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市近20年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6-2007年北京市农业用水情况和影响其变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种植业总产量、养殖业总产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五大指标所代表的面积、产量、气候三大因素对北京市农业用水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44.1%、35.2%和17.1%。具体分析各因素,发现近20年北京市农业用水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缩小,节水灌溉面积扩大以及节水技术进步;种植业单位产量用水量的减少,使农业用水量降低;种、养业等用水比例变化趋向合理,有利于北京市节水型农业结构的发展;但目前北京市参考作物腾发量呈上升趋势,将加大农业灌溉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3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7%,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果蔬产业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果蔬产业飞速发展,在种植业中异军突起,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已成为世界蔬菜和水果生产第一大国.200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2亿亩,总产量达4.4亿吨,分别占世界蔬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5.3%和65.7%;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3亿亩,水果总产量达6 120万吨,分别占世界果园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的18%和13.3%.蔬菜、水果的总产值(不包括加工增值)已超过3 500亿元,跃居种植业中的第二和第三大产品.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淮海平原1999~2005年粮食总产量与年末总人口、乡村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农业从业人员、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等12项相关因子进行了关联分析,以了解近7年影响粮食产量的强关联因子和中等关联因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和农业从业人员与黄淮海平原粮食总产量是强相关关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年末总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化肥使用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和黄淮海平原粮食总产量是中等相关关系.并根据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与粮食总产量关联的强弱,分别从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阐述了稳定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树基  贾琼 《甘肃农业》2002,(11):13-15
一、甘肃玉米资源 玉米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位居第一.近年来,由于玉米的特点和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在全省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步增加,玉米作为口粮的比例正显著降低.2000年,玉米播种面积696.54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6.59%,年产量210.4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9.5%.甘肃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01%,总产量占全国的1.99%.从1978年到1999年的22年中,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从449.66万亩扩大到796.75万亩.1988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达7 56%,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7.42%,显示出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2000年,由于受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甘肃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减少.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给甘肃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4,(4):20-20
同安是厦门经济特区的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77.2%,总土地面积6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万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各产业的基本情况为: 种植业:200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万亩次,其中:粮食14.3万亩,总产量5.03万吨;花生4.4万亩,总产量0.72万吨;蔬菜12.25万亩,总产量20.7万吨;水果11.05万亩,总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甘肃省结合凉州区实施的西北地区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大胆探索玉米密植与机械收粒技术,取得了新突破。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推进玉米机械化作业,减少玉米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是推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日,甘肃省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组织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及全省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相似文献   

8.
矮型百日草芳菲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3以上。产品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7%。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蔬菜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柳河县农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柳河县农村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5.3%;种植业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2%,烟叶、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仅为3.5%。在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2.4%、51.6%和15.6%,小杂粮很少,有的乡镇几年来没种过杂粮,缺少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0.
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收入—谈农民增收减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岗 《山东农业》2001,(4):34-34
绕不开的选择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是改善农业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受制于目前的耕地资源,单靠农业结构调整迅速提高农民收入并不现实。国家统计局专家认为,由于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从目前的土地资源看,我国用于种植业调整的空间不大,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幅度只能在3%左右,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只  相似文献   

11.
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的茎秆高度与直径受力学规律制约,欲使作物受风雨侵袭而不倒伏,其高度与半径的关系应在r^2/3-r^2之间。  相似文献   

12.
几种作物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孙长霞  卢树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2-5323
[目的]为食用油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松籽、核桃仁、棉籽、葵花籽、花生、芝麻、黄豆和亚麻籽等8种市售作物进行粗脂肪含量测定,再将作物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葵花籽、芝麻、黄豆、花生、棉籽、核桃仁、松籽和亚麻籽中粗脂肪含量分别达到53.16%、56.10%、23.77%、49.81%、30.06%、72.88%、60.37%和42.1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量的87.29%、83.25%、84.35%、83.90%、72.71%、92.04%、71.17%、89.03%。[结论]各作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印度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政府于2002年批准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截至2014年,单价或双价的转基因棉在印度大约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Bollgard和BollgardⅡ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推广对整个印度的棉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农场、农民乃至国家都带来了利益。虽然印度转基因棉花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其他转基因作物在印度并没有实现商业化种植。本文就当前印度一些新的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汉中平坝区种植制度演变规律的研究,指出种植业和畜牧业不配套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在实际调查和试验研究基础上,确定水田以引入“西引二号”饲料大麦,水旱地以开展间作套种为主的种植制度改革途径,并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结构调整,保证了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可基本解决因畜牧业发展而导致饲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十字花科与豆科作物对微囊藻毒素(MC)耐受性的差异。[方法]以十字花科作物典型作物油菜、小白菜、甘蓝与豆科典型作物黄豆、豌豆、蚕豆为材料,检测它们在不同浓度MC暴露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发芽率、株高、叶绿素等。[结果]十字花科作物中油菜与小白菜受MC影响较大,甘蓝受影响较小,而豆科作物普遍受影不大。[结论]豆科作物比十字花科作物对MC耐受性更强,在受微囊藻毒素污染地区可以优先种植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禾本科和豆科两类作物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及钾肥对土壤层间钾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1)耗竭种植时交换性钾、缓效性钾均能出现“最低值”,它们可分别反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2)禾谷类稻、麦较豆类作物大豆、箭舌豌豆吸收层间钾的能力强,随着土壤钾素耗竭程度增加,作物吸钾量明显下降;(3)无论是禾本科的稻、麦还是豆科作物,新固定的钾比原来的层间钾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十字花科与豆科作物对微囊藻毒素(MC)耐受性的差异。[方法]以十字花科作物典型作物油菜、小白菜、甘蓝与豆科典型作物黄豆、豌豆、蚕豆为材料,检测它们在不同浓度MC暴露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发芽率、株高、叶绿素等。[结果]十字花科作物中油菜与小白菜受MC影响较大,甘蓝受影响较小,而豆科作物普遍受影不大。[结论]豆科作物比十字花科作物对MC耐受性更强,在受微囊藻毒素污染地区可以优先种植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18.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百色市右江区光、温、水、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创建出"瓜(菜)—免耕玉米—秋菜"粮经并进的种植模式,并探索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措施,使当地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经有关专家验收,"瓜(菜)—免耕玉米—秋菜"新种植模式,年纯收入15 094.38元∕667m2。该模式为右江河谷耕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粮经并进的路子,不仅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右江区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右江河谷其他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技术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中应用存在差距的原因,通过构建“作物类型-市场环境感知-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逻辑框架,基于豫鄂两省987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农户主营作物类型对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层级回归法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较于种粮户,有机肥替代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户中的采纳率及采纳程度明显更高;2)农户主营作物类型通过影响价格感知作用于其有机肥施用行为,在控制作物特性差异后该效应仍然存在,而销量感知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作物类型通过价格感知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作用路径,仅存在于以市场收益为导向的利润型农户中,对自给型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有限。因此,应该进一步规范粮食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优质优价机制的有效运行,并强化技术推广举措的针对性,促进有机肥替代技术入户,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