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或鹅口疮,病原为白色念珠菌。该菌是半知菌纲中的一种酵母样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健康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其它疾病、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引起防卫机能降低时,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又称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蔬菜、水果和土壤中均可检出,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阴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外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和念珠菌龟头炎,在人的方面报道较多,但在动物方面却报道较少.最近我们从奎屯市某养殖场患有龟头炎的种公羊病料中分离到1株白色念珠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7):143-144
正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正常存在人畜皮肤、胃肠道等部位。目前在人医疾病临床上,随着一些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条件致病性白色念珠菌病日益增多。在野生动物临床疾病上目前少有发生,有报道此菌能引起猕猴广泛性的腹泻,但在川金丝猴上未见有相关病例报道。1发病情况本园饲养的1只川金丝猴,雌性,年龄4岁左  相似文献   

4.
1病原 真菌性乳房炎是指由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的总称。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念珠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也是双相真菌,有酵母相和菌丝相,形态和白色念珠菌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酵母相可以转变为菌丝相,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  相似文献   

5.
马拉色菌(Malassezia)为一种嗜脂性酵母,是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马拉色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患犬皮肤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时会造成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而引起感染。马拉色菌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分解脂质,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凋亡。使用耳特净、酮康唑等药物治疗可以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6.
鸽的念珠菌病(Candidiasis)的病原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这种菌外形如念珠,分布在大自然中,同时亦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道内。少量念珠菌通常对寄主无害,但如大量存在,特别是动物受到外来应激,如长途运输,阴雨连绵,或其他疾病使寄主抵抗力降低时,这种菌便能致病。  相似文献   

7.
<正>禽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腺胃等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假膜)并导致黏膜发炎,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白色念珠菌可以感染人,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1临床症状禽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幼禽,死亡  相似文献   

8.
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以口、咽、食道、嗉囊及腺胃的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以致坏死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多种禽类均易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9.
念珠菌病又叫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禽上消化道的一种细菌病,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的假膜和溃疡。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在健康的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主要引起幼龄禽如鸡、鸽等发病。  相似文献   

10.
禽的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病引起的禽类上呼吸道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又名“鹅口疮”。该菌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同时也可能经蛋传染。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菌,阴雨季节、闷热等都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药物易诱导本病发生。其特征性病变为  相似文献   

11.
光滑念珠菌逐渐发展成为禽念珠菌属第二大致病菌,该菌通常是口腔、食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表现出对宿主的致病性,菌株一旦进入血液便会扩散到全身,造成系统性念珠菌病。光滑念珠菌主要感染鸡和鸽,临床中以禽食欲减退、消瘦、发育迟缓、羽毛松散和精神沉郁为主要症状,剖检可见嗉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假膜或白色圆形隆起溃疡,形似地毯状病变,俗称念珠菌症。光滑念珠菌侵染过程中以酵母形态存在,未见其菌丝形态,入侵时通过形成生物膜来逃避医学灭菌、消毒作用,利用黏附素家族形成的黏附素吸附入侵宿主,依靠水解蛋白酶等相关毒力因子破坏宿主细胞,从而表现出致病性。动物机体以巨噬细胞吞噬及氧化应激反应来抵抗光滑念珠菌的侵染,该菌则通过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种解毒酶的表达及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和硫氧还蛋白的产生来解毒活性氧化物,从而在机体免疫攻击中幸存。为了应对光滑念珠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长时间大规模的使用抗真菌药物导致光滑念珠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对一线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唑类药表现出高耐药性。研究者逐渐倾向于利用天然物质提取物来解决光滑念珠菌耐药性问题。现从光滑念珠菌病原学、毒力因子及致病性、流行病学、抗菌药物、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制有效抗菌药物防治念珠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念珠菌病又叫鹅疮或霉菌性口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致禽上消化的一种细菌病,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的假膜和溃疡.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在健康的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主要引起幼龄禽如鸡、鸽等发病.  相似文献   

13.
念珠菌病又叫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禽上消化道的一种细菌病,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的假膜和溃疡。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在健康的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主要引起幼龄禽如鸡、鸽等发病。  相似文献   

14.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以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及腺胃的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以至坏死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多种禽类均易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其它动物和人.该病多发于潮湿闷热的夏季,是南方集约化养禽场的常见疾病,之前,国内曾有孔雀发生念珠菌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禽念珠菌病又称"软嗉症"、"鹅口疮"、"酸臭嗉囊病"、"禽消化道真菌病"等,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蛋壳传染,不良的卫生条件和使机体抵抗力致弱的因素,都可诱发本病,或发生继发感染。另外,过多地使用抗菌药物易引起消化道正常菌群紊乱,也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肉鸽的霉菌性口炎,又称念珠菌病,鹅口疮,口生癀.是一种酵母状真菌(白色念珠菌)侵入消化器官引起的真菌感染.15~40日龄的幼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对养鸽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肉鸽的霉菌性口炎,又称念珠菌病,鹅口疮,口生癀.是一种酵母状真菌(白色念珠菌)侵入消化器官引起的真菌感染.15~40日龄的幼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对养鸽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8.
犬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病一般是由念珠菌属中的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医学上俗称鹅口疮,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该菌主要侵害表皮和粘膜,也可致内脏或全身性感染,既属浅在性真菌病,又属深在性真菌病。是最常见的霉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幼年动物,兽医临床上近几年报道较多的是禽类的白色念珠菌病,有关犬的念珠菌病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犊牛、羔羊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犊牛和羔羊皮肤、黏膜溃疡,内脏器官有坏死灶、小脓肿以及肉芽肿性反应的感染性疾病。该病发生于世界各地,可感染给人以及畜、禽类等各种动物。实验动物以兔最易感,且以幼龄动物更为多发。  相似文献   

20.
鹅口疮也称为霉菌性口炎,是由于上消化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而发生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以上消化道黏膜上出现白色伪膜和溃疡为特征。正常情况下,健康鹅的消化道、呼吸道中都有白色念珠菌存在,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饲养环境不良、缺少维生素以及长使用使用抗菌素等,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衡,从而引起发病。该病发生后快速传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损害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