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玉米育种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5,3(4):012-015
研究表明,Stock6单倍体技术、EMS诱变技术等是玉米育种的实用技术,业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工具。Ga配子体基因对保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纯度,确保其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地促进甜玉米、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化学诱变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化学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诱变剂的种类、作用机理、诱变材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等,比较了传统化学诱变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G(或EMS)-石蜡油溶液诱变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化学诱变方法在特用玉米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经EMS诱变并已多代自交的玉米诱变群体中选取6个材料(1个对照),以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广泛应用的3个自交系为测验种,系统测定了各材料在植株性状、穗粒性状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5个突变系在各个性状的配合力上均表现出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突变系2和突变系4的表现尤为明显,在多个性状上都集中了较多的负效应,尤其是单株产量比对照明显降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化学诱变处理在改造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上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育种的作用原理出发,介绍了EMS诱变育种的特点.包括简便易行、突变频率高与缩短育种年限等。论述了EMS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EMS诱变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并对大豆EMS诱变育种的目标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质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本试验利用EMS花粉诱变技术处理热带种质,以达到改造利用热带种质的目的。结果得到一个具有温带适应性的热带种质。  相似文献   

6.
构建突变体库是进行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当前大豆突变体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南方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通过EMS诱变构建了大豆EMS突变体库。统计发现,M1种子田间出苗率为34.85%,表明EMS强烈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出苗。对随机选取的913株M1植株进行了株高、单株荚数等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经EMS处理后,M1植株在株高、单株荚数、节间数等方面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变异丰富,其中18.07%发生矮化,11.06%表现出多荚,另有3株不育株;群体间的节间个数极差达到18。这些数据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大豆EMS突变体库。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对单个突变体进行分离、分类,并克隆相应的重要功能基因,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基因组学以及筛选适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高光效、抗倒伏大豆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EMS诱发玉米性状变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有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5个玉米自交系的成熟花粉,处理后代采系谱法种植;在后代群体中筛选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性状。本试验得出:经EMS处理的试材,M1代表现出来的叶色变异,并不能真实遗传。在诱变后代选择生育期突变体应从M2代开始,成株期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型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降低的突变明显。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的EMS诱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的EMS溶液处理“中薯2号”试管苗茎段材料,通过对诱变材料再生过程的观察、再生苗试管培养观察及棚栽阶段的生理指标统计分析,研究了EMS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化学诱变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EMS能够有效渗入生长点细胞;经EMS处理后试管苗生长量显著小于对照,再生植株和组织器官发生变异;试验证实1%(v∶v)浓度EMS处理4h以上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可以应用于今后马铃薯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9.
低湿地玉米超大垄台田机械化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作民 《玉米科学》1998,6(4):048-051
本文论述了玉米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新的耕作栽培方法、农机农艺结合,改造玉米中低产田,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在玉米高产再高产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产量,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心兰EMS离体诱变及再生苗RAPD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浓度的EMS对离体培养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研究.发现EMS使部分薄切片褐化死亡,再生类原球茎的生长受到抑制,再生苗数量减少;EMS的伤害作用随诱变剂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并不大.采用10条RAPD引物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经EMS处理的再生苗DNA序列...  相似文献   

11.
采用AC型电子记录系统(EMS)对褐飞虱在非寄主植物稗草和具有抗性基因bph4的水稻品种Babawee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口针到达稗草韧皮部以前停止取食,这揭示了在稗草非韧皮部组织中存在拒食剂.而在抗虫品种上,口针到达韧皮部以后取食行为终止.因此,可以清楚地识别两类具有不同抑制取食抗性因子的抗性植物.分析白背飞虱产卵行为的电子记录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旺盛生长的水稻植株的下半部分而言,白背飞虱产卵器插入植物组织中但不产卵.这表明旺盛生长的植株能诱导白背飞虱的产卵行为,但由于某些拒避性因素使整个产卵过程不能完成.因此,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具有产卵抗性的植物上行为序列中受到破坏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褐色叶中脉突变体在青贮玉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褐色叶中脉(brownmidrib,BMR)突变体的发现、作用、饲用效果和育种利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加快其在青贮玉米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生态不育型(EMS)小麦的恢复性,以27个EMS小麦及60个来自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普通小麦为材料,研究了EMS小麦的可恢复性及若干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并对可恢复性和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EMS小麦按其可恢复性可分为“难恢型”(恢复源主要在南方冬麦区)和“易恢型”(南、北方冬麦区都有较多恢复源)两类。“难恢型”恢复源较窄,如农大95-1s、农大3338-13s;“易恢型”恢复源较宽,如943ls。按对EMS小麦的恢复力,参试小麦品种可分为“广恢型”、“亚广恢型”、“窄恢型”三类。“广恢型”品种对多数EMS小麦具有恢复力,是EMS小麦的共同恢复源(如21688);“亚广恢型”品种对部分EMS小麦具有恢复力,其可恢复的EMS范围较“广恢型”品种窄,而较“窄恢型”品种广(如天引4号);“窄恢型”品种仅对少数EMS小麦具有恢复能力,其可恢复的EMS小麦的范围最小(如运83-2、19643)。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诱变结合离体选择选育胡椒抗瘟病无性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胡椒(PipernigrumLinn.)茎尖丛生芽增殖技术的基础上,以印尼大叶种“LampongType”无菌实生苗作外植体源,采用EMS(ethylmethanesulphonate)对胡椒茎尖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培养滤液对胡椒茎尖及其增殖形成的丛生芽进行离体选择。结果表明,利用EMS在胡椒茎尖接种前进行化学诱变可提高抗瘟病变异体的产生频率。利用EMS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胡椒实生苗茎尖处理后接种,不经离体选择,直接在再生植株上进行抗病检测,抗性植株频率在4.3% ̄26.67%之间,而不施用化学诱变的处理则未获得抗性植株。利用不同浓度EMS和不同诱变处理时间结合不同浓度的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离体选择,各种组合所获得的抗性植株比率在33.33% ̄100%范围,但各种组合均较EMS和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单独处理的要高,其中以1.0%EMS处理60min结合25%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处理的最好。  相似文献   

15.
陶波  张相英 《玉米科学》1999,7(2):058-060
DA型脱水剂能明显促进子粒快速脱水,促进干物质向子粒快速运输,有利于产量的形成。不同时期处理其降低含水量作用效果不同,在玉米收获前10~30d范围内,应用时期越早,降水效果越明显,并随着剂量增加降水作用增强,平均含水量降低10%~20%,促进作物早熟2~4d,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不亲和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曾三省 《玉米科学》1998,6(1):001-003
利用国内发现的玉米杂交不亲和性材料Inco.1进行了正反交测交和回交试验 ,表明它不能接受除爆裂玉米外的任何一类玉米的花粉 ,因而果穗不结子 ,相反用它的花粉授到各类玉米花粉上 ,则能正常结子 ,说明它是一个单向杂交不亲和性材料 ,具有较强的花粉竞争优势 ,是由显性配子体基因Gas 控制的 ,这与国外认为所有的马齿玉米为ga因子控制的论点完全不同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遗传材料。应用回交方法可以转育这种特性到其他类型的玉米上。  相似文献   

17.
磺草酮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晓锦  董海  高爽  刘志新 《杂粮作物》2005,25(4):272-273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磺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安全性,磺草酮茎叶处理对多数玉米品种的选择性指数大于4,说明其对玉米的安全性比较好.高剂量下处理,对玉米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局部白化现象,不同类型玉米的敏感程度基本相同.沈单16和新铁单10号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EMS对新春11小麦抗性淀粉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甲基磺酸乙酯(EMS)在高抗性淀粉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春小麦新春1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MS诱变小麦种子的M2代成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结合株高等农艺性状时优异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S(0.3%、0.5%和0.7%)处理后,M2代籽粒平均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2.76%、3.22%和4.31%,高于未处理的籽粒抗性淀粉含量(2.57%),并发现了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和较低的突变体.其中,0.3%浓度EMS最适宜新春11农艺性状的诱变,突变类型最多;0.7%的EMS处理获得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突变体更为丰富.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的表现,筛选出7个抗性淀粉含量高且综合性状优良的M2突变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