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稻米消费国,我国水稻主产区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稻区。近年来,虽然水稻单产稳步提高,但种植效益仍然不高。通过总结影响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的原因,探讨南方稻区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水稻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江淮稻区是我国水稻种植重点地区,对保障我国水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江淮稻区水稻种植现状以及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江淮稻区水稻杂草防控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沿淮稻区的自然气候等生态环境和水稻生产实践情况及目前水稻育种科研成果、市场水稻品种名目繁多等因子,提出沿淮稻区稻农选购水稻品种新指南,以期促进沿准稻区粮食安全,稻农收益。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利用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近年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大力集成和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使该稻区水稻生产水平、单产和总产显著提高,促进了东南部稻区水稻产业稳步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国长江上游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我国长江上游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公司于2019年开展长江上游稻区中籼水稻新品种试验,本文作者分析了2019-2020年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F两优658、川康优新华占、川康优皇占、珍优嘉宜和赛两优658等5个品种的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我国长江上游稻区作中籼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针对吉林省主稻区的部分稻区化控难的稻稗和稻李氏禾进行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抗性特征的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区已存在对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抗药突变型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和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不同稻区间抗药特征、发生频度有差异,延边稻区、松原稻区发生多种抗药生态型稻稗,而且抗药突变型发生频度高;延边稻区、通化稻区发生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  相似文献   

7.
安徽稻区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波 《农技服务》2009,26(5):21-22,67
以安徽稻区三系水稻杂交制种技术为例,总结了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安徽沿江稻区双季稻配套品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提高沿江稻区双季稻生产效益,恢复早稻种植面积,保证安徽江淮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介绍早籼118、晚粳22的栽培技术,从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滨海稻区拥有丰富的稻田资源,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栽培蘑菇,通过水稻品种的筛选、平菇品种的引进以及种植技术、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出适宜滨海区稻菇轮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这种稻菇轮作模式延长了稻田种植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能满足滨海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高品位蔬菜的需求,更有利于沿海盐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盐碱地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一条新途径,为滨海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探索出一  相似文献   

10.
介绍冀东稻区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症状,分析其致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稻鸭、稻鸡2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稻鸭(RD)、稻鸡(RC)2种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等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C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较RD处理高17.65%(P<0.05),土壤全钾含量分别较CK、RD处理高9.58%、8.68%(P<0.05),但RC、RD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CK。RC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分蘖期、齐穗期均显著高于CK,其孕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高13.89%(P<0.05),齐穗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高65.52%(P<0.05)。RD处理各时期的土壤pH值均高于CK,并在齐穗期达到显著差异,其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RC处理、CK高11.36%、9.15%(P<0.05)。RC、RD处理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高0.63、0.90百分点(P<0.05)。综上,与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鸡生态种养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酶活性;稻鸭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以西南稻区三省一市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8—2013年该区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2013年西南稻区水稻总产增加了40.0%,其中,1980s—1990s水稻总产增幅较大,1990年后在波动中趋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呈"波浪式"下降,降幅达11.0%,其中,种植面积以四川为主,达45%以上,云南种植面积及占西南稻区的比值稳中有升;1980s—1990s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单产平均水平仍低于7 000kg/hm2;气候变化不利于水稻单产提高,以四川、云南表现最为明显。稳定云南水稻种植面积,遏制四川、贵州和重庆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是促进西南水稻总产增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产抗逆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结合防灾减灾新技术充分挖掘水稻单产潜力,提高云南和四川水稻单产水平,是西南稻区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部平原稻区,主要包括沈阳、辽阳、鞍山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根据该稻区水稻生产存在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水肥利用率较低、收获穗数不足、产量增长受限制等问题,建立了以机械化生产为核心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滨湖稻区是中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之一,2014-2016年通过生产调查、试验和示范推广,总结出适于鲁西南滨湖稻区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辽宁西部山地丘陵稻区水稻生产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介绍了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田间管理、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控病虫害、机械收获,为提高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2010-2011年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贵州省内5个不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发生情况差别明显,2010年稻纵卷叶螟在道真、锦屏、思南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5月上旬,2011年在锦屏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6月上旬;两年中惠水始见日均在5月下旬。在田间一般发生3~4个世代,第四(2)代和第五(3)代危害为主,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7月份。贵州地形、海拔、温度和多种水稻生育期并存是影响贵州稻纵卷叶螟区域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播前准备、制备乳芽、播种及播后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冀东稻区水稻乳苗人工抛栽技术,以期促进该稻区水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