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园景命名艺术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江池遗址公园在进行景观命名时,结合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或源自文坛佳话,或出于唐诗典故,或撷取民俗传说,运用了大量的园景命名艺术手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  相似文献   

2.
衣学慧  熊星  李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3-15445
保护利用大遗址可以确立城市或地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形象和地位。西安近年来建造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各遗址公园的建造特色和所用技术手段总结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西安市把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具有西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同时起到保护遗址并更新城市建设的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地位、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魅力、推动和促进大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争取更多城乡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郭洁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84-7886,7904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包括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相结合建成旅游景区;将整个遗址区建设成森林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4种主要模式。笔者强调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要以遗址保护为前提和出发点,在这一前提下,以我国已建或在建的遗址公园,如甘泉宫遗址、武侯墓、黄帝陵为例,说明大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是如何构成园林景观空间格局的;通过圆明园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实例说明中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景观的空间分割;例举微地形坡地地形利用、微地形叠石理水、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利用、微地形功能利用等方面的例子说明小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的景观节点,具体介绍了微地形利用可达到空间分割、实现控制、塑造美学价值、改良小气候的作用。最后笔者罗列出西方古典园林中地形利用与塑造的实例,并借鉴了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作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出对遗址公园设计有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尹国斌 《乡村科技》2023,(8):135-138
湿地公园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缘湾湿地公园是福建省厦门市最大的公园,被称为厦门市的“城市绿肺”。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初期建设中,采取营造水环境、构建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配套相关设施等措施,改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但因超强台风“莫兰蒂”侵袭,公园在建成10年后植被和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片区受损严重。针对当地采取强化植物特色、平衡水体生态、吸引鸟类栖息等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措施,最终使湿地公园形成了“绿肺”“蓝肾”“白鹭”三大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前,遗址公园已经成为西安地区大遗址类文物保护的重要形式(1-2),成为建设生态和文化西安重要支撑(3-6),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量。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唐慈恩寺遗址公园于2008年建成。尤其是曲江池遗址公园,恢复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都遗址公园内园林植物和群落结构的观察,从植物资源种类构成,乔、灌、地被的应用及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园内植物配置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矿山公园以展示矿业遗迹为主体,具备较强的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由于矿山公园建立在拥有较多矿业遗迹的矿山废弃地上,所以矿山公园的设计应延续这些后工业景观,在保留矿业遗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笔者首先对矿业遗迹进行分类,然后探讨了矿山公园设计时对矿业遗迹的保留与改造问题,提出保留可分为整体保留和部分保留,改造应该从功能和形式上进行改造,并应注意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曾晨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31-12632,12665
在解析意境含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进而以扬州唐城遗址公园为例,探究了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营造,详细分析了唐城遗址公园的营造主题、借景手法、布局方式、景观小品设计、色彩选取、主题活动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西安长乐公园植物景观现状与景观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长乐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结合总体改造规划,提出该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针对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公园相关植物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使用现状,我们以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分析游客使用开敞空间的状况.数据显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主要使用对象不同于普通城市公园,其主要群体是老年人和小孩.记录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看护、小孩玩耍及交谈等,符合此类人群特质,但也与寻常公园游客行为模式有差异.研究表明,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已经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而对于外地参观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另外,滞留的使用者主要行为模式以老年人看护小孩为主.  相似文献   

11.
浅议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公园景观营造的问题提出景观营造的原则和思路,从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和植物景观营造的层次、加强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丰富植物色相景观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指出今后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古城墙遗址反映出当地城市历史演变和风貌,留下追踪人物、时间和年代的线索。位于居住区中心的古城墙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历史残片诠释出文化的价值,演绎城墙的现代功能,使之成为兴化的城市名片是规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公园植物作为所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发挥公园植物的生态作用,对公园生态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柳州市柳侯公园为例,提出了在公园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临沂市主城区祊河南岸的区块作为沂蒙园规划的设计背景,从城市特征中摄取设计灵感,将临沂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要素加以提炼并再现于沂蒙园的咫尺空间之中,突出表现了临沂"古代历史科技成就、书法文化、孝文化"的创作主题,充分体现了"山水相映,生生不息,文化与自然共生"的园林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于全英 《农学学报》2013,3(11):34-3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一般城市公园从概念、目标、建设方式及选址、营建方法等方面与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差异,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特殊形式,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划场所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动植物种类的确定性、规划场所的延续性。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要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打造湿地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6.
郑洁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902-904,933
对四川院落民居的意义、形式及与各地院落民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四川院落民居及其景观的形成进行了探讨。以安仁古镇的公馆院落的改造为例,对其院落的景观改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四川院落景观特点,取优弃缺,明确对四川院落民居的修护景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路毅  李硕  李彦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66-2968
从城市公园景观与文化结合的角度出发,以黑龙江省铁力市西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其场地分析、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与目标以及景观节点、种植设计,在以"滴水永恒"为主题展开设计的同时,结合文化气息,以达到将西河公园打造成一个以城市文化为载体的城市生态公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哈尔滨斯大林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随机访谈,总结其公共性、混合性等7个滨水空间属性及地形、植物、建筑等景观要素设计现状,评价其空间属性的表达方式与存在问题,以及景观要素设计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探讨岸线自然化可行性、加强服务管理、关注细节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构成景观资源开发保护重要依据,与人的主观关注度、所处位置与社会关注度相关,因此与复愈性景观构建研究有紧密联系,尝试探讨各类要素对山地公园景观复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机制,为山地公园景观提升及建设提供参考。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AHP法,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机率、醒目度4个因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植物颜色、植物种类丰富度等22个要素,最终利用AMOS软件建构山地公园要素、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环境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有正向作用,相对距离和出现机率因子的影响较大;2)改变各要素能够对金鸡山公园复愈性景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植物、道路与铺装是重要指标;3)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兼容性对复愈性环境评价都能有效反映山地公园的复愈性评价,魅力性的影响最大。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要素可通过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产生影响,其中人工性因子有负向影响,需要合理设置人工性的要素,考虑游憩者对景观的客观需求,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