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琪珍 《中国茶叶》1989,11(4):16-19
数值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地质、医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物数值分类学能综合多方面、多量性状,对植物分类群的各分类单元之间的全面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对值物类群进行分类,并能很据类群的数值分类学结构(如树系图)作出种系发生的推论。以往,茶植物分类基本上基于植物的形态学证  相似文献   

2.
茶组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亮 《茶叶》1996,22(2):16-19
  相似文献   

3.
珍稀植物代用茶—苦丁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杖洲 《茶叶》1995,21(1):39-40
苦丁茶又称茶丁、苦(艹登)、皋卢,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种,植物学名Ilex latifolia Thunb,为珍稀植物代用茶。由于植株雌雄异株、雌雄异花,结实率低,繁殖后代能力极弱,人工栽培甚少,大部分处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零星分布,资源越来越稀少,已成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苦丁茶成了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消费量日趋增大,出口内销货缺价扬,前景看好,每公斤出口价  相似文献   

4.
茶等植物中的抗氧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氧化剂以来源分,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两大类。人工合成最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丁基羟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三羟基苯丁酮(THBP)等;天然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和C、黄酮类及其衍生物、生物碱和氨基酸等。目前用于油脂的抗氧化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天然抗氧化剂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近来得到广泛使用,有的尚未开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茶的综合利用日益广泛,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世界各国亦积极展开,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表现为:(1)茶提取物作食品添加剂,如食品风味改良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等;(2)茶籽制油供食用,茶籽提取茶皂甙作啤酒及清凉饮料的助泡剂、弥化剂;(3)茶叶或茶汁与食品配合加工等。本文综述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四种不同的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萃取法、金属盐沉淀法、吸附树脂层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吸附树脂层析法,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19个种和变种,应用ISSR标记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6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3.4%,分析揭示茶组植物的Nei氏遗传距离(He)为0.295 1,Shanon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8.
茶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永贵 《茶叶》1996,22(2):44-47
本文把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茶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分成三种类型进行综述:(1)水或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法;(2)柱分离制备法;(3)离子沉淀茶多酚制备法。同时还简述了制备茶多酚时的脱咖啡碱方法。  相似文献   

9.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连续两年用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区带纸电泳—薄层扫描法及 HPLC 法测定了张氏系统中的21种茶组植物新梢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组成、茶氨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幼果中的哌啶-2-羧酸。根据化学、形态学及植物的地理分布等证据,采用化学分类和数值分类学方法探讨了茶组植物种群的归属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茶组可分为五室茶 C.quinquelocularea Du et Li.和三室茶 C.trilo cularea Du et Li.两个种。三室茶具有中小叶茶 C.var.micro-midph-yllaea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抗氧化剂在食品上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浩 《广东茶业》2001,(4):7-8,11
氧化是导致食品品质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油脂或含油食品来说更是如此,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阻止或延缓油脂自动氧化的物质。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与油脂中脂肪酸的结合达到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可作为油脂食品抗氧化剂,也可作为功能食品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性。据国外不少文献确证,茶叶末在水和乙醇提取物中起抗氧化作用的是表儿茶素,且一系列的毒理性试验都证明它是无毒性的。这就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林敏灵 《茶叶通讯》2006,33(2):31-32
采用RH植物液肥800倍进行苗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茎粗、株高等性状有显著作用,茶苗生长较为健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茶组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化学、细胞学和遗传学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就不同的茶组植物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茶组植物分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大豆磷脂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但它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变质。本文介绍了通过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以达致延长大豆磷脂保持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超微茶粉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一种令人喜爱的健康饮料,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资源的利用更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添加茶汁的冰淇淋、面包、蛋糕、月饼已相继开发,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茶叶,产生了超微茶粉并开始了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研究,然而添加茶粉的食品至今在市场上仍难觅其踪,我们想除了促销宣传因素外,茶粉利用的本身尚有很多问题,本文将试加探讨。1 超微茶粉的物性为了适应茶叶加工的需要对传统茶叶的物性如电特性、磁特性、光特性、形状、粒度等有过系统研究,而现在对超微茶粉的物性研究却几乎没有人涉及,这样茶粉在食品中的利用就有很大的盲目性,根本不知道哪…  相似文献   

16.
陈英灿 《茶报》2003,(2):20-22
  相似文献   

17.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18.
茶叶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生命力,除了脍炙人口的风味外,就是以其祛病健身的功效折服人类的。茶叶不但在古代被誉为“万病之药”(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而且据陈宗懋教授介绍,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urger指出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茶叶的神奇功效在现代自由基医学的理论研究中得到了科学的答案。因此,茶在未来世纪中,可以:一、开发成特色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自由基医学》研究新发现的致病因子是某些外因(环境污染、射线、毒物等)和内因(遗传、精神…  相似文献   

19.
类茶植物显具蛇葡萄的研究利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是一种典型的类茶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区。为粤蛇葡萄的变种A.cantoniesis(H.etA.)pl.var.grossedentataHand-Mazz.我国广西,湖南等省区壮族和瑶族人民和其幼嫩茎叶入茶,夏天泡茶数日不馊,有“神茶之称”,亦称“茅岩莓茶”,“藤茶”“甘露茶”等,全株药用,味甘,淡,性凉,具有沮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民间将其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为,疱 疖等症,已有数百年的使用历史,显具蛇葡萄主要分布于海拔400-1300m ,集中或散生在山坡的混杂林中,野生贮量大,分布和生长规律比较清晰,另之容易使野生家植,扩大资源量,为可以直接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回归大自然和绿色革命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天然物质中找强身祛病的保健品,外对显齿蛇葡萄的研究逐渐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其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领域的重要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茶作为国人常见饮品和文化象征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在《食品毒理学》中以茶为载体,将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素质和价值引领注入其中起到了生动课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