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漫话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节日,叫“腊八节”。每逢这天,家家户户习惯吃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粥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开创者释迪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古代各寺院在“腊八”这天,用蔬果米煮粥,供奉佛祖,并尊为“  相似文献   

2.
佛教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如缘起论、慈悲观、依正不二思想,都蕴藏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要和谐相处的理念。佛教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如戒杀、护生、素食、节俭惜福,寺院森林等,对当今的生态理念也有很多启示。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及其生态实践在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寺是佛教的物化形式,是佛教的象征。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和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湖北省现存的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点,但基本上是遵循中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形制。  相似文献   

4.
纪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支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由于没有“公元0年”,就产生了“21世纪到底是从2000年,还是从2001年开始”这一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素食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7,(1):181-184
在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素食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所谓“素食”,就是以植物类、菌类、豆制品类中的食物为原料烹制而成的菜肴。它是中国菜中一个自成体系的组成部份。在我国,素菜有着渊源流长的发展历史。在过去,有些人认为:我国素食源于寺院,然后传入民间,成为各种流派的素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发现,这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已有素食了。它并非佛教传华的舶来品,而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6.
石山 《农业考古》2000,(2):57-58
中国茶文化在整体上是一个综合的集成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渗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其中典型的体现即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早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庐山志》记载,晋时庐山就有“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的风气,其中东林寺名僧慧远曾以自种之佳茗招待大诗人陶渊明,谈诗论佛。到了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中,更是明确的把禅门饮茶的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寺院日常生活修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茶和佛教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7.
南疆维吾尔族教育的发展,既凝聚着本民族的智慧与哲理,又是在汉文化、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演变过程。简言之,南疆维吾尔族教育,以汉文儒学教育、佛教寺院教育、伊斯兰经文教育为源流,在文化融合的广阔背景下持续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西峡县境内,与县城仅一鹳之隔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是国内外唯一以“寺”命名的山脉——寺山。气势恢弘的千年古刹显密圆通燃灯寺就座落在寺山国家级森林公国内。这里千嶂凝翠、茂林修竹,山势雄伟,林木葱翠,燃灯寺是我国古代至今唯一以供奉燃灯古佛(释迦牟尼的授记师)为主的佛教道场。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寺院,依山傍水,坐西朝东,恢弘壮观,鹳河水绕膝而流,前有照,后有靠,头顶青天,脚踏银河,迎阳谢日。  相似文献   

9.
茶与佛教     
茶,亦称茗。其始为药物,继用作饮料,在我国已经有很为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茶又与佛教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其时,茶作为药物与饮料,已在我国南方很是盛行。随着佛教在我国传播的深入,不久即出现了出家僧人。他们与当时的在家人士一样,将茶作为药物与饮料。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期庐山已经有了不少寺院,僧侣云集。季节一到,僧侣们攀危崖,登险峰,采摘野茶,同时也着手将野茶树移植于寺园之中。到东晋时期,庐山已成为当时全国佛教中心。名僧慧远,卓锡东林寺,长达三十余年。在弘扬佛法的同时,慧远聚僧种茶,自已更是  相似文献   

10.
朱敏 《农业考古》2005,(4):188-189
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勘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元朝初期,南宋许多儒学名流,不愿受异族统治而把精神寄托在入山信佛上面,当时江南与北方相比,经济社会相对富足和安定。天目山脉一带高僧辈出,佛教禅学十分兴盛。同时也影响到汉文化地域的日本、朝鲜僧人前来事法。其中高丽国的太古普愚禅师,听说汉地临济正脉不断,决心到中国参拜相关寺院。他到大都(今北京)后又知道有“江湖眼目,只在石屋”的赞誉,于是慕名只身前往湖州妙西霞雾山的天湖,参谒临济宗第十九世石屋清珙禅师。半月后,太古普愚带走石屋清珙授予的“蒙授正印,传衣法信”的袈裟禅杖,成为契诣付法嗣临济宗二十世的高丽国第一位临济宗祖师。这不仅是湖州对外文化交流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  相似文献   

11.
景旭  孟娟 《农业考古》2019,(4):105-109
唐朝佛教发展迅速,寺院作为佛教传播的物质载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唐朝寺院经济成为国家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田地是当时封建地主经济的最主要的资源,如果把从田地获取更大利益的行为看成一种博弈,寺院和国家便成为博弈双方。在对田地的多回合争夺中,双方形成了动态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成功的典例,其都进一步证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之处。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就应该倡导“无为”管理思想,将“无为”的智慧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与诸多的先进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民法的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体系,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因素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德国的私法是建立在中世纪后期对罗马法的继受上,它的民法是沿革古罗马法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潘得克吞体系”。而我国几千年不存在“私法”,我国民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是从清末变法开始的,自发展始就被纳入了大陆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漫话武夷山“金佛茶”吴骥,刘峰茶与佛,因缘深长;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查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茶。佛茶作为一种物质精神,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不但反映了佛教的禅宗,而且从佛茶的产地、茶名、培育、管理、采制、药用、品饮、吟咏及社...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是农业史上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智慧农业的内涵和当前智慧农业的相关技术(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5G 等),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发展阶段。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慧乡村”的建设,结合我国“三农”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发展智慧农业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纵观我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从周穆王时的《吕刑》称法为“刑”到李悝《法经》称“法”,再到商鞅变法改法为“律”,逐步发展至秦朝形成较完整的封建社会法制体系。秦以后的历朝历代都以此为基础制法定律,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哪个朝代重视法制(很重要的方面是农业法制)建设,那个朝代的经济就繁荣发达;而每一个朝代在建立初期不但重视立法,还注重执法,在其衰落期,或是注重立法,疏于执法,或是既疏于立法,又疏于执法,造成经济和国力的衰退。本文欲从我国法制发展史中寻找出有关农业法制的线…  相似文献   

18.
茶与佛教     
茶与佛教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陈幼发茶与佛教的关系,历来行家里手高见颇多。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略叙管见,以祈专家学者赐教。一、饮茶的起源与佛教的产生茶本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何时出现在地球上,尚有待研究。从有文字记载的史籍中看,《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  相似文献   

19.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金源文化不能忽略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没有系统教义、教规,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它大致产生于原始社会中后期,经历了古代 近代社会,在现代社会的角落里还能听到萨满的余音。作为宗教文化,它凝结了少数民族的智慧;作为宗教,在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今天的末流变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