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种用雄蜂的父群选择与母群具有同等的重要。由于蜂王交配的多次性,而雄蜂具有交配的一次性。因而父群的数量应多于母群。大量不同成熟期的雄蜂,会增加蜂王交尾的机遇。如果没有足够的雄蜂,蜂王就得不到充分受精。雄蜂是季节性出现的。据维期(1962)和阿兰(1965)观察表明:供给蜂群大量的雄蜂脾或让它们自由造雄蜂脾,通常雄蜂幼虫不会超过1500平方厘米,即约等于4500个。维期发现,在整个养蜂季节里,不同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 交配行为蜂王交配的习性非常惊人 ,危险性强 ,且效率不高。因为蜂王和雄蜂在空中交配 ,交尾的地方离蜂巢很远。这很可能使蜂王受到伤害 ,损失了蜂王。对雄蜂来说 ,交配是悲惨的 ,但交配是雄蜂唯一的作用 ,雄蜂一生只能交配一次 ,交配后 ,它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即被蜂王带走 ,作为蜂王交配的标志 ,雄蜂便死亡。蜂王与多只雄蜂交尾 ,但得到的精液很少 ,多数遗失了。可是蜂王贮精囊中存有每个交配雄蜂的精子 ,它们的交配习性有利于杂交 ,保持了蜜蜂遗传的多样性 ,加强了蜂群的适应性。交配成功后数日 ,蜂王便开始产卵 ,不再交配。为了保…  相似文献   

3.
黄坚 《蜜蜂杂志》2002,(4):14-15
(接上期) 1.4 培育高产雄蜂 雄蜂与蜂王质量的优劣同等重要。但从现实情况看,普遍存在重蜂王轻雄蜂的问题。片面地认为,只要有了高产蜂王,王浆产量就会高。当引进高产种王后产量高不起来时,就埋怨引进的蜂王种性不好。很少从雄蜂质量上找原因。其实,在低产蜂场中即使引进高产蜂王,若仍与低产雄蜂交配,其产量显然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因为在育王中雄蜂起到50%的作用。有了高产蜂王,再与高产雄蜂交配,其后代才能高产。……  相似文献   

4.
交配标志是由雄蜂粘液腺分泌的粘液 ,从阳茎球被排出的几丁质和一个由冠腺细胞合成的粘性桔色层 ,它很容易被另一个雄蜂用阳茎球上的刚毛除去。当交配标记从敞开的生殖器伸出时 ,是白色的 ,部分被桔色层遮住和蜂王体色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是白色粘液能反射紫外光。一般蜂群每年能繁殖 5 0 0~ 2 0 0 0只雄蜂和大约 1 0只蜂王。在雄蜂聚集区 ,每只蜂王被 1 0 0 0多只雄蜂尾随 ,雄蜂和蜂王交尾的比率是很低的 ,因此雄蜂间的竞争很激烈 ,对于每只雄蜂也可以有机会在两只蜂王之间选择。许多雄蜂紧紧尾随一只蜂王 ,组成一群 2 0~1 0 0只的雄蜂团 …  相似文献   

5.
人工控制下熊蜂(Bombus lucorum)交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人工控制条件下熊蜂(B.lucorum)有性蜂性成熟期、性比、交配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最佳交配日龄蜂王为8日龄,雄蜂为12日龄;影响熊蜂交配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最佳交配雌雄性比为15;交配过程中蜂王和雄蜂的行为各不相同;交配时间大约持续30min.  相似文献   

6.
林治德 《中国蜂业》2007,58(3):25-25
蜜蜂群体中雄蜂的分工是与处女蜂王交配,一般处女蜂王产卵后就不再交配,正常蜂群一年只换一次蜂王。但是蜂群有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雄蜂有它的极限数。  相似文献   

7.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3,54(1):43-43
杀螨剂对蜂王与雄蜂生殖力的影响蜂群使用的杀螨剂很可能影响蜂王和雄蜂的生殖能力。我们的试验是 ,杀螨剂对雄蜂精子的产生和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蜂王受精囊中精子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在培育蜂王和雄蜂的蜂群内分别放有甲酸、Apistan和CheckMite(蝇毒磷 )条 ;对照组蜂王和雄蜂培育则在不使用杀螨剂的条件下进行。蜂王样本在交尾或初次产卵后收集 ;雄蜂样本在交尾前采集。精子计数则是解剖贮精囊或受精囊 ,并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器计算精子数量。蜂王受精囊的精子存活率用活体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雄蜂精液的精子存活…  相似文献   

8.
蜂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交配的雄蜂的数量和质量。蜂王在短时间婚飞交配后,其受精囊必须装入500~700万精子,才能保证蜂王一生产受精卵的需要。蜂王在一次婚飞中,如果受精不足,就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婚飞,这就会增加蜂王伤亡的危险,如果由于雄蜂少,蜂王达不到充分受精时,工蜂往往较早地更替已经产卵但受精不足的蜂王。  相似文献   

9.
育种是提高蜂群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养蜂业,由于蜂王是在飞行中与多只雄蜂交配,使蜜蜂育种感到困难。结果,姐妹蜂王之间往往出现根本不同的特征。试图使蜂王和选定的雄蜂在受控制的空间进行交配,并未获  相似文献   

10.
吕效吾 《中国蜂业》2003,54(6):40-41
一、精子的贮藏和利用蜂王通常在受精囊中贮藏 5~ 6百万个精子。蜂王若和 1 0~ 2 0个雄蜂交配 ,可在她输卵管内搜集2亿个精子 ,但是 90 %的精液排出体外。每个雄蜂可生产 1 0 0 0万精子 ,超过了一只蜂王的贮精子量。蜂王交配行为乍看是一种浪费 ,她从许多不同雄蜂身上得到了精液 ,效益确实是很高的。虽然进入受精囊的精液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许多交配雄蜂为蜂王提供了精子。考虑到各个雄蜂产生的精子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使蜂群内的工蜂后裔产生很大的变异。Tarpy等报道有 80 %的蜂王和 5个雄蜂交配 ;有 5 4%的蜂王和 1 0个雄蜂交配。雄蜂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技术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法国意蜂、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1代和子4代工蜂的微卫星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亲本蜜蜂与营养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特有DNA条带发生了转移。说明通过蜂种之间的营养杂交可以改变其微卫星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技术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法国意蜂、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和子四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第三腹节背板长度、肘脉指数、翅钩数6个外部形态指标。采用StatView分析软件中ANOV Aandt-test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在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右后翅翅钩数和肘脉指数均有向中蜂性状靠拢的趋势,且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的上述5个形态指标均小于亲本"江山2号"和法国意蜂,差异显著(P0.05),也显著大于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四代工蜂的第三腹节背板长指标大于"江山2号"、法国意蜂和中蜂,差异显著(P0.05)。营养杂交子代工蜂随培育代数的增加在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右后翅翅钩数和肘脉指数均有向中蜂性状靠拢的趋势。子四代工蜂在吻长、右前翅宽度和肘脉指数指标上与前三代间差异显著;子四代工蜂在第三腹节背板长指标上显著高于前三代。  相似文献   

14.
The Black Queen Cell Virus (BQCV) can affect brood of the honey bee (Apis mellifera). In general queen cells are endangered showing dark coloured cell walls as typical symptoms. Worker- and dronebrood can be infected by BQCV but normally without clinical symptoms. This paper describes for the first time a symptomatic BQCV-infection of diseased drone brood found on two bee yards in Hessen/Germany in 2001. The drone larvae were seriously damaged and some of them were dead. Samples of the affected brood were tested for BQCV by the PCR detection method. A BQCV specific nucleic acid fragment was found. The PCR product were sequenced and aligned with the relevant GenBank entry. At the nucleic acid level as well as at the deduced protein level the isolate showed a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south african isolate noted in GenBank.  相似文献   

15.
越冬雄蜂寿命及其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冬雄蜂生殖力的观测发现:秋季产卵较晚的新王群仍然保持着“容纳”雄蜂的情绪,在这种蜂群里大批雄蜂可以安全越冬;越冬雄蜂的寿命8个月以上;越冬雄蜂精子的活性正常,采集量符合常规标准;利用越冬蜂精液为早春培育的处女王授精,产卵后经长时间观察生殖力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疆黑蜂(Xinjiang Black bee)与4个引进西方蜜蜂品种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并通过检测基因组选择信号,发掘新疆黑蜂重要种质特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 对新疆黑蜂、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高加索蜂(Apis mellifera caucasica)、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欧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共5个蜂种50个蜂王个体和1个长白山中华蜜蜂蜂王(Apis cerana cera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鉴定新疆黑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以长白山中华蜜蜂为外群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以阐明新疆黑蜂的进化关系,利用SNP信息进行新疆黑蜂的主成分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连锁不平衡分析;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方法检测新疆黑蜂与其他西方蜜蜂群体间的选择信号,并对提取到的受选择区域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在新疆黑蜂中共鉴定出1 728 216个SNPs,其中18 526个非同义突变位点是后续研究新疆黑蜂遗传特性候选的SNPs位点;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与其他蜂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与卡尼鄂拉蜂、意大利蜂、欧洲黑蜂亲缘关系较近,与高加索蜂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在K>3时,新疆黑蜂来自一个与意大利蜂、高加索蜂、卡尼鄂拉蜂、欧洲黑蜂完全不同的独立祖先亚群。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新疆黑蜂进化过程中受选择强度较大。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于物质代谢、繁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富集在细胞器、核小体、染色质和膜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离子结合等,并筛选到了Cyp314A1、Trichohyalin-like、CCDC112、Sorbitol dehydrogenase、SPI-3、Fer3HCH、TNS1、Pten、ADSL、Octβ2R、AFFG1、ARHGEF17共12个候选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于嘌呤代谢、胞吞作用、磷酸肌醇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 利用基因组SNP标记揭示了新疆黑蜂的遗传结构和独立遗传背景,选择作用主要体现在新疆黑蜂品种形成过程中的抗寒、繁殖、生长发育、抗病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新疆黑蜂的遗传进化、资源评价及地方蜂种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同群中蜂雄蜂精液及工蜂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的感染情况,寻找CSBV交尾传播的间接证据,利用RT-PCR方法对云南省蒙自市东村的3个中蜂群雄蜂精液及工蜂样本的CSB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蜂群的工蜂均被检测出携带CSBV,相对应的本群雄蜂精液样本也被检测出携带CSBV,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雄蜂精液样本的平均感染率达到93.33%。结果表明,雄蜂精液是CSBV的携带者,为CSBV的交尾传播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上颚腺是蜜蜂重要的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在蜂群生活中有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中蜂、意蜂三型蜂上颚腺蛋白的异同,对中蜂、意蜂的外勤工蜂、初出房蜂王、巢内雄蜂的上颚腺蛋白进行定量和SDS-PAGE.结果表明:每个腺体中,蜂王的蛋白含量最高,工蜂次之,雄蜂最少,三者差异明显;两蜂种三型蜂的上颚腺蛋白相同的较多,但也有明显差异.意蜂王的76 kD蛋白和中蜂王的74 k蛋白;意蜂工蜂的54 kD蛋白和中蜂工蜂的36 kD蛋白;意蜂雄蜂的27 kD蛋白和中蜂雄蜂的48 kD蛋白;均为相同级型之间的差异蛋白,它们可能与生理功能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9.
蜂王产卵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为实验材料,在2 h内观察蜂王标记产卵,20天后取样.运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分子技术和NTSYS聚类软件分析各个卵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亚家庭数组成.结果表明:蜂王在短时间内不会固定产某一个亚家庭卵.  相似文献   

20.
蜜蜂性比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按亲属选择理论和性比原理预测 ,工蜂则可能对雌性性别更多地投资 ,这样蜂王和工蜂在决定性比问题上存在矛盾。本试验通过RAPD技术测定蜂王交配次数 ,并利用亲属选择和性比理论 ,研究了蜂群中的性比冲突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工蜂调控蜜蜂性比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