107。1968年参加大田系比,1976年推荐作生产性试种。目前,在我省以辐射低温为主的二、三类型植胶区,已种植2万余亩,并已陆续开割投产,其产量、抗性、付性状均表现良好。云南省热作所1968年杂种园1—15割年平均单株产干胶4.89千克,亩产116.9千克,分别为对照PR107产量的114.8%和116.7%。国营勐养农场11队1976年定植的生产树位,1—5割年平均亩产干胶56.1千克,为对照GT1的142.9%。国营景洪农场十分场1976年定植的生产树位,1—5割年平均亩产干胶101.3千克,为对照GT1的110.7%。该品系抗寒力较强,经思茅前哨苗(海拔1300米)-0.9℃低温考验,寒害较轻比GT1轻0.8—1.1级。对白粉病敏感,抗条溃疡中等。农场已建立合格的云研1号种子园400余亩,可供采种繁殖。  相似文献   

13.
<正> 云南的橡胶种植业是建国后兴起的新兴产业,也是热区开发中的一项骨干产业。初期以国营农场发展为主,1964年开始发展民营橡胶。经过30余年的艰苦创业,到1987年为止,全省种植橡胶达171.89万亩,其中民营橡胶67.65万亩,占39.4%;干胶产量43,558吨,其中民营2,300吨,占5.3%。如今云南已成为我国的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一、云南民营橡胶发展概况1904年由德宏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回橡胶苗8000余株,种在盈江凤凰山。解放  相似文献   

14.
<正>凡割胶后割线局部或全部停止排胶的现象习惯上统称死皮。死皮的种类很多,对产胶影响最大,扩展最快的主要是褐皮病型死皮。随着开割面积的扩大和割龄的增长,死皮越来越突出了,据西双版纳农垦分局一九八一年统计死皮停割8.6%,约25万株,如以株产3公斤计算,年损失干胶750吨,价值435万元。打洛五分场至一九八一年累计死皮7.8%,六分场3%,有的林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全世界植胶面积已达1.2亿亩,其中的94%是在东南亚。1990年世界天然橡胶的产量为517万吨,比上年增长2.3%,而消费量达532万吨,比1989年增长1.8%,连续四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1989年世界人均橡胶的消费量为3千克,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61.48亿,人均橡胶的消费量为3.5千克。因此,到本世纪末,天然橡胶仍将保持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口垦区是以种植橡胶为主的垦区。自1953年试种,1956年进行大规模生产种植,至1991年累计开垦定植橡胶234811亩(含胶园更新15893亩)。除去更新面积,累计定植218918亩,保存117757亩,保存率53.79%。损失面积101161亩,其中届大跃进年代开垦质量差放弃40412亩,占损失面积的39.9%;低温寒害损失38017亩,占37.6%;国防施工、道路及基本建设占用4406亩,占损失面积的4.3%。  相似文献   

17.
<正> 云南垦区,特别是西双版纳,1978年以来流行季风性落叶病,其病原与条溃疡病痫菌相同。由于落叶病普遍发生,田间菌量大,加上气候影响,原有的防病措施不能完全控制条溃疡病的流行,因此1978—1980年又出现大批病树;这三年西双版纳垦区就停割了23.9万株中、重病树,占开割树的8.1%,年损失干胶800吨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我省从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六年来,先后在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承德四个地区十六个县市共飞播油松造林250万亩。据各地调查,有苗面积为1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其中每亩平均有苗300株以上的占播种面积的36%,每亩平均有苗66株到299株,还需要补植的,占播种面积的12.1%。苗木长势良好,早播种的一般苗高已达10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9.
云南橡胶增产去年云南国有农场和地方民营橡胶总产量达到12.5万吨,比前年增产1.2万吨。作为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云南,已在滇南地区定植胶林2ll万亩,去年投入割胶的面积达到123万亩。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后随着开割面积的逐年增加,云南天然橡胶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云南植胶从1953年开始,现已有一定的基础。到1980年为止,植胶总面积73.5万亩,投产开割30万亩,年产干胶已达到1.7万吨的规模。 云南垦区处于北纬21°08′~24°49′,植胶海拔高度,哀牢山以东350~400米,以西900~1,000米,是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的植胶区。 在二十多年的植胶过程中,不断认识垦区的自然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植胶科技水平不断有所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植胶措施和制度,包括基了一批经过多年选择鉴定的外来和自育的品系。这是我省今后植胶继续前进的技术有础。本文对最近几年来取得的在橡胶生产上有较大使用价值的几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并提出加快应用的意见,以期发挥优势,推动我省橡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