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分别在云南香格里拉、东川、元江和昆明进行野外标本采集.对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色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体色多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鞘翅变化可分为黑底和黄底两大系列,共有43种色斑变异型。香格里拉、东川和昆明等3个地点黑底系色斑变异个体数量小于黄底系个体数量,而在元江则是黑底系个体数量占优势。在不同海拔地带中,异色瓢虫色斑变异出现个体数量最高是中海拔地带。异色瓢虫色斑变异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2.
阿拉尔垦区多异瓢虫色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采集于阿拉尔垦区7个团场的多异瓢虫色斑变异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文献[1]新近报道过的23种鞘翅色斑型,并观察到文献[1]未曾报道过的5种前胸背板色斑变异型和21种鞘翅色斑变异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为研究其它瓢虫色斑变异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技术对东北帽儿山地区13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用于异色瓢虫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2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9%。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13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60,平均相似系数为0.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50处,13份瓢虫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显明变种、四斑变型和二窗无脊3种斑型瓢虫是异色瓢虫遗传变异的主线。ISSR分析表明,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笔者还根据聚类结果对瓢虫鞘翅底色变异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夏秋两季异色瓢虫成虫色斑类型变化及多样性分析发现,在夏季,黄底黑斑和黑底黄斑两种类型个体数目增加,橘红底黑斑和黑底红斑则减少。在黄底黑斑和橘红底黑斑两种类型中,十斑变型的表型变异占该类型总变异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十六斑变型有较大幅度降低;十斑以下变型个体数目比例分别增加27.48%和6.32%,十一斑到十四斑变型基本不变,十六斑以上变型则分别减少27.14%和6.72%。在黑底黄斑和黑底红斑中,二窗型比例均上升,四窗型均下降。比较异色瓢虫雌雄个体数目发现,夏秋两季的总体及四种不同类型的性比均表现为偏雌现象。多样性分析可知夏季变型间个体均匀性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鞘翅性状在浙南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异色瓢虫鞘翅性状在浙南丽水的变异情况。认为:(1)鞘翅黑底型的为该区优势类型;(2)不论黑底型的,还是黄底型的鞘翅均存在波峰和平滑尾边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型大小不仅是动物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而且与动物的生活史、生态学和进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广布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地理种群间形态分化的规律。[方法]从全国纬度在28°(浙江龙泉)至45°(黑龙江哈尔滨)之间的区域采集异色瓢虫样本,测量雌、雄成虫体长及体宽和体积,并观察色斑类型,分析形态特征变异与纬度的关系。[结果]异色瓢虫成虫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雌虫体型显著大于雄虫;雌、雄虫体型大小的差异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雌虫体型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与贝格曼法则的预测不符;但雄虫体型随纬度上升而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种群中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的异色瓢虫数量占优,具有暗底色型色斑的昆虫较少,暗底色型中黑缘型昆虫极少;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瓢虫占比在高纬度地区略大于低纬度地区。[结论]异色瓢虫体型大小及色斑类型与纬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十一星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于新疆8个地区的十一星瓢虫鞘翅色斑进行比较分析,共得35种类型,其中有20种少见的鞘翅色斑变异型和3种极少见的鞘翅斑点缩小和消失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型间的四种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聚丙聚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异色瓢虫不同鞘翅色斑型成虫的四种同工酶谱和不同色斑型间杂交后代幼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除苹果酸酶同工酶外,各色斑型成虫间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带数、活性均有差异。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的杂交后代,在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带数、活性有较大差异,但同一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异色瓢虫色型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白山异色瓢虫色型的考察与研究袁荣才,张富满,文贵柱,于明,王小强,马凤才,曹正爱(通化市农科所海龙135007)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色斑类型变化极为丰富。Mader(1926~1937)将异色瓢虫归为93个变种、变型。Ko...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南郊越冬异色瓢虫色斑型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琳  可晓斌  王卓微  周丽娜  王景元  罗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53-16654,16699
于2010年10~12月间,在佳木斯南郊四丰山风景区及佳木斯大学4个学区共设5个异色瓢虫采样点,对越冬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进行色斑型多样性调查。调查发现南郊有16个异色瓢虫色斑型分布,其中黄底型11个,黑底型5个,黄底型占68.75%,黑底型占31.25%,其中黄底型以19斑型、18斑型居多。对比2006、2008年采样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年份异色瓢虫色斑型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泰安市1 320头异色瓢虫越冬成虫进行了观察研究,共发现表现型150种,其中未被记录的20种。按表现型将其分为4种类型:黄底黑斑、橘红底黑斑、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其种类数分别为64、67、11和8,各类型数目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24%、30.83%、26.14%和3.79%。黄底黑斑和橘红底黑斑型以十九斑变型最多,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型以显明变型居多。对各斑点出现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斑点1/2在雄虫出现的频率约为雌虫的1/4,斑点9约为雌虫的1/2,其余各斑点雌虫均高于雄虫。首次对斑点和联斑不对称的异色瓢虫进行了命名,优化了记号命名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实验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取食5种蚜虫行为及其食蚜量;比较了取食5种蚜虫对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同种蚜虫的嗜食程度基本相同。初龄幼虫无选择适宜猎物蚜虫的能力。幼虫随龄期的增大,选择能力渐趋明显,以成虫和大龄幼虫选择力更强。该种瓢虫明显选择取食棉蚜、桃蚜和白杨毛蚜,洋槐蚜为不甚适宜的猎物,而甘蓝蚜最不适宜。因此认为,龟纹瓢虫具有一定程度的食物专化性,可作为棉蚜和桃蚜的有效天敌,应充分加以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调查了山西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的色斑类型 ,结果共发现 76个色型 ,其中黄底型占 66个 ,黑底型占 10个 ;黄底型中以十九斑变型最多 ,黑底型中以显明变型最多。  相似文献   

14.
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是分布在我国瓯江流域的一种鲤科鱼类,色彩艳丽,体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瓯江彩鲤有5种基本体色:"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是研究鱼类体色遗传的良好材料和理想模型。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影响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转录的提前终止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采用RACE技术从瓯江彩鲤皮肤转录本中克隆5种体色酪氨酸酶基因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中,酪氨酸酶基因cDNA序列长度存在差异:"全红"为2 100 bp,"麻花"为2 107 bp,"大花"为2 073 bp,"粉玉"为1 976 bp,"粉花"为2 111 bp;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类型酪氨酸酶基因(TYR-1,TYR-2)的转录。这两种酪氨酸酶基因mRNA所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仅在一二级结构上有所差异,而在结构域和三级结构上不存在差异。但酪氨酸酶基因的这些差异是否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还有待后续的证明。研究亮点: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鲤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现不同体色瓯江彩鲤均转录完整的酪氨酸酶基因,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酪氨酸酶的mRNA转录。揭示了5种体色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序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体色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序列及低温诱导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低温胁迫条件对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抗寒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异色瓢虫低温冷藏及其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转录组获得异色瓢虫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根据特异性引物获得HaHSP47.74(基因登录号:KX161871)、HaHSP21.53(基因登录号:KX161873)和HaHSP21.52(基因登录号:KX161874)基因c DNA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 reading frame,OR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技术测定异色瓢虫3个s HSP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短时降温和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低温储存处理下以及不同色斑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发育阶段处理中,HaHSP47.74和HaHSP21.53在蛹期及成虫期高表达;HaHSP21.52在4龄幼虫第4天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短时降温处理中,HaHSP47.74在降温至0℃和-5℃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aHSP21.53和HaHSP21.52在降温过程中表达量显著降低。在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中,3个s HS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实验种群:黑底雌瓢虫HaHSP47.74表达水平在储存第5天时显著升高,黄底雌瓢虫HaHSP47.74在储存5—1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黑底雌瓢虫HaHSP21.53在储存5—20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黄底雌瓢虫HaHSP21.53在15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21.52无显著性高表达;越冬种群: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47.74、HaHSP21.53、HaHSP21.52在低温储存中均无显著性高表达。【结论】s HSP在异色瓢虫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作用。短时降温胁迫能够诱导s HSP基因高表达。实验种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HaHSP47.74和HaHSP21.53均出现了显著性高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在瓢虫受到冷驯化时起到了作用。此外,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抗寒机制和抗寒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多指标点图─—星座图的作图方法,并用该图对我国部分培育猪种的生产性能(包括六个性状)进行了直观分析。根据作图法简要说明了星座图的特点。同时强调指出,若欲对被分析对象进行类别划分,须将星座位置及样品路径综合考虑。就本文所考察的十三个培育猪种,用星座图进行初步的直观分析,依生产性能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以黑色猪种为主的一类(包括六个品种)性能偏低,五个白色猪种的生产性能较高,另有两个白色猪种的生产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