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以黑叶、糯米糍、桂味、禾虾串荔枝品种为材料,应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了果皮的超微结构。所有品种的果面均由峰谷组成,峰即肉眼可见的龟裂片,谷即联接龟裂片的低洼部位,峰谷均由许多小突起构成。不同品种果面小突起的排列方式与突起程度有别。小突起受到破坏后,形成蜂窝状凹陷。小突起与蜂窝状凹陷的表面均呈皱褶的网状。果面普遍观察到微裂口与表皮毛。禾虾串上观察到特有的联接龟裂片的长条状组织。讨论了荔枝果皮结构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叶,糯米糍,桂味,禾虾串荔枝品种为材料,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果皮的超微结构。所有品种的果面均由峰谷组成,峰即肉眼可见的龟裂片,谷即联接龟裂片的低洼部位,峰谷均由许多小突起构成。不同品种果面小突起的排列方式与突起程度有别。小突起受到破坏后,形成蜂窝状凹陷。  相似文献   

3.
<正>陈紫也称状元香、延寿红,为福建莆田、仙游一带著名荔枝品种。单果重14.8~18.0 g,果实矩卵圆形,果皮深红或紫红色(见图版2),龟裂片峰刺状。果肉白蜡色,软滑多汁,味酸甜,有香气,品质中等。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9.00%、可滴定酸0.22%,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皮发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淮枝’荔枝为试材, 对花前子房和花后果皮发育的解剖学特点进行了观察。荔枝果皮可划分为内、中、外3 层, 外果皮由单层表皮细胞、龟裂片峰处表皮细胞上的角质、裂纹处表皮细胞上的薄壁细胞构成; 中果皮是构建果皮的主体, 由龟裂片峰下的厚壁组织、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构成; 内果皮由薄壁未木栓化的皮层细胞构成。果皮的细胞分裂主要发生在开花前, 花后不同部位的果皮细胞还有一定的分裂行为, 但分裂的旺盛程度和停止时间有所不同, 下中果皮停止早, 约在花后19 d , 上中果皮其次, 约在花后32 d , 内果皮和裂纹处外果皮最晚, 约在花后47 d。细胞膨大规律总体呈“慢- 快- 慢”的S 型。  相似文献   

5.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6年观察研究,发现“桂味”品种可作为四川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晚熟荔枝良种推广发展。现将该品种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晚熟、质优 桂味荔枝在泸州地区成熟期为8月上中旬,较中熟种大红袍晚熟约20天。常年售价在40元/kg以上。果较大,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89,果色暗红色,大小整齐,平均单果重24g,果顶浑圆,龟裂片大,裂片峰毛尖。缝合线明显。果肉乳白色、质脆、化渣、微香、汁多,可食率69.3%,可溶性固形物18.2%,每100ml果汁含糖15.13g,含酸0.35g,维生素C58.96mg。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着色期荔枝果皮总RNA的提取及mRNA差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2个主栽荔枝品种不同着色期的果皮为试材,经过大量的对比和筛选,采用改良Bugos法提取果皮中的总RNA,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和凝胶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强,质量好,产率高(最高可达318.7μg/g),可用于RT-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进一步的DDRT-PCR分析表明:高分辨力的cDNA片段在500~2 000 bp之间,不同品种、不同着色期的荔枝果皮,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pH值和温度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探讨了pH 值和温度对离体荔枝果皮花色素苷颜色及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pH 值增加, 荔枝花色素苷由红变褐, 在510 nm波长处的特征吸收峰逐渐消失; pH 值影响花色素的稳定性, 随着pH 值的增加花色素苷降解加快; 荔枝在常温贮藏时, 其果皮pH 值逐渐增加, 因而促使花色素苷迅速变色及降解, 促进果皮迅速褐变; 低温能显著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性, 有利荔枝保鲜。  相似文献   

9.
海南部分荔枝种质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1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通过RAPD分析的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海南30份荔枝种质进行鉴定、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种质相似系数在55% ~80%之间,说明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在相似系数为0.61的水平上,30份海南荔枝种质被分为4组,与以龟裂片特征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形态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RAPD分类比形态分类的分类范围更细。因此,传统形态分类不能完全反映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待结合RAPD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荔枝品种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荔枝几种主要性状在分类标准的划分上作了论证,并从进化观点阐明果皮特征在分类标准上的重要地位,指出其他特征在分类应用上的主次关系,并提出分类方案,将荔枝品种分为三个型和七个品种组。  相似文献   

11.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果树学报》2011,(4):630-634
为优化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并确定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淮枝品种荔枝果实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果皮多酚化合物优化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荔枝果皮中主要多酚的化学组成及果实成熟前后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固液比3∶10、提取剂甲醇/丙酮(1/1,v/v)、提取剂浓度6...  相似文献   

13.
由于荔枝白粉病在广东省茂名地区首次发生,为了指导果农正确认识该病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描述该病害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湿度、温度、pH值,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白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荔枝白粉病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白粉菌在果实的龟裂片缝隙间呈稀疏的短绒毛状,后病症逐渐发展呈白色粉层蔓延至龟裂片上,龟裂片同时变成褐色;荔枝白粉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分生孢子梗无色,由3个细胞组成;分生孢子在湿度为10%~100%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当湿度为100%时萌发率最大,为73.74%;最适萌发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30℃,3~7。当妙丹和一喷净浓度为200mg·L-1时,对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研究为正确防治荔枝白粉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红 《吉林蔬菜》2014,(6):58-59
<正>玫瑰,有称为切花月季,别名切花玫瑰。市面上都是月季品种,月季还有很多品种,鲜切花类可称之切花月季。1切花玫瑰特征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1~2米;小枝有钩状皮刺或近于无刺。小叶3~5片,少数为7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毛;叶柄、叶轴散生皮刺或短腺毛;托叶  相似文献   

15.
‘南岛无核'是从海南琼北雷虎岭地区荔枝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5 g,无核率95%,可食率86%;果皮浅红色,裂片峰锐尖,缝合线明显;果肩-斜-隆起。果肉厚且凝脂晶莹多汁,脆爽醇香;可溶性固形物16.40%,总糖14.70%,总酸0.22%,维生素C 310 mg·kg~(-1),品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6~10年生单株产量23.3~35.6 kg。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果干+水、干果皮+水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 d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材质则对产卵影响不大。荔枝果干、果干+水、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无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流式细胞术是目前测定植物倍性和基因组大小差异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建立适合荔枝的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荔枝倍性育种以及基因组大小的确定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笔者以荔枝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筛选适合荔枝的细胞核提取液配方,建立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荔枝倍性和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用改进的标准两步法,比较了6种常用细胞核提取液提取细胞核的效果。【结果】利用WPB(Woody Plant Buffer)提取的大部分荔枝品种(品系)叶片细胞核稳定、分辨率高、细胞碎片少且细胞G0/G1峰的变异系数(CV)较低,平均CV值为5.12%,说明该配方适用于酚类物质丰富的荔枝细胞核的提取。同时以已知染色体数量的‘无核荔’(2n=30)为外标,检测了18个品种(品系)的倍性,发现参测样品的G0/G1峰与‘无核荔’G0/G1峰的荧光均值的比值为0.78~1.24,说明所测荔枝品种(品系)均为二倍体。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Stupicképolnírané’番茄为内标测定了14个品种(品系)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荔枝基因大小约为550~620 Mb,平均602 Mb,不同荔枝品种(品系)间基因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WPB细胞核提取液提取的荔枝幼嫩的叶片的细胞核质量好,可用于流式细胞术荔枝倍性和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测定的结果显示参测荔枝品种(品系)均为二倍体,无单倍或多倍的情况,不同荔枝品种基因组大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荔枝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与荔枝密切相关的七个主要因子(品种特性、气象因子、果皮特性、果实生长、水分吸收、矿质营养及生长调节剂)和控制裂果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荔枝裂果发生的生态生理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13个葡萄品种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果皮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不同;同一品种葡萄的各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成熟果皮〉成熟叶〉茎段;不同成熟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不同成熟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分布的规律为成熟果皮〉嫩果皮;在所有检测样品中以刺葡萄的成熟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12.903μg/g。  相似文献   

20.
用 15个形态性状指标和 11对AFLP引物组合对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和山东密刺等 15份黄瓜品种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分类将欧美品种、华南型品种和华北型品种分为 3个类群,华北型品种进一步分成 2组,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和山东密刺聚为一组;AFLP分析计算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33 ~0. 686之间,聚类分析分为 8类,新泰密刺和山东密刺遗传差异较小,与长春密刺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